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湖南省现行的教师教学分工和学校自身的体制,导致目前物理教师中真正经历过大循环的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不良现象,即高中物理教师不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在遇到初高中知识衔接点时,有些高中教师抱怨初中教师的教学有许多教“错”的地方,甚至有科学性错误,而初中物理教师也不熟悉高中内容,往往只注重初中课本的内容,教学目标只瞄准中考,认为高中的后续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师的任务。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是进入高中后的学习困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初高中教师都有责任。那么初中教师应该如何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一些初高中知识衔接点上适当拓展,为高中教学埋下“伏笔”。
1.关于速度概念的衔接教学
速度的概念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初中教材中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高中教材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要有“衔接”这根“弦”,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中阶段速度是有方向的。笔者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在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增加这样一道练习:
小亮家离学校有900米的直线距离,有一天他去上学花了10 分钟时间到达学校,发现忘了带校牌,当即回家去取,同样花了10 分钟时间。问:小亮去学校的速度为多少?小亮从家到学校往返的速度又是多少?
显然,初中学生得到的两个答案,都是1.5m/s,而到了高中阶段两个答案是不一样的,如果初中教师在这里适当引导,完全可以避免给高中教学带来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分析物体运动时,往往不考虑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这样大家根据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希望同学们记住,到高中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考虑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小亮从家到学校与从学校到家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分到高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2.关于弹力概念的衔接教学
初中对弹力概念的教学,是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弹力的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而在高中教学中,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弹力的本质。因此,弹力内容在初、高中教学中有很大的兼容空间。
在初中教材中,先让学生做一些小实验,感受物体对手有力的作用,再介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然后提出弹力的概念。这是一种表象描述,没有重点分析它的三要素,这样学生对弹力的认识就是模糊的,就不能按课标要求用示意图分析弹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物理课标的框架内,突破物理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深加工,为学生将来学习高中物理的弹力概念做好知识铺垫。
3.关于摩擦力方向的衔接教学
在初中教材中,对摩擦力方向的描述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相应的高中教材的描述是: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初中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教学建议是:可提静摩擦力,也可不提静摩擦力。可见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初中物理教师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中,虽然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解释上,但是要为“相对”二字做好准备,为衔接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初高中知识脱节,让学生能够感到初中的知识对高中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有用”。为此,笔者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中增设这样一个问题:
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又如何?
显然,学生用“平衡”的知识能顺利解决第一问,而第二问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必定有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在此不必作过度的解释,但可以这样提问:难道在这里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吗?给学生一个悬念。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遇到上面所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的话,对摩擦力方向的描述要进一步加深,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到高中后还要继续学习。
初中教学与高中衔接,既不是无限地拓宽知识范围,增加教学难度,也不是把高中的学习要求挪到初中来,而是在课标要求下,整合教材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初高中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物理思维等方面的衔接。这就需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用心琢磨、细心观察、虚心学习、耐心等待、恒心追求,让学生的智慧与心齐飞。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1.关于速度概念的衔接教学
速度的概念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初中教材中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高中教材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要有“衔接”这根“弦”,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中阶段速度是有方向的。笔者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在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增加这样一道练习:
小亮家离学校有900米的直线距离,有一天他去上学花了10 分钟时间到达学校,发现忘了带校牌,当即回家去取,同样花了10 分钟时间。问:小亮去学校的速度为多少?小亮从家到学校往返的速度又是多少?
显然,初中学生得到的两个答案,都是1.5m/s,而到了高中阶段两个答案是不一样的,如果初中教师在这里适当引导,完全可以避免给高中教学带来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分析物体运动时,往往不考虑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这样大家根据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希望同学们记住,到高中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考虑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小亮从家到学校与从学校到家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分到高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2.关于弹力概念的衔接教学
初中对弹力概念的教学,是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弹力的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而在高中教学中,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弹力的本质。因此,弹力内容在初、高中教学中有很大的兼容空间。
在初中教材中,先让学生做一些小实验,感受物体对手有力的作用,再介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然后提出弹力的概念。这是一种表象描述,没有重点分析它的三要素,这样学生对弹力的认识就是模糊的,就不能按课标要求用示意图分析弹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物理课标的框架内,突破物理教材的束缚,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深加工,为学生将来学习高中物理的弹力概念做好知识铺垫。
3.关于摩擦力方向的衔接教学
在初中教材中,对摩擦力方向的描述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相应的高中教材的描述是: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初中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教学建议是:可提静摩擦力,也可不提静摩擦力。可见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初中物理教师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中,虽然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解释上,但是要为“相对”二字做好准备,为衔接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初高中知识脱节,让学生能够感到初中的知识对高中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有用”。为此,笔者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中增设这样一个问题:
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当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又如何?
显然,学生用“平衡”的知识能顺利解决第一问,而第二问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必定有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在此不必作过度的解释,但可以这样提问:难道在这里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吗?给学生一个悬念。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遇到上面所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的话,对摩擦力方向的描述要进一步加深,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到高中后还要继续学习。
初中教学与高中衔接,既不是无限地拓宽知识范围,增加教学难度,也不是把高中的学习要求挪到初中来,而是在课标要求下,整合教材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初高中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物理思维等方面的衔接。这就需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用心琢磨、细心观察、虚心学习、耐心等待、恒心追求,让学生的智慧与心齐飞。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