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术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多年;自己也很喜欢美术绘画活动;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美术绘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师适时地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一、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为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小班的幼儿,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如。如何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呢?我们首先给幼儿正确定位:“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爱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是高大完美的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后才是指导者。”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
例如指导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撕贴瓶花》时,我和幼儿一起布置花店,共同讨论:“你觉得什么花最美,为什么美?”画房子时我让幼儿先搭建各种房子,再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房子的画法?”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听到他们的不同意见时,我不急于指正或轻易反驳,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他们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创作思路源源不断。
二、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幼儿,语言传达是其中难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儿对成人化的、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必须使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通俗易懂的、形象具体的语言,让幼儿直截了当地明白活动的创造意图。
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较为浅显简单的,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当幼儿对人物的表情创造不尽人意时,我开展了一次“下雨的时候”的活动,假设在下大雨的时候,小动物们出现了许多困难,大家焦虑踌躇,解决困难时又获得了快意。设想具体的一个一个情节,并观察面部的表情变化,启发他们边讲边表现出来。
再者,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三、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思想行为,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信心的激励。孩子有天资差异的存在,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肆意夸张:“真不错,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你真会动脑子。”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和老师的接纳,有时甚至排斥,老师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是:“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四、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如何使创造的种子萌动,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对已有定义的知识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在陈述知识的同时要有一种质疑和探究的态度。我在指导幼儿画鱼时,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鱼,要求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观赏鱼,或让家长带自己到菜市场观察鱼,到公园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在电视录像里观看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海鱼,然后在班上交流心得。幼儿有了鱼的知识也学会了画鱼,于是我以“神奇的鱼”为题,创造出与真实的鱼既相似又有别的鱼及完全超越真实鱼的“想象鱼”。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常常会处于一种创造的兴奋之中,随着手部描画的深入,创造的兴奋会渐渐褪色,随之会产生创造的困惑踌躇,教师应该始终是幼儿创造的鼓动者、导引者。这时应注意观察幼儿作品,从中寻找创造的火星以燃起新的创造火花,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创造者,创造从他们的作品中可随处可取,只是幼儿不能常明确地意识到。
如一位幼儿画太阳时,将太阳涂成紫色,无论幼儿是出于什么动机,教师都应该无忌地夸奖和鼓励他:“你的太阳变成了紫色,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大家吗?这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神奇的故事,你画出来好不好?”幼儿立刻产生了新的创作动机,如此循环,收益匪浅。教师适时的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
通过自己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摸索和实践,我真切地感到教师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创造融入幼儿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 也为她们不断创造出更美的美术作品奠定条件。
一、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为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小班的幼儿,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表达上做到流畅自如。如何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呢?我们首先给幼儿正确定位:“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并因为生理上的弱小,理应得到更多的爱护。”同时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并非是高大完美的指令者而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者,然后才是指导者。”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
例如指导幼儿开展手工活动《撕贴瓶花》时,我和幼儿一起布置花店,共同讨论:“你觉得什么花最美,为什么美?”画房子时我让幼儿先搭建各种房子,再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房子的画法?”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听到他们的不同意见时,我不急于指正或轻易反驳,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他们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创作思路源源不断。
二、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幼儿,语言传达是其中难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儿对成人化的、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必须使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通俗易懂的、形象具体的语言,让幼儿直截了当地明白活动的创造意图。
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较为浅显简单的,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当幼儿对人物的表情创造不尽人意时,我开展了一次“下雨的时候”的活动,假设在下大雨的时候,小动物们出现了许多困难,大家焦虑踌躇,解决困难时又获得了快意。设想具体的一个一个情节,并观察面部的表情变化,启发他们边讲边表现出来。
再者,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三、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思想行为,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得到信心的激励。孩子有天资差异的存在,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肆意夸张:“真不错,你的这一处和别人都不一样,你真会动脑子。”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和老师的接纳,有时甚至排斥,老师用语言对他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是:“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四、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如何使创造的种子萌动,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对已有定义的知识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在陈述知识的同时要有一种质疑和探究的态度。我在指导幼儿画鱼时,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鱼,要求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观赏鱼,或让家长带自己到菜市场观察鱼,到公园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在电视录像里观看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海鱼,然后在班上交流心得。幼儿有了鱼的知识也学会了画鱼,于是我以“神奇的鱼”为题,创造出与真实的鱼既相似又有别的鱼及完全超越真实鱼的“想象鱼”。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常常会处于一种创造的兴奋之中,随着手部描画的深入,创造的兴奋会渐渐褪色,随之会产生创造的困惑踌躇,教师应该始终是幼儿创造的鼓动者、导引者。这时应注意观察幼儿作品,从中寻找创造的火星以燃起新的创造火花,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创造者,创造从他们的作品中可随处可取,只是幼儿不能常明确地意识到。
如一位幼儿画太阳时,将太阳涂成紫色,无论幼儿是出于什么动机,教师都应该无忌地夸奖和鼓励他:“你的太阳变成了紫色,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大家吗?这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神奇的故事,你画出来好不好?”幼儿立刻产生了新的创作动机,如此循环,收益匪浅。教师适时的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
通过自己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摸索和实践,我真切地感到教师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创造融入幼儿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 也为她们不断创造出更美的美术作品奠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