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全国交流展示活动于2012年12月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全国少年儿童广泛进行科学体验,使他们掌握科学体验的方法,了解科学体验的过程,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针对本次活动,我校精心准备了若干小实验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培训。本文为培训活动的其中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体验探究。
关键词: 科学体验活动 观察蚯蚓 蚯蚓的运动 探究实验过程
国庆节之后,“中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体验活动培训就正式开始了,科学体验活动是以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培训活动,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大家感兴趣的小实验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又直观。为了使本次培训达到良好效果,我们决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究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动脑又动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对实验的探究过程有一个形成、巩固并扩充的过程,符合本次交流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宗旨。
培训活动我们安排在生物实验室进行,这个实验环境比较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过去在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多于探究性,要求学生设计或者参与的实验较少,基本上都是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甚至在黑板上“做”实验。教学的目标限于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个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强调“学会”和了解直接的结果,不关心为什么这样做,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次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实验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得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
实验第一步:采集蚯蚓
观察是探究实验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就可以产生问题。要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就必须找到适用的实验材料。在饲养和观察蚯蚓这一实验中,蚯蚓生活在何处,如何找到蚯蚓必然是做好本实验的第一步。
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有可能有蚯蚓。在校园后面成长林有一大片草地,我们带领学生在这里采集蚯蚓,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蚯蚓的生活环境,在采集蚯蚓的过程中要注意爱护植被,保护小动物,女孩子要克服对蚯蚓的恐惧心理。
实验第二步:观察蚯蚓的外形
回到实验室之后,学生们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了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等实验材料。然后分组将采集到的蚯蚓放到玻璃板上观察,观察它的体形,看它的身体是否分节,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观察蚯蚓的环带所处位置离身体前端更近还是离身体后端更近,数一数头部到环带一共有多少个体节。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觉体表是不是有黏液,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节近腹面处,感觉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的刚毛。
实验第三步: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分别放到糙纸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在糙纸上爬行,可听到轻微的沙沙声,这是蚯蚓体表的刚毛与糙纸摩擦发出的声音。当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时就只见它的身体在蠕动,变粗变细,前进得却很慢很慢。这是因为玻璃的表面摩擦力太小,刚毛无法固定支撑住身体让它前进。根据观察,学生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当蚯蚓在运动的时候,身体的前端变细,向前伸张,后端的刚毛伸出,固定住身体。所以,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环肌、纵肌交替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实验第四步:观察蚯蚓的呼吸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好奇的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实验,选取几条蚯蚓放到不同的环境里,一条放在装有疏松泥土的盆里,一条直接放在玻璃板上,一条放到装水的盆里,两个小时之后观察,土里的小蚯蚓很安静地在“工作”,而玻璃板上的蚯蚓已经奄奄一息,水里的蚯蚓爬到了盆的边上来了,学生们很惊奇地了解到,原来,蚯蚓是用它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当体壁干燥的时候,它就会因为不能呼吸死亡,而水里氧很少它也会很难过,疏松泥土里含有空气,而空气中的氧分子会溶解在蚯蚓湿润的体壁,从而达到呼吸的目的。
实验第五步:饲养蚯蚓
实验完成后对于采集到的蚯蚓要如何饲养学生们各抒己见,各小组根据蚯蚓的生活环境分别选择了木箱、水槽或者花盆,都在里面装上了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有些小组还细心地在容器上放上了一块湿布保持蚯蚓生活环境的湿润。并且还投放了一些饲料,有枯叶、烂叶、腐坏的水果和蔬菜等。数天之后,观察各小组的蚯蚓饲养箱,蚯蚓们都很安静地在泥土里辛勤地“劳动”。
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比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活动经验,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科学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出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植义.生物学(七年级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84:85.
[2]吴云德.手提实验室,2012,52:53.
[3]初中生物教学资源,饲养和观察蚯蚓,2006,12.
关键词: 科学体验活动 观察蚯蚓 蚯蚓的运动 探究实验过程
国庆节之后,“中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体验活动培训就正式开始了,科学体验活动是以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培训活动,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大家感兴趣的小实验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又直观。为了使本次培训达到良好效果,我们决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究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动脑又动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对实验的探究过程有一个形成、巩固并扩充的过程,符合本次交流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宗旨。
培训活动我们安排在生物实验室进行,这个实验环境比较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过去在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多于探究性,要求学生设计或者参与的实验较少,基本上都是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甚至在黑板上“做”实验。教学的目标限于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个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强调“学会”和了解直接的结果,不关心为什么这样做,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次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实验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得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
实验第一步:采集蚯蚓
观察是探究实验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就可以产生问题。要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就必须找到适用的实验材料。在饲养和观察蚯蚓这一实验中,蚯蚓生活在何处,如何找到蚯蚓必然是做好本实验的第一步。
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有可能有蚯蚓。在校园后面成长林有一大片草地,我们带领学生在这里采集蚯蚓,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蚯蚓的生活环境,在采集蚯蚓的过程中要注意爱护植被,保护小动物,女孩子要克服对蚯蚓的恐惧心理。
实验第二步:观察蚯蚓的外形
回到实验室之后,学生们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了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等实验材料。然后分组将采集到的蚯蚓放到玻璃板上观察,观察它的体形,看它的身体是否分节,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观察蚯蚓的环带所处位置离身体前端更近还是离身体后端更近,数一数头部到环带一共有多少个体节。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觉体表是不是有黏液,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节近腹面处,感觉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的刚毛。
实验第三步: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分别放到糙纸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在糙纸上爬行,可听到轻微的沙沙声,这是蚯蚓体表的刚毛与糙纸摩擦发出的声音。当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时就只见它的身体在蠕动,变粗变细,前进得却很慢很慢。这是因为玻璃的表面摩擦力太小,刚毛无法固定支撑住身体让它前进。根据观察,学生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当蚯蚓在运动的时候,身体的前端变细,向前伸张,后端的刚毛伸出,固定住身体。所以,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环肌、纵肌交替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实验第四步:观察蚯蚓的呼吸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好奇的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实验,选取几条蚯蚓放到不同的环境里,一条放在装有疏松泥土的盆里,一条直接放在玻璃板上,一条放到装水的盆里,两个小时之后观察,土里的小蚯蚓很安静地在“工作”,而玻璃板上的蚯蚓已经奄奄一息,水里的蚯蚓爬到了盆的边上来了,学生们很惊奇地了解到,原来,蚯蚓是用它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当体壁干燥的时候,它就会因为不能呼吸死亡,而水里氧很少它也会很难过,疏松泥土里含有空气,而空气中的氧分子会溶解在蚯蚓湿润的体壁,从而达到呼吸的目的。
实验第五步:饲养蚯蚓
实验完成后对于采集到的蚯蚓要如何饲养学生们各抒己见,各小组根据蚯蚓的生活环境分别选择了木箱、水槽或者花盆,都在里面装上了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有些小组还细心地在容器上放上了一块湿布保持蚯蚓生活环境的湿润。并且还投放了一些饲料,有枯叶、烂叶、腐坏的水果和蔬菜等。数天之后,观察各小组的蚯蚓饲养箱,蚯蚓们都很安静地在泥土里辛勤地“劳动”。
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比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活动经验,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科学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出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植义.生物学(七年级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84:85.
[2]吴云德.手提实验室,2012,52:53.
[3]初中生物教学资源,饲养和观察蚯蚓,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