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特殊载体。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人文熏陶。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给学生人文熏陶
1. 品味文本的语言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品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体会出了“父亲”爱惜儿子的深情,情愿在铁道两边爬上爬下,做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一些多愁善感的学生,读到这样的文字,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留下了眼泪。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等人文素养也受到感染。
2. 品味文本中的主题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如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叙写一个双目失明的一个妇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当“我”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最后“我”终于被“养母”爱的行动深深感动而流下了悔悟的眼泪。我先带领学生对这些生活琐事进行主题提炼,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谴责了无知、爱慕虚荣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母爱像阳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一时间,学生们都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雨夜母亲背着自己在山路上跑”、“母亲在毒辣的阳光下劳作”等等情景,娓娓道来。学生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悟出了母爱,表达了要报答母亲的决心。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了母爱的真谛,感悟到了人世间的挚爱真情。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开展好教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均要设计好活动目标、教师准备、活动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地人物立传”,要求每个同学选一个熟悉又尊敬或钦佩的人,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表现其优秀品质 。这个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可贵的精神品质,涤荡心灵,又可以鼓励学生去学习这些人物,将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这些教学机会,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二是在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诗歌散文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创建文学社等。这类活动既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又增强学生与人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智慧的魅力。组织一些语文知识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他们的人生成长非常有好处。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写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用人文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动人之情,感人之事。如在嘈杂的公共汽车上能观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美好;在平坦宽敞的村道上发现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能从路人的一个微笑中体会到友善;能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中感受到慈爱;能从老师的一句问候中感受到师恩;能从同学的一个手势中体会到友谊……假如我们能让学生学会这样去观察生活,那么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将会是多么美好。
学生学会了用人文眼光去观察生活,还要能够把这种感受在文章当中表现出来,努力去表现人文情怀的主题。如看到农民伯伯在寒风中耕作不能光想到他们的艰辛,更要表现他们的勤劳和奉献精神;看到可爱的小动物,不能只想到把它们捉来照顾和观察,更应该倡导让它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鼓励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关注弱势群体,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个体,表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关爱生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这样使学生们的文章散发出浓郁的人性光辉。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给学生人文熏陶
1. 品味文本的语言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品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体会出了“父亲”爱惜儿子的深情,情愿在铁道两边爬上爬下,做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一些多愁善感的学生,读到这样的文字,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留下了眼泪。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等人文素养也受到感染。
2. 品味文本中的主题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如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叙写一个双目失明的一个妇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当“我”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最后“我”终于被“养母”爱的行动深深感动而流下了悔悟的眼泪。我先带领学生对这些生活琐事进行主题提炼,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谴责了无知、爱慕虚荣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母爱像阳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一时间,学生们都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雨夜母亲背着自己在山路上跑”、“母亲在毒辣的阳光下劳作”等等情景,娓娓道来。学生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悟出了母爱,表达了要报答母亲的决心。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了母爱的真谛,感悟到了人世间的挚爱真情。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开展好教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均要设计好活动目标、教师准备、活动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地人物立传”,要求每个同学选一个熟悉又尊敬或钦佩的人,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表现其优秀品质 。这个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可贵的精神品质,涤荡心灵,又可以鼓励学生去学习这些人物,将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这些教学机会,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二是在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诗歌散文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创建文学社等。这类活动既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又增强学生与人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智慧的魅力。组织一些语文知识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他们的人生成长非常有好处。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写作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用人文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动人之情,感人之事。如在嘈杂的公共汽车上能观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美好;在平坦宽敞的村道上发现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能从路人的一个微笑中体会到友善;能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中感受到慈爱;能从老师的一句问候中感受到师恩;能从同学的一个手势中体会到友谊……假如我们能让学生学会这样去观察生活,那么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将会是多么美好。
学生学会了用人文眼光去观察生活,还要能够把这种感受在文章当中表现出来,努力去表现人文情怀的主题。如看到农民伯伯在寒风中耕作不能光想到他们的艰辛,更要表现他们的勤劳和奉献精神;看到可爱的小动物,不能只想到把它们捉来照顾和观察,更应该倡导让它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鼓励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关注弱势群体,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个体,表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关爱生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这样使学生们的文章散发出浓郁的人性光辉。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