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地抓好中学生道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摒弃重智育轻道德教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实施中学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 学校 道德教育
  
  一、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道德教育工作。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道德教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道德教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道德教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加强,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二、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道德教育的外延扩大了,道德教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道德教育工作,那么,学校道德教育就有可能被淡化。道德教育是中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科学的原理分析,道德知觉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整体认识。这种知觉的结果表现为道德意识的形成。它不仅包括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同时还包括对于道德精神的理解以及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道德知觉是引导行为道德化的心理机制的基础,具有内在驱动力和行为指向的双重功能,道德知觉的形成是遵循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道德反映过程。道德倚同,即随着道德知觉的深化而产生内心确信。道德倚同表明了道德目标和价值,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从而使道德的知觉变成人们内在驱动力,并从道德的目标和价值实现中而获得满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目标价值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学生实践道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中学生道德同化过程。要想使中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自身价值的组成部分,作为指导、协调、评价行为的客观依据,从而达到使中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道德教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这样认为。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和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成功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道德教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道德教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推动中学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道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中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中学生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加里宁说过:“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监督。”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因此,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如在遵纪守法、讲究卫生、互廉互让,为善助人、杜绝黄、赌、毒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们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搞好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做好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这两方面,近两年来是有深刻的教训作佐证的,而且,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
  四、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一定要整体化、网络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对中学生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中学生学生成长的圣地,又是磨炼中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的熔炉,倘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形成综合育人的整体网络,是不可能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熔局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形成党政工团各组织既齐抓又共管,实施教学管理双管齐下,锐意使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的整体观念,抓好校风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以法治校,从而使学校为培养中学生道德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学校可实行《德育量化考核评分制度》,通过标语、板报、校会、班会等形式宣传制度的内容 ,形成共识、统一行动、落到实处。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道德教育融于中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落实在中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具体说,一是道德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个教师要树立科学的道德教育观,把传授知识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道德因素,掌握道德教育的方法,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道德教育要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人格是人的性格、气度、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要针对新形势下中学生的特点,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道德教育教育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改进道德教育工作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道德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要把道德教育软任务硬指标化,建立健全一整套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中学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生是21世纪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严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中学生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俊春,《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黑龙江教育》,2006
  [2] 张延琪,《施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7
  [3]才晔,《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2008
其他文献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
期刊
早在1985年,淮北煤师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金海侠副教授依据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继承前人“评点法”的精髓,结合系统论原则和语文教学实际,创立了“文眼导读教学法”。此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也许它是个普通的词语,也许是一个优美的句子,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展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对联、诗歌、流行语和口号标语等作为文化现象,都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折射出历史的风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如果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巧选妙用,就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对联 诗歌 口号标语 流行语 课程资源    一、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它雅俗共赏,语言或幽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构思一篇文章一样,课堂教学也有开头、中心、结尾,各部分之间也讲究过渡衔接,也讲究前后照应,更讲究一环扣一环,给人一种完整而又美的感觉。我借鉴吸收了诸多语文课堂结构模式,上了县级模式构建观摩课《秋天的怀念》,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些想法,很快在全县得以推广。现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商榷,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我大胆变革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训练。缺少任何一方面训练的语文教学都不是成功的、完整的教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急功近利,看似提高了学生应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实则使学生“听、说”能力低下,语文素养难以整体提高。在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期刊
新的教学理念在撞击传统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给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究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有意引导,进而慢慢地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变被动接纳为主动获取。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要努力捕捉有利时机,诱使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去领略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惨痛,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一道中考试题探究中,导演了一幕似有“意
期刊
教师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研究方法;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下功夫,才能收获满意的结果。管理班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管理学生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科学、适合本班的方法。  人们都说做教师要有“三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做班主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有童心才能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才能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爱心可以使冰融化成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强烈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核心,没有强烈的
期刊
摘要: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爱,要爱的冷静,偶发事件在处理时,要沉着冷静,要果断的平息事端,要很民主,充分调查事件的原委,要注意教育引导。爱,要和家长共同起步 ,平常注意了和家长的联系,学生有什么问题出现,家长会很支持你的工作的!爱,营建温馨大家庭,首先,用人格塑造人格;再者,班主任应有“大爱”; 其三,爱还体现在班主任的辛勤中。我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