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文化 练写乡土作文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是乡土作文的基本素材,乡土作文是对乡土文化的认知、理解与传播。引导学生走进家庭、学校、社会,观察、感知、理解乡土文化,从大量的素材中摄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写出来,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乡土文化 挖掘 乡土作文 案例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达着作者的情感与思考,这个过程具有独创性。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不高,写作是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加强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视角伸向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成效显著。
   如果把写作比喻建筑的话,素材就如同砖瓦、材木、水泥等基本原料,没有原料,建筑只能是一张图纸或者一段空想而已,永远落不到实处,所以,素材是写作落到纸上的第一要素,要花费精力用心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就写得越充实、越漂亮。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乡土文化,准备好的乡土素材,写出好的乡土作文。
   乡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区域里所发生的一切,过去的、现在的一切。过去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或者通过别人的口述来掌握;现在的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要让写作如课程标准所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唯一的好办法就是标准所言的“贴近学生实际”,而贴近学生实际的办法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写作不像成人的写作,它的本质是一个练习的过程,像小鸟练习飞翔一样,由鸟妈妈做示范,然后借助自己的本能进行试飞,试飞的第一要素是想飞、敢飞。想写作是人的天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表达的欲望。一个人在生活中有所积累,有所感触后,总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就想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所想,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分享,这就是写作的原始欲望。想写作只是一种愿望而已,要将欲望变成现实,第一便是动笔去写,这时候,“敢”当头的人就会去尝试,像小鸟一样,不怕碰撞碰伤。试飞不光考验胆量,还会积累经验,有了第一次试飞,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由近及远,这就是练习的过程,所以,课程标准把小学生的写作干脆通俗易懂地告诉老师:小学生的写作就是“写话”到“习作”的渐进过程。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生习练作文的客观规律,又易于教师的指导操作,从而使先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标准中的这些建议,既是认识的理论指导,又是实践中的技术指导,农村教师可以借鉴使用,甚至可以作为基本遵循。
   上面的论述实际上就在思考和回答着“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逻辑性问题,这两个认识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实践应用了。
   乡土文化是乡村学校学生作文的宝贵素材,借助乡土文化练写作文,作文就是乡土作文了。乡土作文就是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播方式,反映着学生对自己所处环境里自然景物、人物事件的关注,也反映着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充分认识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重要性,有方法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挖掘它、应用它。
   指导学生写乡土作文的关键,是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要把标准中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一条教学建议落到实处,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现实去观察、去感知、去理解,从大量的素材中摄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不拘形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写出来,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是乡土最大的外部特征。山形地势、江河沟壑、一草一木、花鸟虫蝶、春雨冬雪,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人是大自然的成员,是大自然的孩子,是吃着大自然的乳汁长大的,在依赖大自然的生存中,就会对大自然产生情感,所以,看到高俊的险峰就会生发昂扬的斗志,看见光秃秃的山峦就有凄楚的感受,看到涓涓细流,就会有奔腾的欢乐,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就会产生蓬勃力量,看见春雨就看到了庄稼的希望,看到冬雪就看到人间清白。人与自然相处,一定会产生感情,因此,家乡的月亮是最圆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把平日里的无意观察变成有意观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新的意蕴,从而产生新的认知。比如,有一天上课期间,突然下起雪来,我就停止讲课,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飞舞的雪花中奔跑雀跃,让学生在静默的观察与思考中感受雪的美丽与纯洁,然后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结果,学生写出了完全与众不同的内容。
   一位同学写道:没有风,雪花轻轻的飘落,落在山尖上,山尖渐渐白了,像天空中掉下的一朵云,落在房屋的红瓦上,红瓦害羞了,落在我的脸上,我的热度把它融化了,落在地面上,大地潮湿了。
   一位学生写道:雪中奔跑的,不光是我们,还有树木;雪中舞蹈的,不光我们,还有落叶;雪中歌唱的,不光我们,还有鸟雀;雪花中臭美的,不光我们,有发黄的小草。雪花啊,你让一切都动起来,都欢快起来,你是欢乐的天使。
   一位同学写道:下雪是很平常的事,在雪中玩也是很平常的事,但今天的雪和往常不一样,它让我的心热乎乎的,我不再裹紧衣服低头行走,我和同学一起兴奋地伸开双臂,朝天大喊:“我爱你!”我把嘴巴张開,伸出舌头,把雪花含进嘴里,我舍不得抖落身上的雪花。
   走进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天天生活在家里,可是写起家里的人和事,常常又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对家里的人和事静心思考过,没有有意去观察生活细节,因此没有生发感触,教师要用布置作文任务的方式,唤醒他们对家的“热爱”,驱使学生用“爱心”看待家庭成员,看待家里的每一件事情。我曾布置了“描写一位家庭成员的外貌”的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的内容各不相同。
   学生甲:我的爷爷六十多岁了,他的头上基本上没有头发了,额上的皱纹密密麻麻,眼睛没有灵气,胡子两天不刮就白生生的了,他的耳朵有点背,跟他说话很吃力,要大声喊叫,可是他听得很认真,比我们上课听课认真多了,那姿态很可爱也很可笑,总是骗着头,睁大眼,张着口。爷爷还在耕田下苦,他的背驼了,腿脚也不利索了,走路慢腾腾的。    学生乙:我的妈妈爱漂亮,出门前总要把自己打扮一番。她的黑发染成了棕色,用发卡扎成燕尾形,她的眉毛细细的,双眼皮,眼睛像半个月亮,红红的脸蛋上抹着淡粉,有一股香气在飘,戴着一条从地摊上买来的项链,衣服的颜色多数是红色的,裤子多数是蓝色的。
   学生丙:姐姐的眼睛最有特点了,她笑起来就像太阳一样让我开心温暖,她哭起来的时候,眼睛就像两个泉眼,泪水就不断地涌出来,她要是骂起人来,眼珠子暴得圆珠子似的,一股恶狠狠的凶气就冒出来,一旦和你说悄悄话,那就眯成一道细缝,神神秘秘的。
   走进村庄。村庄是农村学生的社会性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学生交往范围就拓展了,村庄里的景物,村庄里的人和事,常常会吸引他们的眼球。比如,我曾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写一处村庄里最美的景色。
   学生甲:春天来了,村庄被桃花包围了,到处都散发着一股桃香。那红里泛白的桃花把整个村庄打扮得像画一样美丽。蝴蝶在花丛里飞舞,蜜蜂更是勤快地采蜜,燕子快乐地飞窜,大红公鸡也领着一大帮母鸡在花丛了叽叽咕咕地觅食,老爷爷们在桃树下说三道四,一群大妈在花下跳起广场舞,我要上学去,不然就会在那里放风筝或者大声地唱几首歌。
   学生乙:山坡下,新建了新农村,一大片的,很有氣派。房子翘起翅膀似的,像要飞翔的大鸟,红瓦闪着太阳的光,照得人眼花缭乱,铝合金的门窗显出富贵来,洁白的墙壁映着门前大树的影子,一辆辆小汽车从门前的公路上穿行。村庄迁移来许多人,一下子像集市一样热闹了。
   学生丙:秋天的家乡是最美的。你看,天蓝得像透明的玻璃,云像棉花丝一样在游动,鹰在高空盘旋,满山的树木都红得像燃烧的火炬,风一吹,有的叶片便像蝴蝶一样飞舞起来,和小鸟比美。田野里的庄稼也黄灿灿的,果树上的果子像挂满的小灯笼,树下的老人和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乐得合不住嘴。
   走进学校。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健康快乐的成长之地。热爱学校,就要从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开始,从热爱这里的老师同学开始。关注乡土,挖掘乡土文化,就要从身边的现实入手。写身边的事,就是感知、认同、赞美乡土文化,就是写乡土作文。“走进”不光是“脚”的行动,更是“心”的行动。只有“心”走进去了,才会用一双眼睛发现曾经熟视无睹的美来。像引导学生写家庭、写村庄一样,我在实践中,总是用作文的话题来引起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用文字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较之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试题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一系列的情境:“美文栏目的推荐”指向名著导读,提升思维深刻性,培养审美情感;“图文并茂综合”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跨学科综合,渗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开展”迁移到口语交际,发展思辨能力,贯彻表达交流共享的理念。这三类情境试题的设置聚焦课程标准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内容,对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内容摘要:针对语文素养,可以说是一个有著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包括正确理解能力和口头运用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其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指的就是语文能力,一个完整的语文素养包含了很多内容,如:语文知识、学习习惯以及人文素养和语言积累等。对于人的一生,这可以说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效果,同时对于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也
内容摘要:文化负载词受各民族风俗习惯、社会文化、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同时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个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傈僳族民间故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傈僳族 民间故事 文化负载词 翻译   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
内容摘要:语文诵读文本的开发是我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特色之一。通过语文诵读校本课程内容、编排体例等的设计与编辑,探讨了其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了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文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诵读文本 编辑使用   语文诵读文本的开发是我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特色之一。为了更好地的建设诵读校本课程,我校成立了语文诵读资料精编课题小组。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编写了《语
内容摘要: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学生能够将自己真实情感表述传递的有效手段。习作是学生情感与思想密切联系的产物,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个性化习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习作 真实表达 尊重个体 个性化习作命题 个性化习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媒介,是
内容摘要:组块教学法是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的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收获较大反响。作为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组块教学法也可以借鉴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来。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板块,运用组块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文意、作者感情以及在言语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   关键词:组块教学法 薛法根 初中文言文教学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提
内容摘要: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渗透传统文化,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切实保障高职学生未来的教育事业,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并提出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从而在切实保障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小学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教学 渗透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用来越重视,在小学生们的学习课堂上,语文一直是学生们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同时语文学科的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们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们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为小学生们创设出想象力,帮助小学生们营造出舒适、和谐的语文授课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
内容摘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深知文学殿堂的特性,厚重博大、飘逸灵动、浪漫唯美,要想让一个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持续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活动   孩子的语文生涯越丰富,获得的感受与体验就越深切,语文素养就越深厚,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就要懂
内容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陆续投入使用,新选编的插图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着眼于插图的选编特色和美育作用,探索插图的美育策略,解决插图与审美教育脱离,使用方式单一化的问题。以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