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物理知识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分析
  1.1教材简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本章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液体的压强概念后,进一步学习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强既有固、液压强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性.本节主要学习气体压强的产生、大小及其应用,是学好压强概念的继续和延伸.《大气压强》这节课,教材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1.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大气压的数值大小.
  ③了解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④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并会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②通过实验观察,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
  ③通过自己体验和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会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4教具与学具
  (1)教师用具:广口瓶和鸡蛋(1套)、玻璃杯和硬纸板(1套)、马德堡半球(1套) 、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离心式水泵模型.
  (2)学生用具:空饮料瓶(12只)、50 mL注射器(12只)、烧杯(12个)、钩码(12盒)、大小试管(12套)、水槽(12个)、吸管和密封豆浆杯(12套).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3教法分析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考虑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准备了大量的实验仪器,充分利用实验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4学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感知物理过程,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和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学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采用了练习法.
  5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3)内化提高,实际应用;(4)感悟收获,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通过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引入新课: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的内部存在压强呢?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其次,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
  在解决目标一:“大气内部有压强吗?”这一问题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完成大气压把易拉罐压瘪、小试管逆流而上、钩码拉活塞三个实验,然后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谁把塑料瓶压瘪了?小试管上升是谁的作用?注射器活塞器为什么没有被拉下来?是谁托住了纸片?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内部也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之后学生根据气体也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思考讨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在解决目标二:“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中,先组织学生阅读大气压强的测定,然后让学生观看托利拆里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对托利拆里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后,老师讲解托利拆里实验的原理,学生思考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水银柱为什么不下降?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大小关系如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计算大气压强.
  在解决目标三:“大气压强会发生变化吗?”这一问题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自学相关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出液口体验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完成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及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的学习.
  在解决目标四:“大气压强有哪些实际应用?”这一问题中,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针管、笔袋、吸管是如何让药水、墨水、饮料向上流动?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然后教师分别出示和演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模型及其工作过程,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其工作原理.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自学,探究学习了相关内容,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使他们感知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知识的理解
其他文献
流体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在中学阶段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许多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还是经常会涉及到的,特别是与其他方面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的时候,不少学生由于对流体方面知识和相关训练的欠缺,处理起来很难得心应手.现举例加以说明.    1在空间探测器姿态调整方面的应用    例1(2000年全国)图1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1、P
想知道我家的两大“活宝”是谁吗?请往下看!第一个“活宝”是老爸。他是十足的电脑迷,虽说是电脑迷,可他从不玩电脑游戏,只是在网上看小说、查资料或学习。此外,他也是我的家庭教
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指示或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指示代词与定冠词和人称代词一样,都具有指定的含义,用来起指示作用,或用来代替前面已提到过的名词。  一、指示代词的分类  指示代词分单数(this/that)和复数(these/those)两种形式,既可作限定词又可作代词。例如:    单数复数   限定词:This girl is Mary.Those men are my teac
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题目难解,很多题目学生感觉到难以下手,特别是对比较难的题目,文字比较多就感到害怕.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能够快捷顺利地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只要学生学会了有效地审题,就可以快速地提高解题能力.我告诉学生: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在审题过程中,我常常指导学生进行六问:第一、题中要求什么; 第二、题中给出什么;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
1教学任务分析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教学是在力、重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之一.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形成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体验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又是二力平衡的重要基础,它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学好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不仅对前面的内容
where意为“哪里,在哪儿”,常用于引导特殊疑问句,提问地点。谓语动词为be动词时,结构为“Where+be动词+主语?”,回答常用“主语+be动词+介词短语”。例如:  ——Where is my chair? 我的椅子在哪儿?  ——It’s under the desk. 在桌子下面。  where作为疑问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因此,它只能对状语提问。当你找不到你所需要的物品时,常常要向
你一定觉得很奇怪,我怎么会遇见UFO呢?请听我慢慢道来。“哼,我才不要你管!整天逼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还说什么长大以后要感谢你,我讨厌你!”“哗啦”,一件玻璃饰品被我摔碎了,我抹
开普勒曾说过:“我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够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类比法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类
平抛运动是学生接触曲线运动后的第一个实例,它与生活联系紧密,理解、掌握难度较大,涉及的题型较多,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如何更好、有效的掌握它及类似的运动?我们必须从其概念、条件、规律入手.    1平抛运动    (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去,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2)动力学特点:合力G,v0≠0,G⊥v0.    (3)实质:匀变速
【概念】   一般现在时通常表示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以及目前的特征或状态。与它连用的常见的时间状语有: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every week(day, year, month…), once a week, on Sundays等。例如:  She sometimes chats in English. 她有时用英语聊天。   He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