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的一点心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上。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不善于将这一过程中丰富的思维训练因素挖掘出来,也不善于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加以暴露,学生学到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参与中,通过操作和实践,由外部活动逐渐内化,完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获取”过程,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概念教学中,我首先暴露概念提出的背景,暴露其抽象、概括的过程,将浓缩了的知识充分稀释,便于学生吸收。
  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我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
  1.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擦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两个棱长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通过比较,学生初步获得物体有大小之分的感性认识。
  2.拿出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分别向烧杯里放入石子和石块,结果水位明显上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烧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位会随着石块的增大而升高。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能比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这一概念。
  4.接着我又让学生举出其它有关体积的例子,或用体积概念解释有关现象,使体积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如先在烧杯里盛满水,然后放入石块,问学生从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石块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分析,学生便能准确地回答:从杯里溢出的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相等。接着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杯里的水位下降,学生立即说出,水位下降的部分就是石块所占空间的体积。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因而,“体积”概念的建立过程,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主动参与了这个“从感知经表象达到认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概念,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规律探索过程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课始,我就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我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当场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我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我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却不能时,学生首先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我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合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1/2却又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我不再让学生争论了,而是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正当学生颇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的认识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自己发现了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三、结论推导过程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逻辑性强,首先反映在系统严密、前后连贯上,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推导新的结论,才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启发学生:我们已学过长度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就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那么,现在学习面积单位,它们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一数学结论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凡新旧知识间有联系的,我都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结论,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导出新的数学结论。如,可以让学生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边长,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想用厘米作单位,边长应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从而推导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紧接着再让学生用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方块,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方块,看看1平方分米含有多少个(10×10)平方厘米,以便牢固地记住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100的结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推导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最后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四、方法思考过程的教学
  
  过去我讲课时,急于代替学生思考,把一些计算或解题的方法和盘地教给学生,这种教学,学生吃的是现成饭,学得快,忘得也快,更谈不上自己去寻找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只在教学重点的地方设问,在关键处启发,然后让学生动脑、动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思考过程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我不仅要求学生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克服了思维定势,激励了思维的创造性,通过广泛的联想,适当的引伸,大胆的猜想,探索化归的途径,终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索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作文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弊端,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学生总觉得腹中空空,笔头苦涩,拿起笔来东拼西凑,词不达意,要么寻找一篇习作“克隆”一下,应付了事,要么大叹无米如何成炊?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效率不高
摘要: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  关键词: 德育教学 欲望 数学史料 实践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或在班队课中进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这一看法实在差矣。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这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之大。然而,从教多年使教师感到最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的写作更是毫无头绪。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
一、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整合是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整合是高职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着人类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21世纪已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各行各业在感受它的影响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与它更好地融合,如何让它更好地为我所用。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劳动和社会
摘要: 初中生作文水平的难以提高似乎成了共识。虽然是这样,但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就此问题从培养兴趣、积累素材和修改习作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培养兴趣 积累素材 修改习作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有的同学,寒窗数载,作文百
人类与自然界有一种好朋友似的亲密关系。然而,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在班会课、纪律课上讲,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根据学科的特点,把环保教育与智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发挥教材的环保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数学学科要凸显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是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来源于实践,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应用于数学本身,而且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
摘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数学中的读、听、讲、写、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关键,本文就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数学 读、听、讲、写与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在此谈谈以下看法。    1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读”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