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新课程之后,才发现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多么单一,落后,属于填鸭式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就是单纯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不告诉学生或没说清楚“为什么”,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就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单纯地传道授业而已,将自己拥有的知识照本宣科以转述给学生,重视结论性知识,轻视过程性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关系就是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老师嗖嗖写,学生刷刷抄;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吼,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教与学本末倒置,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囹囵吞枣。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听讲、记忆、模仿等低级层次的智力活动之中,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學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为了避免这种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且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克服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建立教与学相辅相成、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有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设计,即以导为主,以导定教,以讲为辅,坚持做好“五导”:
一、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建立探索求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观念,进而改变学生的命运,让他们不把学习当做苦差,而视学习为乐事一桩,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教”是现代教育的先驱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进而达到“教”的目的,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在这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变为“自学”,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站在主导位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之法、思维之法、融会之法、创新之法、巩固之法,使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低效率,让学生掌握详思式的学习方法。
三、导思维
“学成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身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因此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用多种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巧设问题,善设疑点,或以情激思,或以问引思,或以理导思,由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大胆的创新,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扬民主和谐的课堂。
四、导互动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是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的名言,事实证明: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的授课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弊大于利,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竭力避免,所以,我们的课堂应是活动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是互动的教学,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变成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全动起来”,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五、导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江泽民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句话同样适合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培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精心设计创新练习,强化记忆,运用知识,创新实践,让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然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争取做到讲一会三。举一反=三,让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体验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感觉。
综上所述,坚持做好五导,以学生为本,建立一个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贯穿“诱思探究”式教学,即立足本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和学习特点,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进行有序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之有趣,学之有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还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避免这种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且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克服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建立教与学相辅相成、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有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设计,即以导为主,以导定教,以讲为辅,坚持做好“五导”:
一、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建立探索求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观念,进而改变学生的命运,让他们不把学习当做苦差,而视学习为乐事一桩,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教”是现代教育的先驱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进而达到“教”的目的,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在这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变为“自学”,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站在主导位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之法、思维之法、融会之法、创新之法、巩固之法,使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低效率,让学生掌握详思式的学习方法。
三、导思维
“学成于思”“学而不思则罔”,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身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因此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用多种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巧设问题,善设疑点,或以情激思,或以问引思,或以理导思,由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大胆的创新,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扬民主和谐的课堂。
四、导互动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是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的名言,事实证明: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的授课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弊大于利,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竭力避免,所以,我们的课堂应是活动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是互动的教学,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变成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全动起来”,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五、导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江泽民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句话同样适合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培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精心设计创新练习,强化记忆,运用知识,创新实践,让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然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争取做到讲一会三。举一反=三,让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体验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感觉。
综上所述,坚持做好五导,以学生为本,建立一个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贯穿“诱思探究”式教学,即立足本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和学习特点,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进行有序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之有趣,学之有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还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