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如果不善于从题目中获取必要信息,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所以,考场作文首要的是从考题中审出关键信息来。
一、审题,审出文题限制
考场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提醒考生不得不关注文题对行文的
限制。要从文题信息中提取出对文体、中心、时间、处所、数量、人称、内容、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规定范围,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文体内容限制:即审清题目适合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那一次,我很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记叙文,而且只写一件事。又如《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从不同时期写一个人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指引作用。
2、弄清时间限制:《记住这一天》这道题所写的事时间限定为一天中。《春天里的 》限定必须与春天有关。
3、弄清处所限制:《黑板上的记忆》限制了所写的内容是教室内与黑板有关的。《再见了,母校》也限制地点在校园内。
4、弄清数量限制:《那一次,我禁不住流泪》只选一次流泪的事情来写。《我的初中生活》则适合从几件事或几个方面来表现,如果只写一件事一个方面就显单薄。
5、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一路有你》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二人称。
6、弄清提示语限制: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提示语。如2003年江苏考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中明确指出“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这就划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作要以“我”为中心选材,突出“我的兴趣”,切不可写成大家的兴趣。
二、审题,审出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关注的信息点也不相同。
1、独词型题目,这个词本身就是 “题眼”。 如:《告别》、《生日》《友善》等。这类题目虽然信息很明显,但往往内容宽泛,范围较大。
可以采用“前缀”“后缀”法,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化空洞为具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风景》这个题目,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添加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眼中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沿途的风景》《前方的风景更迷人》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注意:补添的人、时、地、事等越具体越好;添加的位置可前可后,但这些要素只能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也可以从材料提示中选择一个仔细考虑。如2003年河南中考: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为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可从材料中截取这一句话:“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困难,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帮助过你?有,好了,就把这件事写好,写出对方的友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想这样写,再反向想一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吗?你有过友善的举动吗?有,可以写;没有,也能写。
2、文题是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悔恨中的思索》中的“悔恨中”就告诉我们重点写令自己后悔痛心的事;《不寻常的考试》 “不寻常” 是题眼,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比如《苦与乐》、《父与子》、《邻里之间》等等,应在两个或几个人、事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做文章。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用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我喜欢那句格言》题眼在“喜欢”上。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 “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审题,审出深层意。
有些文题含义很丰富,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如:201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让路》,不能只理解为交通中的礼让,还要想到谦让、和谐等。如《我的梦》关键对于“梦”的理解,如果只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作文。其实,这里“梦”还指梦想、理想。从这个角度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
又如《我长大了》这里的“长大”不能理解为吃胖长高,而应写懂事成熟。《我眼中的色彩》中的“色彩”不单纯指几种颜色,还要赋予其含义:红色象征吉祥、兴旺,绿色象征希望,黑色代表灾难……
如有提示语,一定要重视。提示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题,更容易理解文题。或引导启发思路,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以上从三个方面基本概括了作文审题信息的重点,同学们只要掌握这些要素,就做到不跑题,不偏题,作文的基本分也就轻松到手了。
一、审题,审出文题限制
考场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提醒考生不得不关注文题对行文的
限制。要从文题信息中提取出对文体、中心、时间、处所、数量、人称、内容、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规定范围,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文体内容限制:即审清题目适合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那一次,我很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记叙文,而且只写一件事。又如《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从不同时期写一个人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指引作用。
2、弄清时间限制:《记住这一天》这道题所写的事时间限定为一天中。《春天里的 》限定必须与春天有关。
3、弄清处所限制:《黑板上的记忆》限制了所写的内容是教室内与黑板有关的。《再见了,母校》也限制地点在校园内。
4、弄清数量限制:《那一次,我禁不住流泪》只选一次流泪的事情来写。《我的初中生活》则适合从几件事或几个方面来表现,如果只写一件事一个方面就显单薄。
5、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一路有你》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二人称。
6、弄清提示语限制: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提示语。如2003年江苏考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中明确指出“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这就划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作要以“我”为中心选材,突出“我的兴趣”,切不可写成大家的兴趣。
二、审题,审出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关注的信息点也不相同。
1、独词型题目,这个词本身就是 “题眼”。 如:《告别》、《生日》《友善》等。这类题目虽然信息很明显,但往往内容宽泛,范围较大。
可以采用“前缀”“后缀”法,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化空洞为具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风景》这个题目,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添加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眼中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沿途的风景》《前方的风景更迷人》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注意:补添的人、时、地、事等越具体越好;添加的位置可前可后,但这些要素只能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也可以从材料提示中选择一个仔细考虑。如2003年河南中考: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为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可从材料中截取这一句话:“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困难,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帮助过你?有,好了,就把这件事写好,写出对方的友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想这样写,再反向想一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吗?你有过友善的举动吗?有,可以写;没有,也能写。
2、文题是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悔恨中的思索》中的“悔恨中”就告诉我们重点写令自己后悔痛心的事;《不寻常的考试》 “不寻常” 是题眼,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比如《苦与乐》、《父与子》、《邻里之间》等等,应在两个或几个人、事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做文章。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用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我喜欢那句格言》题眼在“喜欢”上。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 “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审题,审出深层意。
有些文题含义很丰富,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如:201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让路》,不能只理解为交通中的礼让,还要想到谦让、和谐等。如《我的梦》关键对于“梦”的理解,如果只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作文。其实,这里“梦”还指梦想、理想。从这个角度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
又如《我长大了》这里的“长大”不能理解为吃胖长高,而应写懂事成熟。《我眼中的色彩》中的“色彩”不单纯指几种颜色,还要赋予其含义:红色象征吉祥、兴旺,绿色象征希望,黑色代表灾难……
如有提示语,一定要重视。提示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题,更容易理解文题。或引导启发思路,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以上从三个方面基本概括了作文审题信息的重点,同学们只要掌握这些要素,就做到不跑题,不偏题,作文的基本分也就轻松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