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科学课教师照本宣科、囫囵吞枣地说教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本谈不上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了。本文结合自己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探究整合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氛围,激趣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要他们自主完成科学探究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设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探究提供持续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很多,可以在上课开始以一个成功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还可以运用新颖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科学课中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现象和内容,只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学生对于地球、太阳如何运动很难理解。在教学中,我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球体转动,演示圆周运动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昼夜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某个球形天体的真实片断,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昼夜,并尝试做模拟实验,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地球的运动过程。以此来细化学生的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兴趣被调动到高潮,比起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突破了难点,化难为易,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合理选择,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有着独特的开放性,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中许多知识较为复杂,一般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述清楚,很费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它信息量大的优点,将更多的内容整合到多媒体上,就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教学《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教学中我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视听材料适当剪接,课前搜集大量有关资料在学校网站“学科教育”上建一个子栏目《美丽的地球》,供学生查阅,并在网站上设立论坛,提供即时性交流。
三、面向全体,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要鼓励一切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他们所提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要热情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更宽的领域,也为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
在《我来造一张纸》的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避免学生合作探究的失败或探究不深入的状况。我教会了学生网上查询、网上交流方法,让学生提出有关纸的问题,还可与网友在网上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猜想、操作、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纸的特点,对纸有更多的了解,我引导学生合作收集了大量有关纸的知识,并到造纸厂把造纸过程进行了录像,与学生一起将收集的资料和录像做成了专题知识网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专题知识网站去了解纸的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整理总结,评价探究
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评价探究结果,就是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探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这是学生探究学习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认识科学现象,探究科学规律,评价探究成果。
教学《月球》一课,为了让学生对月球有更多的了解,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自己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电子小报。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条件,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延伸了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我还借助微博、QQ群、Email等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实现师生的交流。课堂上运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对月球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在此过程中,评定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和主动性以及探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对促进科学探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也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各探究小组结合探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我对每个学生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给予“科学小能手”“小小科学家”等称谓,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实践及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学生想学、会学、愿学科学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不仅能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还能够发挥个性,合作探究,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成为了探究学习的主角。(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官塘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营造氛围,激趣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要他们自主完成科学探究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设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探究提供持续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很多,可以在上课开始以一个成功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还可以运用新颖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科学课中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现象和内容,只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学生对于地球、太阳如何运动很难理解。在教学中,我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球体转动,演示圆周运动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昼夜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某个球形天体的真实片断,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昼夜,并尝试做模拟实验,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地球的运动过程。以此来细化学生的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兴趣被调动到高潮,比起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突破了难点,化难为易,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合理选择,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有着独特的开放性,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中许多知识较为复杂,一般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述清楚,很费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它信息量大的优点,将更多的内容整合到多媒体上,就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教学《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一单元,教学中我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视听材料适当剪接,课前搜集大量有关资料在学校网站“学科教育”上建一个子栏目《美丽的地球》,供学生查阅,并在网站上设立论坛,提供即时性交流。
三、面向全体,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要鼓励一切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他们所提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要热情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更宽的领域,也为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
在《我来造一张纸》的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避免学生合作探究的失败或探究不深入的状况。我教会了学生网上查询、网上交流方法,让学生提出有关纸的问题,还可与网友在网上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猜想、操作、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纸的特点,对纸有更多的了解,我引导学生合作收集了大量有关纸的知识,并到造纸厂把造纸过程进行了录像,与学生一起将收集的资料和录像做成了专题知识网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专题知识网站去了解纸的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整理总结,评价探究
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评价探究结果,就是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探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这是学生探究学习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认识科学现象,探究科学规律,评价探究成果。
教学《月球》一课,为了让学生对月球有更多的了解,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自己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电子小报。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条件,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延伸了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我还借助微博、QQ群、Email等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实现师生的交流。课堂上运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对月球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在此过程中,评定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和主动性以及探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对促进科学探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也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各探究小组结合探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我对每个学生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给予“科学小能手”“小小科学家”等称谓,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实践及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学生想学、会学、愿学科学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不仅能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还能够发挥个性,合作探究,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成为了探究学习的主角。(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官塘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