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學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既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让学生喜欢上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对教者来讲,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你,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朋友,从而使他们在喜欢你的同时,喜欢你教的学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如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都参加,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充当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在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2.课堂教学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的,思维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
3.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鼓励、一次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情境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
教学情境形式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计。
3.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有多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是个好办法,可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立即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测量出树影的长,算出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学生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课堂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做别的事情,数学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时,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让学生喜欢上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对教者来讲,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你,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朋友,从而使他们在喜欢你的同时,喜欢你教的学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如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都参加,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充当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在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2.课堂教学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的,思维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
3.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鼓励、一次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情境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
教学情境形式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计。
3.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有多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是个好办法,可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立即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测量出树影的长,算出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学生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课堂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做别的事情,数学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时,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