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何以成半日?—探析《Half a Day》标题的误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Half a Day》,只能指半天,却被理解为一天,错误的原因主要要归咎于对源语的???? (yawm)和译语的day理解有误,我们通过会话原则、逻辑语义、词典解释、语用证实几个方面来证明half a day只能是半天,即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本文使用了隐喻,是半天还是一天,是一生还是半生,差别迥异,已经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从文字上看,中文翻译成《半日》/《半天》很忠实,却也延续了英语翻译的错误,值得译者反思,建议英文改译成《A Day》,译成《一日》或《一天》。
  【关键词】《Half a Day》;标题;误译;纳吉布·马哈福斯
  【作者简介】 钟磊(1979.03.28-),男,现任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料庫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翻译,词典编纂。
  《Half a Day》是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斯的重要作品,在写作风格上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完成由前期的现实主义到现代实验手法的转变。而这篇文章使用了寓言手法,从早到晚(一天)象征人的一生,使学校在人一生中占据的时间得到了夸大,人离开家庭,努力工作,时间匆匆流逝,已到晚年,人在奋斗中失去的自我,怅然若失,叹人生短暂。然而,这个题目Half a Day令人费解,而且很多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是以《半日/天》为题,我通过这些成果没有找到答案,问号越来越大,半日/天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我们主要从文内和文外两个方面寻找相关线索来探寻分析问题根源。
  一、误译线索
  这里有一条重要的文内线索,这也是问题的起点,非常关键,使们们能够确定问题的存在。请看文章第18段第二句话:
  How could all this have happened in half a day, between early morning and sunset?
  前面说是half a day,也就是“半天”,而后面又说“从清晨到日落/从早到晚(between early morning and sunset)”,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会说这是“半天”,而是一天,为何一天却被说成半天呢?是什么造成的呢?
  二、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从源语和译语两个方向去寻求答案。
  第一是源语。我们转向作者,随即发现纳吉布·马哈福斯是埃及人,母语是阿拉伯语,而Half a Day最初是用阿拉伯语写的,后来经过了翻译,有了英文版,阿拉伯语的一天用的是???? (yawm)。所以,???? (yawm)的一半是12小时,基本等于一个白天,这里就能与文章“从早到晚”相合了。所以,误译的原因可能是对源语词义不熟悉。
  第二是译语。英语里day通常指白天,12小时左右,不包含黑夜,跟黑夜是相对的,所以有day and night这样的短语,但也可以是24小时,这应该算是科学上的定义,下面是维基百科词条day开头的一个定义:
  A day, a unit of time, is approximately the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 Earth completes one ro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un (solar day).
  根据这个定义,是不是能够说明Half a Day这个翻译没问题了呢?既然day可以指24小时,那么Half a Day不就应该是12小时吗?然而,语言使用不能简单地依赖推导,下面从会话原则、逻辑语义、词典解释、语用证实几个方面来说明。
  1.会话原则。因为包含half a day例句很多,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要表达清楚明白,然后才能达到交际效果,否则就违反了格莱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中第四个准则-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所以,不可能同一个half a day,一个人理解成整个白天,另一个人理解成一个上午或下午。
  下面例子取自必应词典。
  The littlest knight had been traveling half a day when he came upon an object in the road beneath a tree. It was a beehive.
  小小骑士旅行了半日,在路旁树下发现了什么东西,原来是一个蜂巢。
  article.yeeyan.org.
  该句里的half a day,如果day按24小时的一半来理解,就是“行了12小时”,若day按12小时一个白天理解,就成了“行了6个小时”。但这就违反了“方式准则”,说话有歧义。所以,half a day要么是12小时,要么是6小时,不可能两者同时存在。
  所以,根据交际原则,half a day意思必须确定唯一。
  2.逻辑语义。根据维基百科解释,day可以是十二小时(如:day and night),也可以是二十四小时(如:several days),那么half a day是不是有两种理解呢?这涉及到语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ay可以等于24小时,也可以等于12小时,那么day/2=day怎么样呢?这里就有矛盾了。
  其实,day本义只指白天,与night相对,人本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就象日的影子,所以,day指24小时,day就代表并包含了night,但强调工作时,day就是一天的全部,否则,时间超出day的范围,就得用day and night。
  day的本职是指白天,指二十四小时,是词义的扩大,因此,如果half a day里的day是24小时,那表示24小时的一半为何用half a day而不用day呢?难道三个单词比一个单词更高效?所以,肯定要用day,而half a day就只能是一个上午或下午的半天了。这方面,英语与汉语相似,我们可以说“让他休息几日/天”,这里都是二十四小时,但说“我休息半天”或“我干了半天”或“我发了半天工资”时,这里“半天”,基本都在6小时以内。而“我等了半天了”,“半天”可以是一两个小时,甚至可以短到一、二十分钟。   總之,逻辑上避免矛盾,语义上避免重复。Half a day只能指工作日的半天。
  3.词典解释。我们在查询half a day的时候,跳出来的词条却是half-day或a half-day,因为,half-day是个词条,而half a day却不是,但对解决疑问有帮助。
  根据科林斯网上词典的解释:
  A half-day is a day when you work only in the morning or in the afternoon, but not all day.
  这里解释half-day就只是半个白天了,不能理解为一个白天。
  牛津在线词典也是这么解释half-day的:
  A length of time equivalent to half of a typical working day.
  e.g. ‘a half-day workshop’
  从查询结果看,a half-day指工作日的一半,而day指一个工作日,或一个白天。但可能有人会说,half-day不等于half a day,所以,还需要针对性的一些证据。
  4.语用证实。我们通过查询,在WordReference.com互动论坛发现这么一个贴子:half a day vs half the day (发贴者是一位俄罗斯人)
  上面这位解答者Heypresto显示为英格兰人,根据他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half a day很少被英国人理解为12个小时;二、half a day也是工作日的一半,即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这与(a) half-day意思基本相同。
  以上从源语和译语两个方面探寻《Half a Day》标题翻译错误可能原因,然而,由于纳吉布·马哈福斯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大文学家,而《Half a Day》在其文学生涯中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传播甚广,误译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消极影响
  首先,它出现在我们大学英语教材中。其次,不少研究性文章是以英译版为基础的,而不是阿拉伯文本,《Half a Day》顺理成章地译成《半日/半天》,而半日或半天,没有多少中国人会理解成十二个小时,而仅是半个白天,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比如:我上半天班。
  我休息半日。
  这里的半天或半日都只是六小时左右,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如果按8小时工作日算,一半是四小时才对。因此,《Half a Day》译成《半天/日》是完全正确的,但也因为完全正确,所以也把英译错误完全带到汉语里。现仅列举知网收录的一些研究文章。
  ① 仇晓燕。短篇小说《半日》中的苏非神秘主义意象探讨。德州学院学报,2017.9。
  ②王甜甜。词汇衔接链对小说语篇多重意义的揭示——以《半日》为例。济宁学院学报,2014.3。
  ③王甜甜。词汇衔接手段对英语语篇深层含义理解的影响——以《半日》为例。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9。
  ④刘启成. 《半天》中时间幻化谋略下的讽喻解读。名作欣赏,2011.12。
  ⑤秦智娟,贾留全。“半天”的救赎。才智, 2008.23。
  可见,英语标题误译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研究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行文,一天与一生是隐喻的一对因子,白天代表活着,工作,黑夜代表死亡,安息,半天只能与半生成对,但读者要硬着头皮把半天理解成一生,这里隐喻机制已经多多少少被阻断了,误译影响了隐喻机制的建立和击发,分析过程也不怎么顺畅,一会儿半天/半日,一会儿又一生/整个生命。虽然中译的《半天》或《半日》忠于《Half a Day》,但对于阿拉伯文的源语/母体,却是一种背离,所以,这里的忠实就显得有些盲目。
  总而言之,所以,英文应该翻译成《A Day》,而中文题目应该是《一天》,形虽离,意却合,体现作者意图,使那失去的半日回归。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J].中国翻译,2006,7.
  [2]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
  [3]https://cn.bing.com/dict/search?q=half a day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職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现状及问题,并分别从树立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优化信息化培训内容和搭建优质信息化平台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途径,为高职英语教学改
【摘要】关于学生外语能力的探索性研究国内外已经相当充裕。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大环境和高考背景之下,学生的口语能力往往不作为考核的重点。因此对于口语的相关研究则相对来说数量较少。而口语交际能力正是语言运用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首先以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入手,分析我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并且在暴露出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口语学习欠佳之后,研究影视配音任务对提升口语能力的优势,并且结合实践,给出简单的结论。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以“表演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小学英语角色表演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英语表演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活动,实现任务目标,收获自信成功。  【关键词】小学英语 角色表演 表演性任务型语言教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当今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具备扎实的英语沟通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转型时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研究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特征,探索新形势
【摘要】本提案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模仿练习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推广,从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第一外语)口语的能力。通过对第二语言、口语、第二语言口语能力的定义、组成部分、习得过程、使用模式的文献归纳回顾,在第二语言口语习得过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二语口语习得过程中熟悉度(familiarity)、计划性(planning)、多次重复(repetition)对二语口语能力提高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理论,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學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本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人
【摘要】本文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理论为指导,从“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翻译四步骤出发,选取《XX银行协同办公平台项目招标文件》这一法律文本作为典型案例,分析阐释学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阐释学;信任;侵入;吸收;补偿;法律文本  【作者简介】赵岩(1993-),女,汉族,黑龙江人,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文学笔译。  一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主要措施。本文就对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英语专业中更好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优化策略;意义  【作者简介】康木英(1978.08.1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四川文理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摘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现代主义意识流之父詹姆斯.乔伊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已被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试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的神话追寻之路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能对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斯蒂芬从顺从宗教走向追求艺术之路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斯蒂芬 荣格心理学 神话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首创人。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一体化是近年来区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日益加深。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中国与马来西亚国际合作社行业院校间教育交流为切入点,探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其理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教育;行业办学;教育交流  【作者简介】张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