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主问题,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核心。教师可以从文本线索、关键词句、文本矛盾处入手,设置主问题,以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63-01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主要是指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并能够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问题过多,过于琐碎,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主问题,可以达到直击阅读重点,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主问题应该如何设计呢?
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巧设主问题,梳理脉络
线索主要是指一篇文章中把各个事件串起来的主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文本线索入手设计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脉络,还可以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体会到文本布局谋篇的特色。
如苏教版语文《剪枝的学问》一课,主要讲我从王伯伯剪枝这一行为中有所明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剪枝的学问主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用处?”学生再次深入阅读,很快就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在这个阅读思路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真正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想通过剪枝这件事告诉人们“对于果树,要想增加,首先就要学会减少,只有把多余的枝干去掉,才能使其他枝干有更充足的营养补充,进而使枝条长得更好。”如此教学,脉络清晰,抓住了阅读的层次与线索,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该案例中,为了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构思之精巧,以及真正明白剪枝的学问是什么,我主要从文本线索入手,设计主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了文章脉络。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使学生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钥匙,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巧设主问题,提纲挈领
关键词句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在阅读教学中,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
如苏教版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句话是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明白高尔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我设计了主问题:“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品读这句话,并想想高尔基为什么对儿子说只有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才会感到真正的愉快?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你想一想,说一说。”如此教学,紧扣文本的关键句子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统揽全局。这样一来,学生在抓住关键句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文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也随之浮出水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解读。
在该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从文本的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如此教学,提纲挈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了学习目标。这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捷径之一。
三、从文本矛盾入手,巧设主问题,发展思维
有时,在一些文本内容之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会出现许多矛盾之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这些矛盾之处设计主问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把握文本中人物的特点,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如苏教版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主要通过对公仪休拒收礼物的事情,赞扬了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质。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在教学的时候,围绕着文本矛盾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公仪休喜欢吃鱼吗?当有人送他鱼吃的时候,他为什么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公仪休虽然爱吃鱼,但他也是有原则的,对于别人送的鱼他拒绝接受,并且能够用委婉的语言去说明,足见他在为人处世以及语言方面的修养与魅力,既拒绝了别人又不会让人感到难堪。由此,学生真正获得了对公仪休这个人物的深刻认识。
在该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的矛盾之处展开探究学习。如此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抓住课文内容的本质特点,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主问题的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阅读质量。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63-01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主要是指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并能够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问题过多,过于琐碎,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主问题,可以达到直击阅读重点,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主问题应该如何设计呢?
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巧设主问题,梳理脉络
线索主要是指一篇文章中把各个事件串起来的主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文本线索入手设计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脉络,还可以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体会到文本布局谋篇的特色。
如苏教版语文《剪枝的学问》一课,主要讲我从王伯伯剪枝这一行为中有所明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剪枝的学问主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用处?”学生再次深入阅读,很快就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在这个阅读思路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真正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想通过剪枝这件事告诉人们“对于果树,要想增加,首先就要学会减少,只有把多余的枝干去掉,才能使其他枝干有更充足的营养补充,进而使枝条长得更好。”如此教学,脉络清晰,抓住了阅读的层次与线索,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该案例中,为了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构思之精巧,以及真正明白剪枝的学问是什么,我主要从文本线索入手,设计主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了文章脉络。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使学生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钥匙,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巧设主问题,提纲挈领
关键词句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在阅读教学中,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
如苏教版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句话是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明白高尔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我设计了主问题:“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品读这句话,并想想高尔基为什么对儿子说只有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才会感到真正的愉快?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你想一想,说一说。”如此教学,紧扣文本的关键句子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统揽全局。这样一来,学生在抓住关键句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文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也随之浮出水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解读。
在该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从文本的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如此教学,提纲挈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了学习目标。这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捷径之一。
三、从文本矛盾入手,巧设主问题,发展思维
有时,在一些文本内容之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会出现许多矛盾之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这些矛盾之处设计主问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把握文本中人物的特点,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如苏教版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主要通过对公仪休拒收礼物的事情,赞扬了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质。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在教学的时候,围绕着文本矛盾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公仪休喜欢吃鱼吗?当有人送他鱼吃的时候,他为什么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公仪休虽然爱吃鱼,但他也是有原则的,对于别人送的鱼他拒绝接受,并且能够用委婉的语言去说明,足见他在为人处世以及语言方面的修养与魅力,既拒绝了别人又不会让人感到难堪。由此,学生真正获得了对公仪休这个人物的深刻认识。
在该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的矛盾之处展开探究学习。如此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抓住课文内容的本质特点,实现了深度阅读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主问题的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阅读质量。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