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历史概念问题,恰恰是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概念,是历史教学问题中最基本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首先,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指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的、本质的属性概括而成(《辞海》355页)。中学历史概念则应该是指历史内容中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对历史事实实质的抽象概括。
其次是历史概念的基本分类的问题。从史与论应该区分开来的角度,历史概念可以划分为理论概念与史实概念两大类。
一、理论概念
理论概念是指某些同类事件的理论概括,并对于这类事件的规律的、本质的概括。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常用的有: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性质如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市场、各种社会形态(制度,社会性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原因、过程、影响(意义)等等。这些概念几乎在每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如果这类概念不清甚至概念模糊,就抓不住这节课的关键。这些理论概念的理解,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又会陷入思维的误区。例如,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那么,当我国产生青铜器(虽然少量运用于生产),当我国产生铁制农具的时候,就是生产力提高的主要表现。当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就开始了;又如自然经济是指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就不会简单地理解自然经济为封建经济了,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的概念,当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促成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就是教材中所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推动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的理论概念的理解比较复杂,涉及众多其他概念,比如革命性质(这里的革命是指暴力革命),性质是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暴力革命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两个基本阶级的斗争,那么,判断革命性质的关键要素就是看革命的任务与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为目的的革命,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的反封建性,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等。而封建阶级又是由它所代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阶级是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代表者,封建社会的根基又是封建地主階级土地所有制,所以,判断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就是看它反封建的内容,主要看它在土地所有制方面的内容。1997年全国高考有一道选择题: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案之所以为B,理解了革命性质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同样高一教材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三种观点也就好解释了。
二、史实概念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概括及其评价,因此包括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两类。这类概念支撑起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体系,构成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比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克伦威尔、拿破仑等等。历史事件概念的内涵应该包括时代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或者评价);历史人物概念的内涵包括所处时代、重大贡献、主要事迹、产生的作用或者影响等。
三、历史理论概念和史实概念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就极好地表明了二者的关系。理论概念解决了事物的规律与本质问题,史实概念解决了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与过程问题,前者以论为主,后者以史为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较好传道、授业、解惑。否则就有误子弟之嫌。一个史实概念的讲解,往往需要理论概念的支撑,一个理论概念的把握,必须要用史实概念加以阐发。比如,鸦片战争这个史实概念的讲解,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时代背景:那就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崛起,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推动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和寻求原料产地,这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否则当同学问到“唐朝时中国如此强盛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对外发动战争?”这类问题时该怎么解释?其次是简要介绍战争的过程,最后讲解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在影响中,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如何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讲清“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不表述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性质变化如何讲清“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成为学生掌握问题以及对后面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说,只有把握了历史理论概念,才能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只有准确全面把握历史史实概念,才能形成历史学科的总体框架或者轮廓,历史的教学才能是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的海洋中,自主地、有鉴别地、有头脑地分析问题,增长智慧,才能真正“明智”。
四、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概念教学的现状和建议
我们看到,当前的各类教学参考资料、教辅资料、历史课堂教学中都存在着忽视历史概念的教学,特别是理论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前提下,各类报刊杂志登载的大多是教育专家谈价值问题、一线老师谈情景问题等教学手段问题,极少关心历史概念问题,大约是高估了我们的高中学生,也高估了我们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的水平。因此我认为,重视概念教学应该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起各方面重视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出版类似《高中历史概念辞海》等辞典,各类报刊杂志多登载历史概念阐释的文章,教学参考书、教案书应尽量介绍并解释关键历史概念,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科目,真正带领学生们自主学习,提升能力,提高素质,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的表现。
首先,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指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的、本质的属性概括而成(《辞海》355页)。中学历史概念则应该是指历史内容中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对历史事实实质的抽象概括。
其次是历史概念的基本分类的问题。从史与论应该区分开来的角度,历史概念可以划分为理论概念与史实概念两大类。
一、理论概念
理论概念是指某些同类事件的理论概括,并对于这类事件的规律的、本质的概括。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常用的有: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性质如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市场、各种社会形态(制度,社会性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原因、过程、影响(意义)等等。这些概念几乎在每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如果这类概念不清甚至概念模糊,就抓不住这节课的关键。这些理论概念的理解,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又会陷入思维的误区。例如,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那么,当我国产生青铜器(虽然少量运用于生产),当我国产生铁制农具的时候,就是生产力提高的主要表现。当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就开始了;又如自然经济是指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就不会简单地理解自然经济为封建经济了,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的概念,当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促成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就是教材中所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推动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的理论概念的理解比较复杂,涉及众多其他概念,比如革命性质(这里的革命是指暴力革命),性质是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暴力革命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两个基本阶级的斗争,那么,判断革命性质的关键要素就是看革命的任务与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为目的的革命,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的反封建性,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等。而封建阶级又是由它所代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阶级是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代表者,封建社会的根基又是封建地主階级土地所有制,所以,判断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就是看它反封建的内容,主要看它在土地所有制方面的内容。1997年全国高考有一道选择题: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案之所以为B,理解了革命性质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同样高一教材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三种观点也就好解释了。
二、史实概念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概括及其评价,因此包括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两类。这类概念支撑起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体系,构成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比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克伦威尔、拿破仑等等。历史事件概念的内涵应该包括时代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或者评价);历史人物概念的内涵包括所处时代、重大贡献、主要事迹、产生的作用或者影响等。
三、历史理论概念和史实概念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就极好地表明了二者的关系。理论概念解决了事物的规律与本质问题,史实概念解决了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与过程问题,前者以论为主,后者以史为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较好传道、授业、解惑。否则就有误子弟之嫌。一个史实概念的讲解,往往需要理论概念的支撑,一个理论概念的把握,必须要用史实概念加以阐发。比如,鸦片战争这个史实概念的讲解,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时代背景:那就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崛起,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推动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和寻求原料产地,这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否则当同学问到“唐朝时中国如此强盛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对外发动战争?”这类问题时该怎么解释?其次是简要介绍战争的过程,最后讲解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在影响中,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如何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讲清“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不表述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性质变化如何讲清“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成为学生掌握问题以及对后面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说,只有把握了历史理论概念,才能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只有准确全面把握历史史实概念,才能形成历史学科的总体框架或者轮廓,历史的教学才能是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的海洋中,自主地、有鉴别地、有头脑地分析问题,增长智慧,才能真正“明智”。
四、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概念教学的现状和建议
我们看到,当前的各类教学参考资料、教辅资料、历史课堂教学中都存在着忽视历史概念的教学,特别是理论概念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前提下,各类报刊杂志登载的大多是教育专家谈价值问题、一线老师谈情景问题等教学手段问题,极少关心历史概念问题,大约是高估了我们的高中学生,也高估了我们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的水平。因此我认为,重视概念教学应该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起各方面重视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出版类似《高中历史概念辞海》等辞典,各类报刊杂志多登载历史概念阐释的文章,教学参考书、教案书应尽量介绍并解释关键历史概念,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科目,真正带领学生们自主学习,提升能力,提高素质,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