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础,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变成一个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已经是教育职工的工作职责.故此,小学教育职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掌握创新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自我判断和思维独立,加强自我主体意识.在小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的.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教改是必不可缺的一项思潮.作为发展中大国,为了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的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新课标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是一门不能只依靠记忆的学科,所以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变成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模式.如此一来,创新思想就是教师们需要研究的一门新课题.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思维为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目标变现出来的主动、创造、富有自身特点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在过去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突破的组合,变成新结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新性思维是指一种较为新颖的创新型思维活动.对于新鲜事物,其具备的求异性、独特性也用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特点可以让自己对于某些事物产生独特的见解,形成创新思维.
  二、了解知识的产生,掌握思维创新的模式
  教师应当转变自身对于数学教学的思维,与其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如让学生掌握数学化.数学不是一门靠记忆的学科,而是需要了解数学的整体解题过程.对于在数学中产生的问题,应当做到能独立地解决、发现定理,而且对于过程也能熟练掌握.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独立、积极、创造数学的活动,完成数学任务.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可以将自身掌握和探索出的知识进行连接和分析,变成创新思维模式.
  三、注重求异,完成以变求新的新型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求异,是将思考的问题向各个角度发展,引导出更多的信息,而思考者可以将未知的知识联想到已学的知识,从多个设想的角度出发,开发多个途径,开放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尽可能让思维结果合乎条件的要求,使求异思维为自身创造更多的想法和思路.
  教师在进行求异思维的培养时,应以变求新,使一道简单的题产生多个解题方法.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而教师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选用不同的教材和习题,按深度的不同进行训练.同时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也应努力发掘一些课本上的资料,将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在思考过后变成一种思维的突破,最终形成独特的解题方法.让学生逃离书本中对于解题思路的捆绑,发现新的出路,寻找新的解题途径,激励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发展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勇于反思和质疑
  质疑是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推动创新的开端.往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质疑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能够产生质疑这便是创新的能力的第一步.对于学生而言其年龄特点产生的好奇、好动、好问、有求知欲等等都可以变成培养能力的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创造,培养学生对于创新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改变自身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的手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提问、检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都被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结果是完全正确,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产生偏离,相符程度过低,学生也是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思维,以求一致.但在事实上,学生在无形的情况下已经被教材或授课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束缚了思维.为此,教师要时刻和学生讲明,教材以及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采用的教学内容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和完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思想进行解放,积极主动地发现、质疑问题,勇于反思,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促进发散性思维.
  五、强化自身主体意识,培养独创性
  学生自身不能让数学变成死记硬背的学科,应当变成一种可创造的知识,利用自身的创造和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将教学的主体变成学生,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使其发掘数学的真谛.小学是人类创造的开端,只有自己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才能变成新发现、新创造.所以任课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质疑问题、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让学生变成一个创造者,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发现.
  结 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创造是教学的使命,也是教育的核心,对于数学这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而言,小学数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开端.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时要以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将数学变成研究的艺术,让数学的魅力最大化地体现,也让数学这门技术更加精湛、完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最终在完成数学的任务后,爱上数学,让数学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参考文献】
  [1]李敬玲.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3):81.
  [2]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21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437-440.
  [3]祝如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2.
其他文献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它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然而对有些平面向量问题的求解,在高三教学中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训
二次函数是数学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学好二次函数不仅能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所以二次函数在
【摘要】在很多书中都已经给出了极限limx→∞1 1xx存在性的证明,那么它的值为什么等于e?是如何求出来的呢?本文就给出几种計算方法.  【关键词】第二个重要极限;计算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可以促进高中生的独立思考,使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题目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
复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一对应,从而,复数为中学平面几何的证明提供了新的视觉,即平面几何中的问题都能用复数方法加以证明.在平面几何问题的证明中恰当穿插复数方法能够化复杂为简单,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方便.下面给出三点共线和四点共圆的复数表示,直观地说明托勒密定理.  1.三点共线问题  给定复平面上互不相同的三点z1,z2,z3,试确定它们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显然互不相同的三点z1,z2,z3共线的充
导数是解决函数单调性的有力工具,导数符号就是判断或求解函数单调性问题的关键.课本例题中,给出了三种常见的方法:观察法、不等式法、根分区间法.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从而
数学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应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有效策略,也是我们强化学生数学情感的最重要方式.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紧依托生活资源,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现象,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兴味十足地学习数学.  一、生活——提供
【摘要】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差异悬殊,传统的“一刀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涵义,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两大部分,阐述了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
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 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目前我们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效果有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我们很难把握课堂教学尺度.  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我认为首先
本文论述了微型计算机的数据传送技术和方法,DMA技术应用,数据块传送的方法和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