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作家的思路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由小说的主要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进而针对所提出的“若干问题”,师生互动充分地进行讨论、分析和交流,来探究作家创作小说时解决和处理这些“若干问题”的构想和意图,即让学生走进作家的思路,才能真正找到打开小说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问题 探究 思路 钥匙
  
  小说在中学语文课程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搞好小说篇目的教学是完成中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听过一些语文教师的小说教学课,通常的做法是:先由学生阅读小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和艺术手法等等来进行分析、讨论和讲解。这种常用的方法的实质还是由教师变相地以不同方式把有关小说的信息资料(参考书里已经写明了)告诉给学生,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们在学了很多篇小说以后,也只能识记一些现成的东西。这种教法既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读懂和领悟小说,也没有培养出学生独立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多年来我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把小说的诸多要点生动、形象、清晰地传达给学生,表面上看学生们似乎弄懂了,但实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领会和吃透,当然也谈不上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地阅读和欣赏其它陌生的小说了。
  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无奈开始让我尝试着改变这种教法,即勇于突破传统,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异想天开”。近几年来我开始尝试运用一种比较“反常”的教法,我把它概括为“走进作家的思路”法。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让学生在课下和课上反复阅读小说,尽量去熟悉和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和艺术手法等内容,然后围绕小说的内容提出若干問题,再引领他们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去讨论、分析和交流,进而来探究作家在创作这篇小说时的构想和意图,即让学生切身揣摩和体会作家在处理、解决这些问题时的思考和想法,让学生全身心地“走进作家的思路”。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学生们充分地“扮演作家”,小说就像是自己写出来的,必然会身临其境,这时候,学生才会真正弄懂把这篇小说。
  下面以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见八年级《语文》下册,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小说,去熟悉、感知和体会这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和艺术手法等等内容。在学生们预习过的基础上,设计出如下一些问题并进行“师生互动”,围绕这些问题充分地讨论、分析和交流,进而去探究和进入作家莫泊桑的思路,去扮演莫泊桑的角色,最终达到对整篇小说的把握和领悟。
  试提供下面的部分问题来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问题一:作家为何要塑造“我”的两个姐姐的形象、且年龄较大而又未婚?“我”的家人为何要去哲尔赛岛旅游?又为何能在船上遇见叔叔于勒?
  经过自由讨论、分析、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来揣测和探究作家的“构想和意图”,可以分两条线索进行探究:
  一条线索:作家塑造两个年龄较大且未婚的姐姐形象,说明在她们“那里”婚姻要受金钱的影响(两个姐姐都因为贫穷而没有嫁出去,如果仅塑造一个姐姐的形象就会让读者感到有偶然之嫌)→二姐的婚姻正是得力于叔叔寄来的一封信(因为信中说于勒富了,这也恰好证明了前面的结论)→为了巩固和稳定婚姻最好选择旅游(当地和当时的一种婚姻时尚)→要旅游最好乘船去哲尔赛岛(因为这里是穷人乐意而且适合去的地方)→在岛上,母亲羡慕别人吃牡蛎,于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让父亲去买牡蛎→(作家让)于勒“正好”卖牡蛎,结果自然会让父亲和于勒“不期而遇”。学生们明白了:“噢!原来这样的安排是作家早已‘设计’好的。”
  另一条线索:作家要让于勒在船上卖牡蛎→那得让于勒变得十分贫困→作家让于勒先发财之后又破了产,以至于无立锥之地而又不能回家→于是也只有乘船到最适合穷人去的哲尔赛岛,且不得不靠卖牡蛎为生(此时作家巧妙地安排了船长这一“牵线”和“中介”,给家人和于勒见面搭桥,真是恰到好处。)→结果于勒就不能不和家人“不期而遇”了。
  通过师生一番互动和分析、讨论、探究之后,再让学生们将这两条线索进行对照,他们会突然发现:“噢!原来这个故事情节的设计是作家的巧妙和刻意安排,而又非常的合乎生活实际,真是太神奇了!”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小说的人物形象得以塑造,主题得以揭示,作家的匠心和高明之处也得以被学生们所赏识和折服。
  问题二:为什么作家要让于勒时穷时富?
  师生互动:分析、探究作家的“构想”,能真切地表明人们对不同境况下的于勒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其用意是要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同时这样的“安排”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需求。
  问题三:为何要“突出表现”于勒叔叔的信?
  引导学生来揣测作家的意图:一是既能侧面表明于勒的生活境况;二是能促成二姐的婚姻(因为书信里所说的于勒富了是成就二姐婚姻最好的媒介和催化剂)。
  问题四:小说结尾为何要描写“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我要是作家我该如何想:“我”的一家人心情已经如此的郁闷、烦恼和压抑,而又不能宣泄,此时这一片紫色的阴影不正是这种“心情”最好的象征吗?
  当然还可以提出一些其它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课前,教师要尽量把问题设计好,这些问题要紧扣作家的思路,有主有次,便于师生互动。当教师引领着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探究作家的意图和设想,即揣摩和体会并最终梳理清作家的思路时,打开小说之门的钥匙就被他们找到了。至此,小说内容的诸多涵义就会不言而喻、一通百通,整篇小说就被学生们读懂了。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思维的能力,甚至还能尝试写小说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和期待的吗?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对联、诗歌、流行语和口号标语等作为文化现象,都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折射出历史的风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如果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巧选妙用,就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对联 诗歌 口号标语 流行语 课程资源    一、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它雅俗共赏,语言或幽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构思一篇文章一样,课堂教学也有开头、中心、结尾,各部分之间也讲究过渡衔接,也讲究前后照应,更讲究一环扣一环,给人一种完整而又美的感觉。我借鉴吸收了诸多语文课堂结构模式,上了县级模式构建观摩课《秋天的怀念》,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些想法,很快在全县得以推广。现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商榷,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我大胆变革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训练。缺少任何一方面训练的语文教学都不是成功的、完整的教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急功近利,看似提高了学生应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实则使学生“听、说”能力低下,语文素养难以整体提高。在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期刊
新的教学理念在撞击传统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给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究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有意引导,进而慢慢地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变被动接纳为主动获取。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要努力捕捉有利时机,诱使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去领略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惨痛,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一道中考试题探究中,导演了一幕似有“意
期刊
教师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研究方法;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下功夫,才能收获满意的结果。管理班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管理学生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科学、适合本班的方法。  人们都说做教师要有“三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做班主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有童心才能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才能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爱心可以使冰融化成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强烈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核心,没有强烈的
期刊
摘要: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爱,要爱的冷静,偶发事件在处理时,要沉着冷静,要果断的平息事端,要很民主,充分调查事件的原委,要注意教育引导。爱,要和家长共同起步 ,平常注意了和家长的联系,学生有什么问题出现,家长会很支持你的工作的!爱,营建温馨大家庭,首先,用人格塑造人格;再者,班主任应有“大爱”; 其三,爱还体现在班主任的辛勤中。我们在
期刊
摘要: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地抓好中学生道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
期刊
摘要:在多元化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撷取精华、成就典范,成了一个大课题。为此无数人的思考、几代人的探求,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尽管如此,众多成功者中,风靡一时的有之,粗枝大叶的有之,虚无缥缈的有之,顶天立地的有之……  关键字:思想性 文学性 艺术性 未知结构 两难情结    怎样的文章才能算好文章呢?我想:具备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的才是优秀的习作。这取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