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形象分析近年来在各地高考卷中多有体现,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要求赏析“山泉”的品格和作者借此传达的情怀;2011年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要求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2011年安徽卷《琅琊溪》要求对“琅琊溪”的画面及作者借此传达的情感进行赏析。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写出待与同道商榷。
一、为了考试,规范答题步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为了考试拿到分数,我们就要寻找规律,有人说其实没规律,那我们就在规矩上做到位,在细节上下功夫,这就是答题步骤,某一点会不会成为得分点我不知道,但万一算得分点,我一点也不少;不算,多了又不倒扣分。以此题为例:岑参的《高冠谷口招郑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阅读这首诗,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答案这样写:“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参考答案这样写:“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笔者改动后的答案这样写:“郑鄂是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步骤一,总述)。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步骤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步骤三,升格)。”
这样一来,不管标准答案千变万化,我就扣准这三步走,不多不少,分析全面,除非是诗意理解错误回天乏力,否则,分数再拿不全那也是应该是标准答案有问题。
二、为了精准,抓住形象的本质。步骤一总述不能流于空洞,要抓住形象的本质。以此题为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学生答案写道:“本诗描写了一个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渔翁形象。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渔翁形象的赞扬。”乍看这样的答案,一步也不少,再一细看,关键点一点也没有:渔翁形象是什么样的,没有;作者为何赞美这一形象,也没有。所以不能得分。试看加工后的答案:“诗歌中的“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物形象(步骤一)。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骤二)。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注意,这一形象,不是普通的渔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这个形象是作者在遭受了苍凉生活的背叛后幻化了、美化了的自我,是诗人的思想。因此这个点尤其重要,一定要答到本质特征,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答这一题时不能落下作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遭遇,才能把形象概括得更完整。
三、为了全面,分析要有针对性。步骤二分析部分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还举《江雪》一例学生的答案,“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这样的分析别说第一点本质特征没答到给不了分,就算答到了也觉得莫名其妙,跟形象特征毫不相干,所以在分析时要象推理一样“据理力推”,你说是什么形象就要有针对地用原文论证,“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再如2011年四川卷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要求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这一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俊逸”,我想大家很显然误会了,这不是标准答案,这只是一个标准得分点,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汇总出这样的分析我很欣慰:“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总之,有理有据,方成气候。
四、为了完善,情感要紧扣。关于在这一题是否要重视诗作情感,笔者认为,毋庸置疑,全诗主旨情感不可脱节,任一角度的赏析都离不开主旨情感。例如2009年天津卷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依次分析,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固然如此,但没有前三联着力写出竹子新嫩洁净清香的可爱形象从而传达的作者的喜爱之情,又哪来尾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所传达的对竹子所喻人才的怜惜呵护之呼吁呢。所以说保险起见,情感要扣紧。
五、为了熟练,做好总结记忆。以上所说只是一些答题注意点,实际学生在把握诗歌形象上,先要学会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更要学会进行总结并记忆。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
总之,我们做好总结,学会方法,再抓住细节,面面俱到,不能算功利,只为了让学生不丢冤枉分。
(作者单位:大丰高级中学)
一、为了考试,规范答题步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为了考试拿到分数,我们就要寻找规律,有人说其实没规律,那我们就在规矩上做到位,在细节上下功夫,这就是答题步骤,某一点会不会成为得分点我不知道,但万一算得分点,我一点也不少;不算,多了又不倒扣分。以此题为例:岑参的《高冠谷口招郑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阅读这首诗,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答案这样写:“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参考答案这样写:“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笔者改动后的答案这样写:“郑鄂是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步骤一,总述)。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步骤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步骤三,升格)。”
这样一来,不管标准答案千变万化,我就扣准这三步走,不多不少,分析全面,除非是诗意理解错误回天乏力,否则,分数再拿不全那也是应该是标准答案有问题。
二、为了精准,抓住形象的本质。步骤一总述不能流于空洞,要抓住形象的本质。以此题为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学生答案写道:“本诗描写了一个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渔翁形象。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渔翁形象的赞扬。”乍看这样的答案,一步也不少,再一细看,关键点一点也没有:渔翁形象是什么样的,没有;作者为何赞美这一形象,也没有。所以不能得分。试看加工后的答案:“诗歌中的“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物形象(步骤一)。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骤二)。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注意,这一形象,不是普通的渔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这个形象是作者在遭受了苍凉生活的背叛后幻化了、美化了的自我,是诗人的思想。因此这个点尤其重要,一定要答到本质特征,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答这一题时不能落下作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遭遇,才能把形象概括得更完整。
三、为了全面,分析要有针对性。步骤二分析部分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还举《江雪》一例学生的答案,“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这样的分析别说第一点本质特征没答到给不了分,就算答到了也觉得莫名其妙,跟形象特征毫不相干,所以在分析时要象推理一样“据理力推”,你说是什么形象就要有针对地用原文论证,“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再如2011年四川卷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要求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这一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俊逸”,我想大家很显然误会了,这不是标准答案,这只是一个标准得分点,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汇总出这样的分析我很欣慰:“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总之,有理有据,方成气候。
四、为了完善,情感要紧扣。关于在这一题是否要重视诗作情感,笔者认为,毋庸置疑,全诗主旨情感不可脱节,任一角度的赏析都离不开主旨情感。例如2009年天津卷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依次分析,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固然如此,但没有前三联着力写出竹子新嫩洁净清香的可爱形象从而传达的作者的喜爱之情,又哪来尾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所传达的对竹子所喻人才的怜惜呵护之呼吁呢。所以说保险起见,情感要扣紧。
五、为了熟练,做好总结记忆。以上所说只是一些答题注意点,实际学生在把握诗歌形象上,先要学会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更要学会进行总结并记忆。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
总之,我们做好总结,学会方法,再抓住细节,面面俱到,不能算功利,只为了让学生不丢冤枉分。
(作者单位:大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