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学生习作中内容单一、描写不生动的现象,笔者进行微型日记的研究,这项研究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语言增色,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关键词:微型日记;学生;习作
所谓“微型”,一是时间上的“微”,不必像原来那样每天记录。二是写作角度的“微”,抓住生活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点感悟……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即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发现“微型日记”正悄悄地改变着学生的习作。
一、 习作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是生活的积累。平时学生很少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我们老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教会孩子学会观察。例如,四五月份刚好是紫藤花盛开的季节,我就带领孩子到学校的紫藤架下,从花的形态、颜色、味道等进行指导。那次学生“微型日记”的内容就写得很精彩:“看!那一串串的淡紫色,素雅不失高貴,安静却不寂寞。……站在亭下抬头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纵横交错、花瓣相叠的紫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感觉。说她神秘吧,又似乎很平淡;说她淡雅吧,又似乎不失那一抹艳丽……”
人是学生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微型日记”里,我不需要学生对人物进行全面的描写,只要写好人物的外貌或者是人物的一个典型动作,或是这个人物典型的语言,先从细处着笔。在学生的微型日记中有记录数学老师上课时的习惯动作的,有描写同学最常说的口头禅的,有描写人物特定场景下的典型动作的……
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留心观察下,他们微型日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便是习作素材的不断积累。
二、 让习作的描写更生动
纵观学生的习作,最大的问题无非就是两方面: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缺少细致生动的描写。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习作中缺少细致生动的描写,最大的障碍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描写。于是我便利用微型日记“对症下药”。
1. 让心理描写更生动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我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而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内心想法。例如有次学校的外出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了,对于期盼已久的他们来说可是“晴天霹雳”,于是就有学生将这一心理写进了微型日记:“天哪,老天你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赶着我们出去玩的时间下雨,你跟我们有仇吗?我的小心脏受不了啊!为什么这种事总让我赶上,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薄’?”我会利用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分享描写精彩的片段,慢慢地,更多的学生会在微型日记中加入更多的心理描写。
2. 让动作描写更具体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动词使用单一,不够具体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学生缺少把某一细节进行动作“分解”的能力,导致描写不具体、不生动。于是我引导学生将一系列的动作进行分解,思考分解之后的环节可以使用哪些准确的动词。例如我们班级每个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抽奖活动,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抽到“免作业卡”,所以每个孩子上来抽奖的动作都非常谨慎,于是我引导他们把这一环节写到微型日记里。有的学生写道:“抽奖前,我把手反复搓了好几次,希望能给我带来好运气。我弯下腰,睁大双眼从抽奖口往里面‘搜索’,希望能找到一些提示。我小心翼翼地将手伸了进去,像排雷队员一样一点点地摸索过去,我紧紧捏住其中一张,生怕一不小心从手中溜走。我慢慢地掀开一角,双眼紧紧盯着,心里默默祈祷着……”
经过多次对动作进行“分解”的训练后,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将动作写得更具体传神了。
3. 让语言描写更有个性
语言描写是展现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的重要手段。写记叙性的文章很少不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而不少同学在写这类作文时,要么无语言描写,导致文章单调乏味;要么人物语言无特点,缺乏个性。于是我将语言描写的训练也纳入到了微型日记的写作中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语言,例如上课铃响,老师过了好一会不到教室时,有同学就会把这个场景写到微型日记中:“平时最调皮小刘站了起来:‘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大家给我嗨起来!’戴班长怕场面失控大声喊道:‘再吵我就把名字记下来。’‘你记下来好了,我又不怕你,你记啊,大家给我嗨起来。’……”不同性格的人物语言各具特点。
三、 让完成整篇习作的难度降低
要问学生语文作业中最不喜欢的莫过于习作了。如何让学生既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习作上,又不会让他们对完成整篇习作反感。何不将一篇习作分解到几次的微型日记中去?例如有次我们玩了一个关于合作的团队游戏,我先帮助学生把此次游戏的几大环节梳理了一下,第一天回去完成关于游戏准备环节的描写,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把游戏准备环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具体生动。因为只有一个环节要写,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很端正。第二天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和修改。游戏的比赛环节作为下次微型日记的内容。因为写的内容相对少了,老师批阅起来更省时一些,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效果更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为下次微型日记的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三次的练习和讲评,再把几部分拼接起来,完善一下,一篇习作基本完成。全班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一次过关,他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后面再采用这样的形式来完成习作,他们非常乐意。
这种形式和以往一下子完成整篇相比,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减少了写作的内容,批阅的时间较少,能够及时进行讲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次要写的内容相对较少,花的时间少,心理上易于接受,态度自然就要认真一些,对于提高习作的质量是大有帮助的。
微型日记的实践研究表明,这一举措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增色了学生的习作语言,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褚荣萍.如何实施提前写作[J].山西教育,1997年06期.
[2]黄义正.引导学生爱护日记[J].辽宁教育,2006年12期.
作者简介:
陈小燕,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关键词:微型日记;学生;习作
所谓“微型”,一是时间上的“微”,不必像原来那样每天记录。二是写作角度的“微”,抓住生活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点感悟……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即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发现“微型日记”正悄悄地改变着学生的习作。
一、 习作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是生活的积累。平时学生很少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我们老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教会孩子学会观察。例如,四五月份刚好是紫藤花盛开的季节,我就带领孩子到学校的紫藤架下,从花的形态、颜色、味道等进行指导。那次学生“微型日记”的内容就写得很精彩:“看!那一串串的淡紫色,素雅不失高貴,安静却不寂寞。……站在亭下抬头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纵横交错、花瓣相叠的紫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感觉。说她神秘吧,又似乎很平淡;说她淡雅吧,又似乎不失那一抹艳丽……”
人是学生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微型日记”里,我不需要学生对人物进行全面的描写,只要写好人物的外貌或者是人物的一个典型动作,或是这个人物典型的语言,先从细处着笔。在学生的微型日记中有记录数学老师上课时的习惯动作的,有描写同学最常说的口头禅的,有描写人物特定场景下的典型动作的……
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留心观察下,他们微型日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便是习作素材的不断积累。
二、 让习作的描写更生动
纵观学生的习作,最大的问题无非就是两方面: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缺少细致生动的描写。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习作中缺少细致生动的描写,最大的障碍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描写。于是我便利用微型日记“对症下药”。
1. 让心理描写更生动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我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而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内心想法。例如有次学校的外出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了,对于期盼已久的他们来说可是“晴天霹雳”,于是就有学生将这一心理写进了微型日记:“天哪,老天你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赶着我们出去玩的时间下雨,你跟我们有仇吗?我的小心脏受不了啊!为什么这种事总让我赶上,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薄’?”我会利用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分享描写精彩的片段,慢慢地,更多的学生会在微型日记中加入更多的心理描写。
2. 让动作描写更具体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动词使用单一,不够具体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学生缺少把某一细节进行动作“分解”的能力,导致描写不具体、不生动。于是我引导学生将一系列的动作进行分解,思考分解之后的环节可以使用哪些准确的动词。例如我们班级每个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抽奖活动,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抽到“免作业卡”,所以每个孩子上来抽奖的动作都非常谨慎,于是我引导他们把这一环节写到微型日记里。有的学生写道:“抽奖前,我把手反复搓了好几次,希望能给我带来好运气。我弯下腰,睁大双眼从抽奖口往里面‘搜索’,希望能找到一些提示。我小心翼翼地将手伸了进去,像排雷队员一样一点点地摸索过去,我紧紧捏住其中一张,生怕一不小心从手中溜走。我慢慢地掀开一角,双眼紧紧盯着,心里默默祈祷着……”
经过多次对动作进行“分解”的训练后,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将动作写得更具体传神了。
3. 让语言描写更有个性
语言描写是展现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的重要手段。写记叙性的文章很少不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而不少同学在写这类作文时,要么无语言描写,导致文章单调乏味;要么人物语言无特点,缺乏个性。于是我将语言描写的训练也纳入到了微型日记的写作中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语言,例如上课铃响,老师过了好一会不到教室时,有同学就会把这个场景写到微型日记中:“平时最调皮小刘站了起来:‘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大家给我嗨起来!’戴班长怕场面失控大声喊道:‘再吵我就把名字记下来。’‘你记下来好了,我又不怕你,你记啊,大家给我嗨起来。’……”不同性格的人物语言各具特点。
三、 让完成整篇习作的难度降低
要问学生语文作业中最不喜欢的莫过于习作了。如何让学生既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习作上,又不会让他们对完成整篇习作反感。何不将一篇习作分解到几次的微型日记中去?例如有次我们玩了一个关于合作的团队游戏,我先帮助学生把此次游戏的几大环节梳理了一下,第一天回去完成关于游戏准备环节的描写,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把游戏准备环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具体生动。因为只有一个环节要写,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很端正。第二天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和修改。游戏的比赛环节作为下次微型日记的内容。因为写的内容相对少了,老师批阅起来更省时一些,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效果更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为下次微型日记的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三次的练习和讲评,再把几部分拼接起来,完善一下,一篇习作基本完成。全班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一次过关,他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后面再采用这样的形式来完成习作,他们非常乐意。
这种形式和以往一下子完成整篇相比,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减少了写作的内容,批阅的时间较少,能够及时进行讲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次要写的内容相对较少,花的时间少,心理上易于接受,态度自然就要认真一些,对于提高习作的质量是大有帮助的。
微型日记的实践研究表明,这一举措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增色了学生的习作语言,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褚荣萍.如何实施提前写作[J].山西教育,1997年06期.
[2]黄义正.引导学生爱护日记[J].辽宁教育,2006年12期.
作者简介:
陈小燕,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