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修改是门技术活,需要水磨工夫,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工匠精神”,则能为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筑基,促进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养护“工匠之心”,正反激趣,培养语感,学会等待;需要教练“工匠之能”,明确目标,更新标准,呵护热情;需要巧评“工匠之学”,回归儿童,积极反思,创设氛围;需要厚筑“工匠之基”,借助朗读,习惯多说,形式多变。
【关键词】工匠精神;习作修改;儿童属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样也需要精益求精,因此在习作修改教学中,要注重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养护“工匠之心”
儿童天性好奇,勇于尝试,无论是写还是改。同样,儿童也易受他人影响,容易被挫折压倒,被困难吓住。因此,培养儿童精益求精的作文修改能力,需要养护其“工匠之心”。
1.激趣需正反对比
养护从激发兴趣开始,从读名人的修改故事开始。但光有正面引导没有反面刺激,是不足以形成学生的修改意识的。当中高年级学生听到《韩复榘演讲》这个典型的反面案例,相信脑海中会增强修改文章的意识的。辩证认识有助于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用这种方法来激趣,激发的是深层次的学习,具有思考价值的学习。
2.过程要培养语感
修改文章,凭借的是语感。语感培养好了,会让学生无意识(下意识)当中就能发现问题,就不会专门想哪里错了、怎么修改。从养护阶段开始,既要通过“病句城”闯关形式、重点“病语段”攻关形式来发现问题,也要让学生发现好的语句及表达。我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写下感想。长期坚持的孩子,其习作能力明显提升。后来我又做了这样的尝试:集体读美文,选最喜欢的句子,写下喜欢理由,再进行仿写。读评写,其实是发现,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发现并培育语感的形成。
3.引导并积极等待
想要养护学生的“工匠之心”,一定需要懂得等待,学会积极引导。“修改是能力,是意识,也是一种需要养成的习惯。其发展遵循着从不会到会,从错误到正确,从幼稚到成熟,从不当到得当,从粗鄙到精致的一般轨迹。”基于这种规律认识,我们更要学会等待。当学生达成阶段目标就给予鼓励,积极引其向高一阶段发展;若学生未达成目标,同样要引导,给点时间学生,变些练习花样,然后静待花开。
二、教练“工匠之能”
能力的培养非一蹴而就,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具体有以下步骤:
1.目标要明确清晰
“喜欢改与知道改、改出来、改得好、交换改、交流改”,这是修改起步训练的五个阶段。其目标明确,易于操作。第一阶段——“喜欢改与知道改”,目标在于打牢修改基础,要注重“训练的频率”,因为“训练的频率则对语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这频繁的训练,其实是建立学生对正确句子的图式,为修改文章时无意识调用这些图式打基础。五阶段修改提升训练,每节课只圍绕一个目标,易于教师操作,便于学生学习,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得力有效。
2.标准能与“时”俱进
每阶段有每阶段的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的标准,看似有难度的挑战,其实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困难并不妨碍认识兴趣,恰恰相反,只有遇到困难才能感到兴趣。其所以困难,这是因为需要思考,需要探索,需要动手,需要动脑。其所以困难,还以为你们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强固起来。”如我在某次的修改训练中,给出标准:谁运用所学课文中的词汇多,谁得分就高。学生苦思冥想、想方设法地添加词盘中的词语,尽管有些词语用得牵强,但只要用得基本正确就能得高分的诱惑促使他们努力。最后,用得最多的学生达到了11个,得到了超级大五星奖励,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三星或四星奖励,全班开怀。
3.意识需呵护坚守
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否则会不到位。我训练学生写“生存作文”,用了一个学期时间,中间并没有因学生单元作文考差而停顿。坚持下来后,每个学生的收获是斐然的,均能写出四五千字的连贯小说来。尊重规律,坚守方向,呵护孩子的热情、兴趣,一定能有收获。
三、巧评“工匠之学”
评价儿童的学习,需要“独具匠心”,需要“花言巧语”,需要从儿童本身的属性出发,遵从儿童的特质。
1.评价有“儿童属性”
“修改天后”“速度之王”“最佳搭档”等称号,“病文国”“修改大讲坛”等做法,足以吸引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因为这些称号符合儿童“好玩”“有趣”的属性。在日常单元作文训练中,我常常以单一标准来评价作文,若学生达到要求,则打100分,写得好的则打120分、150分,乃至200分。对老师来说,多给分、多个评价语并不会增加什么工作量,但对儿童来说,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铭记一生。
2.回顾要“作文形式”
在常态作文课上,对单元作文的写作我们会作个总结反思,然后就进入了后面的教学。优秀的老师会让学生写作文不足反思或根据意见重新修改撰写。其实,每个阶段的练习后,均可让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写下反思或总结,让学生自己觉察进步、不足,写下来既是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又能促进提升、自我反省,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自评回顾的方式,回归到个体发展的本源上。学习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促使自己能力的发展。
3.氛围需积极和谐
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对教学有促进意义。在现今,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已不局限于现实的班级了,QQ群、微信群、博客等自媒体在班风、学风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及时地将学生撰写的优秀文章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效果不错。每带一个班级,我总要建立相关的博客,让学生自由地读、写、评、赏,特别是相关主题的读写评有力地促进了现实教学。 四、厚筑“工匠之基”
文章修改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时打下的基础有关。基础越是夯筑得厚实,修改作文越是容易。在片段化作文训练中,借助五阶段提升修改训练,打牢这份基础不外乎读、说、练。
1.修改要借助于“读”
对小学生来说,刚学习表达,必然存在不足。当小学生把所写内容回归到“交流”本质,就能让修改水到渠成。“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读出来给自己听,给他人听,他们就会发现需要修改处。并且,读是眼、耳、口、心的综合运用,读一遍后再改,改的效果才会更好。读文还包括读书,读课本,读名著,读报等。
2.筑基需习惯“多说”
说,是表达,是理清思路,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名师课堂,特别注重对学生“说”的指导。多说,就越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就越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书面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修改训练中,需要让学生多说发现的问题、修改的方法、争辩的地方、修改后的反思等。说好,才能写好、改好,这也是很多教材在单元作文前进行口语交际的一个目的所在。
3.练习求“变化多端”
练习本身很枯燥,尤其是“工匠式”的练习。倘若学生每次练习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那就不会产生不良情绪了,而是每次都会想着上课了。“如果课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变得愈益生动有趣和愈益充满着激情,他们就会喜欢上课。”在课堂上,学生就因为不知道下一节课会有什么样的奇特经历,才特别期待着上课,期待着与老师的相遇、争辩等。内容借助形式来进行,形式促进内容的深入,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变化多端的练习形式,符合儿童天性,促进了能力提升,激发了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修改是门技术活,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我们老师说,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了学生能成为好“工匠”,我们应首先成为“好工匠”,因为“言传身教”更有效。养护“工匠之心”,教练“工匠之能”,巧评“工匠之学”,借助五阶段提升修改训练法,相信我们自己也越来越朝着“工匠”的路前行。从这个角度看,成为“教书匠”也不易。且学且行,且行且记,“匠”路不止,名师可期。
参考文献:
[l]何捷.写作教学进行时[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何捷.寫作教学进行时[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阿莫拉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工匠精神;习作修改;儿童属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样也需要精益求精,因此在习作修改教学中,要注重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养护“工匠之心”
儿童天性好奇,勇于尝试,无论是写还是改。同样,儿童也易受他人影响,容易被挫折压倒,被困难吓住。因此,培养儿童精益求精的作文修改能力,需要养护其“工匠之心”。
1.激趣需正反对比
养护从激发兴趣开始,从读名人的修改故事开始。但光有正面引导没有反面刺激,是不足以形成学生的修改意识的。当中高年级学生听到《韩复榘演讲》这个典型的反面案例,相信脑海中会增强修改文章的意识的。辩证认识有助于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用这种方法来激趣,激发的是深层次的学习,具有思考价值的学习。
2.过程要培养语感
修改文章,凭借的是语感。语感培养好了,会让学生无意识(下意识)当中就能发现问题,就不会专门想哪里错了、怎么修改。从养护阶段开始,既要通过“病句城”闯关形式、重点“病语段”攻关形式来发现问题,也要让学生发现好的语句及表达。我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写下感想。长期坚持的孩子,其习作能力明显提升。后来我又做了这样的尝试:集体读美文,选最喜欢的句子,写下喜欢理由,再进行仿写。读评写,其实是发现,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发现并培育语感的形成。
3.引导并积极等待
想要养护学生的“工匠之心”,一定需要懂得等待,学会积极引导。“修改是能力,是意识,也是一种需要养成的习惯。其发展遵循着从不会到会,从错误到正确,从幼稚到成熟,从不当到得当,从粗鄙到精致的一般轨迹。”基于这种规律认识,我们更要学会等待。当学生达成阶段目标就给予鼓励,积极引其向高一阶段发展;若学生未达成目标,同样要引导,给点时间学生,变些练习花样,然后静待花开。
二、教练“工匠之能”
能力的培养非一蹴而就,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具体有以下步骤:
1.目标要明确清晰
“喜欢改与知道改、改出来、改得好、交换改、交流改”,这是修改起步训练的五个阶段。其目标明确,易于操作。第一阶段——“喜欢改与知道改”,目标在于打牢修改基础,要注重“训练的频率”,因为“训练的频率则对语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这频繁的训练,其实是建立学生对正确句子的图式,为修改文章时无意识调用这些图式打基础。五阶段修改提升训练,每节课只圍绕一个目标,易于教师操作,便于学生学习,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得力有效。
2.标准能与“时”俱进
每阶段有每阶段的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的标准,看似有难度的挑战,其实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困难并不妨碍认识兴趣,恰恰相反,只有遇到困难才能感到兴趣。其所以困难,这是因为需要思考,需要探索,需要动手,需要动脑。其所以困难,还以为你们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强固起来。”如我在某次的修改训练中,给出标准:谁运用所学课文中的词汇多,谁得分就高。学生苦思冥想、想方设法地添加词盘中的词语,尽管有些词语用得牵强,但只要用得基本正确就能得高分的诱惑促使他们努力。最后,用得最多的学生达到了11个,得到了超级大五星奖励,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三星或四星奖励,全班开怀。
3.意识需呵护坚守
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否则会不到位。我训练学生写“生存作文”,用了一个学期时间,中间并没有因学生单元作文考差而停顿。坚持下来后,每个学生的收获是斐然的,均能写出四五千字的连贯小说来。尊重规律,坚守方向,呵护孩子的热情、兴趣,一定能有收获。
三、巧评“工匠之学”
评价儿童的学习,需要“独具匠心”,需要“花言巧语”,需要从儿童本身的属性出发,遵从儿童的特质。
1.评价有“儿童属性”
“修改天后”“速度之王”“最佳搭档”等称号,“病文国”“修改大讲坛”等做法,足以吸引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因为这些称号符合儿童“好玩”“有趣”的属性。在日常单元作文训练中,我常常以单一标准来评价作文,若学生达到要求,则打100分,写得好的则打120分、150分,乃至200分。对老师来说,多给分、多个评价语并不会增加什么工作量,但对儿童来说,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铭记一生。
2.回顾要“作文形式”
在常态作文课上,对单元作文的写作我们会作个总结反思,然后就进入了后面的教学。优秀的老师会让学生写作文不足反思或根据意见重新修改撰写。其实,每个阶段的练习后,均可让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写下反思或总结,让学生自己觉察进步、不足,写下来既是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又能促进提升、自我反省,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自评回顾的方式,回归到个体发展的本源上。学习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促使自己能力的发展。
3.氛围需积极和谐
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对教学有促进意义。在现今,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已不局限于现实的班级了,QQ群、微信群、博客等自媒体在班风、学风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及时地将学生撰写的优秀文章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效果不错。每带一个班级,我总要建立相关的博客,让学生自由地读、写、评、赏,特别是相关主题的读写评有力地促进了现实教学。 四、厚筑“工匠之基”
文章修改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时打下的基础有关。基础越是夯筑得厚实,修改作文越是容易。在片段化作文训练中,借助五阶段提升修改训练,打牢这份基础不外乎读、说、练。
1.修改要借助于“读”
对小学生来说,刚学习表达,必然存在不足。当小学生把所写内容回归到“交流”本质,就能让修改水到渠成。“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读出来给自己听,给他人听,他们就会发现需要修改处。并且,读是眼、耳、口、心的综合运用,读一遍后再改,改的效果才会更好。读文还包括读书,读课本,读名著,读报等。
2.筑基需习惯“多说”
说,是表达,是理清思路,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名师课堂,特别注重对学生“说”的指导。多说,就越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就越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书面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修改训练中,需要让学生多说发现的问题、修改的方法、争辩的地方、修改后的反思等。说好,才能写好、改好,这也是很多教材在单元作文前进行口语交际的一个目的所在。
3.练习求“变化多端”
练习本身很枯燥,尤其是“工匠式”的练习。倘若学生每次练习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那就不会产生不良情绪了,而是每次都会想着上课了。“如果课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变得愈益生动有趣和愈益充满着激情,他们就会喜欢上课。”在课堂上,学生就因为不知道下一节课会有什么样的奇特经历,才特别期待着上课,期待着与老师的相遇、争辩等。内容借助形式来进行,形式促进内容的深入,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变化多端的练习形式,符合儿童天性,促进了能力提升,激发了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修改是门技术活,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我们老师说,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了学生能成为好“工匠”,我们应首先成为“好工匠”,因为“言传身教”更有效。养护“工匠之心”,教练“工匠之能”,巧评“工匠之学”,借助五阶段提升修改训练法,相信我们自己也越来越朝着“工匠”的路前行。从这个角度看,成为“教书匠”也不易。且学且行,且行且记,“匠”路不止,名师可期。
参考文献:
[l]何捷.写作教学进行时[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何捷.寫作教学进行时[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阿莫拉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