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它相伴生活,融合时代。如果将民族风物的创作与剪纸民间工艺美妙糅合,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将有独到之处。
一、民族建筑:感悟勤劳智慧
民族文化决定着建筑风貌,而建筑风貌的积淀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形成。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建筑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烙印,如清真寺、蒙古包、吊脚楼、四合院等。因此,在孩子们搜集民族建筑的图片时,可引导他们去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建筑特点,运用剪纸艺术,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感悟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如布达拉宫,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智慧、永恒的标志。孩子们收集资料后了解到:宫墙墙体全部用石块砌筑,底宽上窄,墙身涂成红、白两色,成排的窗洞点缀其上,倾斜的登道栏墙丰富了建筑群体的造型。根据布达拉宫的图片资料和建筑特点,选择阴阳结合的剪纸技法,基础部分用阴刻,突出稳重;上层建筑以阳刻为主,强调挺拔。整个图案做到明暗分明、简洁灵动、百剪不断,千刻不糊。儿童在创作民族建筑剪纸时,既能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又能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感,还有利于民族团结情感的培养。
二、民族服饰:感知多彩生活
民族服装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装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服饰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而且同一个民族服饰也是种类繁多。如朝鲜族服饰,有老少、男女、衣裤帽鞋的不同,女性服装的长长飘带给人以飘逸的美感。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创新染色剪纸的技法,来反映绚丽多姿的服饰,感知人们多彩多姿的生活。如挑选一些喜欢的图片,用宣纸创作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毛坯图案,通过浸染、涂染或点染成色彩斑斓的染色剪纸作品。学生在创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从纺线、织布、染色、刺绣到成衣的制作过程,体验到了劳动人民丰衣足食的满足感,从而感悟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感叹自力更生的创造魅力。
三、民族徽标:感受民族精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徽标象征,一幅幅的徽标就是一个个鲜明的民族写照。如我们汉族的徽标,一龙一凤,代表阴阳和男女。尽管汉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还是统一在一起,延续着用中国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识。龙飞凤舞,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骄傲。又如傣族徽标的图案是中间有两只对称的孔雀、底下横卧一只象脚鼓、上方中间竹楼,形象概括了傣族人们的崇拜、娱乐、居住特点。人们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孔雀舞》是其代表作。象脚鼓是人民歌舞时的伴奏乐器和道具,竹楼是人们根据当地气候、习俗、地理三结合的杰作。我们读懂了徽标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这个民族的主要特点,领略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四、民族人物:感叹“民族脊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民族的脊梁”。如孔子、屈原、李时珍、张衡、杜甫、孙中山等。他们有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有的是发明创造者,有的是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有的是抵抗外敌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发展、壮大中,作出过杰出贡献。如创作鲁班的形象,孩子们刚开始时只剪了个鲁班的全身像,这样的作品,不能反映出人物的贡献或特点。老师就指导孩子,先查找一下鲁班的个人资料,明确鲁班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添上一些木头和锯图案,以突出鲁班的身份和贡献。于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张衡的身边多了地震仪,李时珍旁边添加了草药、小竹篓和小镰刀。这是一群多么机灵、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啊!他们在创作人物剪纸的过程中,真正领悟了民族人物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感叹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剪纸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唯一不变的是:民族精神教育和剪纸作品创作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我们认为,通过收集资料、去伪存真、概括提炼、修改创作等实践环节,在创新手法、创意主题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团结统一、和平共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一、民族建筑:感悟勤劳智慧
民族文化决定着建筑风貌,而建筑风貌的积淀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形成。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建筑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烙印,如清真寺、蒙古包、吊脚楼、四合院等。因此,在孩子们搜集民族建筑的图片时,可引导他们去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建筑特点,运用剪纸艺术,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感悟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如布达拉宫,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智慧、永恒的标志。孩子们收集资料后了解到:宫墙墙体全部用石块砌筑,底宽上窄,墙身涂成红、白两色,成排的窗洞点缀其上,倾斜的登道栏墙丰富了建筑群体的造型。根据布达拉宫的图片资料和建筑特点,选择阴阳结合的剪纸技法,基础部分用阴刻,突出稳重;上层建筑以阳刻为主,强调挺拔。整个图案做到明暗分明、简洁灵动、百剪不断,千刻不糊。儿童在创作民族建筑剪纸时,既能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又能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感,还有利于民族团结情感的培养。
二、民族服饰:感知多彩生活
民族服装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装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服饰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而且同一个民族服饰也是种类繁多。如朝鲜族服饰,有老少、男女、衣裤帽鞋的不同,女性服装的长长飘带给人以飘逸的美感。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创新染色剪纸的技法,来反映绚丽多姿的服饰,感知人们多彩多姿的生活。如挑选一些喜欢的图片,用宣纸创作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毛坯图案,通过浸染、涂染或点染成色彩斑斓的染色剪纸作品。学生在创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从纺线、织布、染色、刺绣到成衣的制作过程,体验到了劳动人民丰衣足食的满足感,从而感悟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感叹自力更生的创造魅力。
三、民族徽标:感受民族精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徽标象征,一幅幅的徽标就是一个个鲜明的民族写照。如我们汉族的徽标,一龙一凤,代表阴阳和男女。尽管汉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还是统一在一起,延续着用中国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识。龙飞凤舞,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骄傲。又如傣族徽标的图案是中间有两只对称的孔雀、底下横卧一只象脚鼓、上方中间竹楼,形象概括了傣族人们的崇拜、娱乐、居住特点。人们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孔雀舞》是其代表作。象脚鼓是人民歌舞时的伴奏乐器和道具,竹楼是人们根据当地气候、习俗、地理三结合的杰作。我们读懂了徽标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这个民族的主要特点,领略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四、民族人物:感叹“民族脊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民族的脊梁”。如孔子、屈原、李时珍、张衡、杜甫、孙中山等。他们有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有的是发明创造者,有的是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有的是抵抗外敌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发展、壮大中,作出过杰出贡献。如创作鲁班的形象,孩子们刚开始时只剪了个鲁班的全身像,这样的作品,不能反映出人物的贡献或特点。老师就指导孩子,先查找一下鲁班的个人资料,明确鲁班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添上一些木头和锯图案,以突出鲁班的身份和贡献。于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张衡的身边多了地震仪,李时珍旁边添加了草药、小竹篓和小镰刀。这是一群多么机灵、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啊!他们在创作人物剪纸的过程中,真正领悟了民族人物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感叹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剪纸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唯一不变的是:民族精神教育和剪纸作品创作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我们认为,通过收集资料、去伪存真、概括提炼、修改创作等实践环节,在创新手法、创意主题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团结统一、和平共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