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数学中的读、听、讲、写、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关键,本文就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数学 读、听、讲、写与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在此谈谈以下看法。
1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读”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之间联系的规律,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是阅读教材: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是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其次是读书刊: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学生数学》杂志、《中学数学》等,从书刊杂志上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发展动态。数学学习中的“读”,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2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听”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课堂上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教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学生的理解性的发言。在数学学习中“听”到知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得以进一步升华。听教师上课主要是了解教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教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他同学对数学的思考方法,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3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讲”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讲”主要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数学知识,它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加深。一是教师在导学中的讲,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教师的讲是关键,但不能因此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学习工具。满堂灌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理念,但不能在关键问题上不加以重点点拨。所以“讲”必须讲出重点、难点,讲必须留有一定的让学生发挥的充分空间。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讲。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相应问题,通过学习再主动提出问题,同学间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高中数学的写与用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数学中的用必须与练相结合,要解决数学中的每道题必须亲手做一遍。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只有动手试验才能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精华。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有趣设计是关键。
课堂必须有重点,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教学解析几何第二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使学生掌握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学生,更是终生难忘。在进一步求轨迹方程时,学生容易得出结果,但化简却遇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要学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生活,学生才会知道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联想与总结应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始终。对每一知识的认识,必定要有认识基础。寻找认识基础的过程即是联想,而认识基础的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以前知识总结得越简洁、清晰、合理,越容易联想。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融进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为以后的某次联想奠定基础。联想与总结在解题中特别有效。
总之,抓好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与用”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把“学”的过程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 数学 读、听、讲、写与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而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中的读、听、讲、写与用,在此谈谈以下看法。
1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读”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之间联系的规律,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是阅读教材: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是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其次是读书刊:除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学生数学》杂志、《中学数学》等,从书刊杂志上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发展动态。数学学习中的“读”,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2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听”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课堂上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教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学生的理解性的发言。在数学学习中“听”到知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得以进一步升华。听教师上课主要是了解教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教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他同学对数学的思考方法,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3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讲”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讲”主要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数学知识,它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加深。一是教师在导学中的讲,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教师的讲是关键,但不能因此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学习工具。满堂灌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理念,但不能在关键问题上不加以重点点拨。所以“讲”必须讲出重点、难点,讲必须留有一定的让学生发挥的充分空间。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讲。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相应问题,通过学习再主动提出问题,同学间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高中数学的写与用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数学中的用必须与练相结合,要解决数学中的每道题必须亲手做一遍。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只有动手试验才能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精华。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有趣设计是关键。
课堂必须有重点,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教学解析几何第二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使学生掌握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学生,更是终生难忘。在进一步求轨迹方程时,学生容易得出结果,但化简却遇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要学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生活,学生才会知道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联想与总结应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始终。对每一知识的认识,必定要有认识基础。寻找认识基础的过程即是联想,而认识基础的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以前知识总结得越简洁、清晰、合理,越容易联想。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融进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为以后的某次联想奠定基础。联想与总结在解题中特别有效。
总之,抓好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与用”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把“学”的过程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