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有一句名言:数学是根据某些简单规则使用毫无意义的符号在纸上进行的游戏,是制造快乐的游戏。对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可让孩子们品味快乐、享受学习,而且可助其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
一、游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我经常设计相关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 、红花配绿叶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18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2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一旦学生熟悉了规则并开始游戏,其效果出人意料。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比如: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有效地降低思维难度。
二、游戏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学者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容易进入游戏状态。当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此时游戏不再提示面积公式,游戏难度相对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于初学者,由于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第二等级太难使他们无从下手。游戏的第二等级是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学生,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三、游戏有利于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
由于数学游戏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以群体参与性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个别对话”或“生生个别对话”的情况,可以给小学生更大地进行合作交流的空间,达到教室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实现班级所有同学的交流,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效果。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游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它的内容和时间是有限制的。作为学习内容的数学游戏主要是前人完成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小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重复前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我反对完全结论式的教学,但并不是说不要教数学结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还是必要的,“过程与结论并重”才是最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内容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即使是一些结论形式的数学知识,也应是小学生积极参与的,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学告诉的。以此促进小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
一、游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我经常设计相关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 、红花配绿叶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凑18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2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一旦学生熟悉了规则并开始游戏,其效果出人意料。每个四人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比如: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再继续多要一张牌,又要一张牌,只见他们已咧开嘴,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有效地降低思维难度。
二、游戏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学者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容易进入游戏状态。当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此时游戏不再提示面积公式,游戏难度相对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于初学者,由于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第二等级太难使他们无从下手。游戏的第二等级是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学生,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三、游戏有利于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
由于数学游戏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以群体参与性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个别对话”或“生生个别对话”的情况,可以给小学生更大地进行合作交流的空间,达到教室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实现班级所有同学的交流,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效果。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游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它的内容和时间是有限制的。作为学习内容的数学游戏主要是前人完成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小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重复前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我反对完全结论式的教学,但并不是说不要教数学结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还是必要的,“过程与结论并重”才是最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内容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即使是一些结论形式的数学知识,也应是小学生积极参与的,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学告诉的。以此促进小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