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做中学”在很多幼儿园都采用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记录和描述——结果与讨论”,这么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一、关于课前准备
材料提供恰当与否,是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首先,要考虑环境材料的提供。幼儿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他们必须通过直接接触,充分感知,才能积累经验,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是获得经验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要考虑材料的操作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果提供的材料太难,幼儿不会操作或不知所措,则对这个活动失去兴趣;提供的材料太容易,幼儿很快就会获得答案,则没有继续探索的动力,从而也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再是要考虑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在“立在水中的木棍”活动中,我开始提供的一些材料(如细铁丝)在进行实验时,不但没有成功,而且幼儿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把材料改为小玻璃瓶,材料便于幼儿操作,他们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了许多能使小瓶立在水中的办法(如有的幼儿在瓶中装钉子、石头;还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把瓶盖打开,让瓶口朝下,这样小瓶也能立在水中。教师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清楚该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既能使幼儿感兴趣又便于操作,既有探索的欲望,又能促进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
二、关于科学活动过程
“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四个环节。
第一步,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和假设
让幼儿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允许幼儿出错,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即使幼儿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幼儿,力求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幼儿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在“制作风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和关于风车制作方法的图解,让幼儿探索哪一种材料做出的风车最好。当幼儿做成风车后,教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幼儿提出用吹风机、气球、气筒、长笛等许多东西,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幼儿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获得了重要的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第二步,通过动手操作,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这是幼儿学科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幼儿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如在探索“冰的融化”的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幼儿做实验记录。大部分幼儿都先去盛热水,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其融化过程。有个别小朋友用铁锤砸后发现冰块不能很快融化,便加入盐,发现冰块还是不融,最后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小朋友们的记录逐渐完整、全面;“做中学”提出的方式使幼儿观察、质疑、设想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例如孩子们常常会说:“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每天来看看吧”。
第三步,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如果只让幼儿猜想,幼儿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幼儿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幼儿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幼儿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幼儿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如“冰的融化”活动中,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幼儿的 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数字表格,有的画成图,实验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幼儿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实验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这会引起他们不断的反思,因此实验记录不仅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四步,让幼儿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又如“冰的融化”活动中,幼儿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找出对方实验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说说对方的设计给自己的提示。
三、课后总结。
课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包括教学感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多少收获,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教会幼儿知识,而是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幼儿懂得他身边的自然事物包含着许多科学的道理,认识到科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学习,这是“做中学”项目倡导的基本原则,它的实施将为新一代公民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绣衣幼儿园江苏215300】
一、关于课前准备
材料提供恰当与否,是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首先,要考虑环境材料的提供。幼儿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他们必须通过直接接触,充分感知,才能积累经验,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是获得经验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要考虑材料的操作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果提供的材料太难,幼儿不会操作或不知所措,则对这个活动失去兴趣;提供的材料太容易,幼儿很快就会获得答案,则没有继续探索的动力,从而也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再是要考虑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在“立在水中的木棍”活动中,我开始提供的一些材料(如细铁丝)在进行实验时,不但没有成功,而且幼儿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把材料改为小玻璃瓶,材料便于幼儿操作,他们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了许多能使小瓶立在水中的办法(如有的幼儿在瓶中装钉子、石头;还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把瓶盖打开,让瓶口朝下,这样小瓶也能立在水中。教师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清楚该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既能使幼儿感兴趣又便于操作,既有探索的欲望,又能促进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
二、关于科学活动过程
“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四个环节。
第一步,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和假设
让幼儿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允许幼儿出错,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即使幼儿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幼儿,力求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幼儿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在“制作风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和关于风车制作方法的图解,让幼儿探索哪一种材料做出的风车最好。当幼儿做成风车后,教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幼儿提出用吹风机、气球、气筒、长笛等许多东西,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幼儿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获得了重要的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第二步,通过动手操作,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这是幼儿学科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幼儿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如在探索“冰的融化”的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幼儿做实验记录。大部分幼儿都先去盛热水,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其融化过程。有个别小朋友用铁锤砸后发现冰块不能很快融化,便加入盐,发现冰块还是不融,最后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小朋友们的记录逐渐完整、全面;“做中学”提出的方式使幼儿观察、质疑、设想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例如孩子们常常会说:“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每天来看看吧”。
第三步,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如果只让幼儿猜想,幼儿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幼儿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幼儿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幼儿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幼儿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如“冰的融化”活动中,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幼儿的 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数字表格,有的画成图,实验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幼儿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实验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这会引起他们不断的反思,因此实验记录不仅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四步,让幼儿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又如“冰的融化”活动中,幼儿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找出对方实验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说说对方的设计给自己的提示。
三、课后总结。
课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包括教学感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多少收获,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教会幼儿知识,而是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幼儿懂得他身边的自然事物包含着许多科学的道理,认识到科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学习,这是“做中学”项目倡导的基本原则,它的实施将为新一代公民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绣衣幼儿园江苏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