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 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基础教育评价的现状。
张 生:近几年,基础教育评价就评价标准而言,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是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不同方面,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及综合素质。就评价主体而言,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作用,强调发展性评价,如采用档案袋方式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评价。目前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总体向着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然而在实际执行时,却遇到很多问题。评价时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校,学生自评及互评的力度不够。评价的过程性数据收集有一定的困难,或收集后未仔细分析。评价内容主要还是阶段性或最终学习结果,未真正评价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及发展过程。
记 者: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评价改革面临哪些挑战?
张 生:首先是真实性。现在基础教育评价应该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不能只侧重于学业测试,也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日常表现、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平常表现如何科学地进行记录,如何保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记录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何保证学生真正参与了相关活动,而不是弄虚作假,这是教育评价面临的一项挑战。
其次,评价与录取机制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是初、高中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语境赋予了“综合素质评价”新的内涵诉求与价值期待。从教育生态位理论出发,如何构建一种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的和谐生态系统,探寻从“综合素质评价”到“多元录取”的对应接轨模式,最终使其走向一种偏好交融、主体对话以及意义回归的“对话-融合”状态,达成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共生、互补的境界,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再次,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目前,对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设定更好的评价指标,采用更合理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最后,教育评价既要重视科学性,又要避免 “唯科学化”倾向。评价时也需要我们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记 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评价改革?
张 生:教育评价依托于多种来源的大数据,合理规划、储存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发展变革的必备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够减轻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评价,能使评价内容更全面、数据范围更广泛、数据形式也更趋于多样化。可以构建基础教育评价平台,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标准,提供一种开放的、综合的评价方式,使综合评价过程有理可循。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也使大量数据的处理更便捷、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更简化。但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设定标准,统一接口,让各区上传所需数据。通过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数据共享,实现全国教育质量现状的实时监控,构建一个综合的、开放的基础教育评价平台。
教育评价也可以借力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和学习过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生成过程性学习数据,利用信息技术随时和他人互动;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随时进行自评和他评,以及自我修改;学生生成的过程性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及学习分析技术进行深度分析。
记 者:站在国家层面,大数据在未来教育评价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 生:实施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全面的、可靠的评价依据。大数据重在对多维、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以寻求数据背后的隐含关系与价值,有助于将教育评价从基于小样本数据或片段化信息的推测转向基于全方位、全程化数据的证据性决策。利用大数据,对教育数据,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全方位与全程性采集,使教育评价突破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考试成绩的依赖,将碎片化评价整合为系统化评价,保障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可持续性,支持多主体、多元化评价,丰富了教育评价的功能。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可以实现对多维教育数据的深度分析,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数据可以促使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
基于大数据体系构建,构架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科学采集、分析和支持平台,进而探索大数据和“互联网 ”条件下大数据支撑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发挥大数据在未来教育评价中的作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记 者:请您展望一下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张 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必须以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德,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设定既要包含学业成就,又要包含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未来教育评价要深度细化并应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2015年热点词排名第一的是“互联网 教育”,未来技术和网络依旧会在教育中占据重要甚至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可以很好地形容未来教育的特点。未来的教育不再封闭在学校中,而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空间,是一个有社会交互的学习环境。网络可以很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方便学习者资源共享和社会交互。因此未来教育评价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 让学生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培养自我的高层认知能力,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评价应该着重于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数据,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数据;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整体表现。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利用大数据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有效分析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评价应该建设全国的教育数据网络,收集包含教学活动过程、教育管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校园生活等的数据,并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
张 生:近几年,基础教育评价就评价标准而言,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是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不同方面,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及综合素质。就评价主体而言,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作用,强调发展性评价,如采用档案袋方式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评价。目前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总体向着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然而在实际执行时,却遇到很多问题。评价时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校,学生自评及互评的力度不够。评价的过程性数据收集有一定的困难,或收集后未仔细分析。评价内容主要还是阶段性或最终学习结果,未真正评价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及发展过程。
记 者: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评价改革面临哪些挑战?
张 生:首先是真实性。现在基础教育评价应该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不能只侧重于学业测试,也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日常表现、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平常表现如何科学地进行记录,如何保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记录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何保证学生真正参与了相关活动,而不是弄虚作假,这是教育评价面临的一项挑战。
其次,评价与录取机制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是初、高中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语境赋予了“综合素质评价”新的内涵诉求与价值期待。从教育生态位理论出发,如何构建一种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的和谐生态系统,探寻从“综合素质评价”到“多元录取”的对应接轨模式,最终使其走向一种偏好交融、主体对话以及意义回归的“对话-融合”状态,达成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共生、互补的境界,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再次,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目前,对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设定更好的评价指标,采用更合理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最后,教育评价既要重视科学性,又要避免 “唯科学化”倾向。评价时也需要我们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记 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评价改革?
张 生:教育评价依托于多种来源的大数据,合理规划、储存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发展变革的必备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够减轻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评价,能使评价内容更全面、数据范围更广泛、数据形式也更趋于多样化。可以构建基础教育评价平台,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标准,提供一种开放的、综合的评价方式,使综合评价过程有理可循。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也使大量数据的处理更便捷、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更简化。但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设定标准,统一接口,让各区上传所需数据。通过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数据共享,实现全国教育质量现状的实时监控,构建一个综合的、开放的基础教育评价平台。
教育评价也可以借力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和学习过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生成过程性学习数据,利用信息技术随时和他人互动;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随时进行自评和他评,以及自我修改;学生生成的过程性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及学习分析技术进行深度分析。
记 者:站在国家层面,大数据在未来教育评价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 生:实施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全面的、可靠的评价依据。大数据重在对多维、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以寻求数据背后的隐含关系与价值,有助于将教育评价从基于小样本数据或片段化信息的推测转向基于全方位、全程化数据的证据性决策。利用大数据,对教育数据,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全方位与全程性采集,使教育评价突破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考试成绩的依赖,将碎片化评价整合为系统化评价,保障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可持续性,支持多主体、多元化评价,丰富了教育评价的功能。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可以实现对多维教育数据的深度分析,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数据可以促使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
基于大数据体系构建,构架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科学采集、分析和支持平台,进而探索大数据和“互联网 ”条件下大数据支撑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发挥大数据在未来教育评价中的作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记 者:请您展望一下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张 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必须以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德,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设定既要包含学业成就,又要包含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未来教育评价要深度细化并应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2015年热点词排名第一的是“互联网 教育”,未来技术和网络依旧会在教育中占据重要甚至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可以很好地形容未来教育的特点。未来的教育不再封闭在学校中,而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空间,是一个有社会交互的学习环境。网络可以很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方便学习者资源共享和社会交互。因此未来教育评价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 让学生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培养自我的高层认知能力,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评价应该着重于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数据,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数据;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整体表现。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利用大数据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有效分析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评价应该建设全国的教育数据网络,收集包含教学活动过程、教育管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校园生活等的数据,并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