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兰芝的自尊——用抽象分析和具体补白来认识
师:有人说,新妇严妆,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为了让焦母回心转意。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诵读“鸡鸣外欲曙”一段后回答。(生读)
生:我不同意。刘兰芝打扮得漂亮,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最爱的人焦仲卿看,让他看到自己的美丽。
师:是啊,女为悦己者容嘛。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张晓风的一段话:“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刘兰芝或许也想这样。但是,大家注意,根据下文,刘兰芝即将拜见焦母——那么,她拜见焦母为什么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她是想向焦母表现自己的坚强和知书达理。
生:刘兰芝打扮时“事事四五通”,非常细心和从容,她这是对焦母一种无声的反抗。
师:我同意两个同学的意见。被驱遣时仍然精心打扮,这是用美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了她的坚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如意郎君李甲,但李甲却转手把杜十娘给卖了。悲愤的杜十娘在离别时也在精心打扮,她也是在用自己的美丽来维护尊严。刘兰芝精心打扮时,心中一定有万千波涛,请大家通过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刘兰芝的内心独白。(生写作)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今天就要离开了,虽说对这个家有万般不舍,但是我又怎能奈何得了呢?既然不得不离去,那我就走得坚强些,走得洒脱些。我以最漂亮的样子出现在这个家里,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我要把我最美丽的一面留在这里。
师:写得很细腻,但似乎还可以写下去,写得更深入一些。
生:如今,我就要走了,我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仲卿永远记得他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娘子。我不允许自己落泪,尽管我就要离开最心爱的人了。我要坚强,因为仲卿喜欢那个外柔内刚的我。焦母对我有恩,我不可以无理取闹。
师:写得好。但焦母对兰芝有恩在文中体现不明显。
生:天不亮,我便起床到衣箱里找衣服,只为找到最漂亮的那一套衣物穿给我的郎君看,我要让他记住我最美丽的样子。即使我们无法再续前缘,留下美丽的回忆也可以使我们这一辈子不寂寞。看着婆婆前几日让郎君写下的休书,我心里真的很痛。婆婆,为什么焦家这么大,却没有兰芝容身的一席之地呢?既然这样,我也要让自己走得潇洒一些,从容一些。
……
师:同学们写的内心独白让我很感动。我这里有一个同学写的一个内心独白,虽然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但总体上很有文采:娘啊娘,为何弃我如衣裳?我虽没有落雁貌,但也敢化沉鱼妆;我虽没有家财万万贯,但我心细手勤为您忙。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何您却一副铁心肠?今日辞别拜见娘,我要一身好容妆。您若留我固然好,若是不留也要踏出彩虹万里长。(生鼓掌)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第二段,重点分析“兰芝请遣”所反映出兰芝的性格。多数学生认为“兰芝严妆”是为了让焦母回心转意,这明显是对文本的误读。在此,执教者进行了铺垫,让学生分析“兰芝请遣”中兰芝的刚强性格。有了这个性格的铺垫,学生的理解就顺畅多了。但有些学生还是只把目光放在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认为兰芝打扮得漂亮是为了给焦仲卿看,这个理解有些偏狭。教师及时把学生的目光引到焦母身上,让他们很准确地把握了刘兰芝的坚强。让文本感动学生,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巧妙的铺垫,在抽象层面的概括后,再在具体层面进行心理补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物内心的苦与乐,如此,冷冰冰的文字才能活起来,才能打动学生柔软的心。理解刘兰芝的坚强和尊严,这只是抽象的概括。语文课堂不能只留给学生几个干巴巴的术语,还应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的情感与美。执教者让学生写出刘兰芝的内心独白,这是从具体的层面上走近刘兰芝,“第一人称”的要求更使学生有了设身处地的感觉。学生的写作没有让教师失望,他们的精彩发言感动了大家,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沉浸在《孔雀东南飞》那特有的悲愤、忧伤的气氛中。
【片段二】离别的泪水 ——用比较法发掘文本的意蕴
师:精心打扮之后,兰芝就要见焦母了,她们的相见会是一种什么场景呢?请齐读下一段。(生齐读)
师:老师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兰芝的表现不可思议。你看,是焦母赶走了兰芝,她理应对焦母心怀怨恨,但她却说什么“本自无教训”。如果是现在的某些媳妇,她们也许会这样:“上堂见阿母,阿母怒不止。‘生小多教养,无故受你气。再见老不死,愿你早归天。’”大家觉得这样改怎么样?(生大笑)
生:不能改,因为原文的“拜”体现了刘兰芝对焦母的尊敬,体现了她有教养和知书达理;而“见”则不能。刘兰芝的话也不能改,因为原文的话表现了她的善良和知书达理;如果这样改,则显得刘兰芝很刻薄。
师:的确不能改,原文的话多好啊。刘兰芝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还自责都是我的错——“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还念叨着“念母劳家里”,如此善良而有教养,这样的女人是值得男人去追求甚至为她殉情的。如果改成我写的,那么刘兰芝就变成了一个泼妇,后面就不会有人追求她,焦仲卿也不会为她“自挂东南枝”了。请同学们把兰芝的话自由读一遍,感受她的善良和有教养。(生自由读)
师:请大家注意,拜见焦母时,刘兰芝哭了吗?
生(齐):没有。
师:与小姑分别时,刘兰芝哭了吗?
生(齐):哭了。
师:“泪落连珠子”啊!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你来说说。
生:因为她拜见焦母时……知书达理……(默然)
师:引进一个生活体验。假如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会在仇人面前哭泣吗?
生:不会。
师:你会在最疼你的母亲面前哭吗?
生:会。刘兰芝和小姑感情非常深。
生:兰芝生性温柔、善良,虽然她内心很难过,但她也会尊敬婆婆,不会在婆婆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她这是故作坚强。另外,兰芝嫁过来之后,和小姑接触很多,感情深厚,在她面前,自己内心的伤痛再也无法控制,所以就流泪。
师:对啊。在焦母面前,兰芝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在闺蜜小姑面前,她就再也忍不住了。哦,我有一个判断,说不定刘兰芝和小姑在一起的时间要超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在一起的时间,你能从前文为我这个判断找一个依据吗?
生:是“贱妾留空房”。
师:丈夫在外工作的日子里,兰芝和小姑经常在一块儿玩,时光流逝,小姑一天天长大,她们的情谊也一天天深厚。从前的初七及下九,夜空下留下了她们欢乐的笑声;今后的初七及下九,小姑就要一个人玩了。可是,兰芝在告诉自己的小姑——玩的时候别忘了我啊别忘了我,别忘了过去的快乐时光。请同学们把兰芝对小姑说的话自由读一遍,感受她的伤心与不舍。(生自由读)
【赏析】学生读“上堂拜阿姥”一段,往往读不出什么深意,认为兰芝所做的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品味的,其实不然,学生只是没有深入进去。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执教者采用了比较法。比较能比出不同,比出作者的深意。执教者从现在的媳妇的做法出发,改变兰芝的原话,体现的是一个强势的泼妇形象,明显不符合原文。在比较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刘兰芝的善良和教养。教师顺势联系课文后面的情节进行阐述:“这样的女人是值得男人去追求甚至为她殉情的。”让问题提升了一个档次。兰芝分别见到阿姥和小姑时不同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她的刚强与柔弱让人心痛。可以说,文章到了兰芝告别小姑这一节,才让人恍觉兰芝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而是一个有着万千柔情的弱女子。唯其如此,才能让人对她的刚强佩服,对她的遭遇同情。执教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进行前后比较,发掘其中的意蕴,这是一个很巧的角度,它析出了人物的复杂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执教者引入了相似的生活经验:“假如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会在仇人面前哭泣吗?”“你会在最疼你的母亲面前哭吗?”如此,文本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就建立了联系,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了作品人物。课堂上,很多学生发出轻轻的叹息,他们被兰芝感动。
程少堂先生说:“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以自己的感动为依托,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执教者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于是,学生被文本感动。(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师:有人说,新妇严妆,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为了让焦母回心转意。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诵读“鸡鸣外欲曙”一段后回答。(生读)
生:我不同意。刘兰芝打扮得漂亮,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最爱的人焦仲卿看,让他看到自己的美丽。
师:是啊,女为悦己者容嘛。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张晓风的一段话:“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刘兰芝或许也想这样。但是,大家注意,根据下文,刘兰芝即将拜见焦母——那么,她拜见焦母为什么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她是想向焦母表现自己的坚强和知书达理。
生:刘兰芝打扮时“事事四五通”,非常细心和从容,她这是对焦母一种无声的反抗。
师:我同意两个同学的意见。被驱遣时仍然精心打扮,这是用美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了她的坚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如意郎君李甲,但李甲却转手把杜十娘给卖了。悲愤的杜十娘在离别时也在精心打扮,她也是在用自己的美丽来维护尊严。刘兰芝精心打扮时,心中一定有万千波涛,请大家通过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刘兰芝的内心独白。(生写作)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今天就要离开了,虽说对这个家有万般不舍,但是我又怎能奈何得了呢?既然不得不离去,那我就走得坚强些,走得洒脱些。我以最漂亮的样子出现在这个家里,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我要把我最美丽的一面留在这里。
师:写得很细腻,但似乎还可以写下去,写得更深入一些。
生:如今,我就要走了,我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仲卿永远记得他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娘子。我不允许自己落泪,尽管我就要离开最心爱的人了。我要坚强,因为仲卿喜欢那个外柔内刚的我。焦母对我有恩,我不可以无理取闹。
师:写得好。但焦母对兰芝有恩在文中体现不明显。
生:天不亮,我便起床到衣箱里找衣服,只为找到最漂亮的那一套衣物穿给我的郎君看,我要让他记住我最美丽的样子。即使我们无法再续前缘,留下美丽的回忆也可以使我们这一辈子不寂寞。看着婆婆前几日让郎君写下的休书,我心里真的很痛。婆婆,为什么焦家这么大,却没有兰芝容身的一席之地呢?既然这样,我也要让自己走得潇洒一些,从容一些。
……
师:同学们写的内心独白让我很感动。我这里有一个同学写的一个内心独白,虽然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但总体上很有文采:娘啊娘,为何弃我如衣裳?我虽没有落雁貌,但也敢化沉鱼妆;我虽没有家财万万贯,但我心细手勤为您忙。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何您却一副铁心肠?今日辞别拜见娘,我要一身好容妆。您若留我固然好,若是不留也要踏出彩虹万里长。(生鼓掌)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第二段,重点分析“兰芝请遣”所反映出兰芝的性格。多数学生认为“兰芝严妆”是为了让焦母回心转意,这明显是对文本的误读。在此,执教者进行了铺垫,让学生分析“兰芝请遣”中兰芝的刚强性格。有了这个性格的铺垫,学生的理解就顺畅多了。但有些学生还是只把目光放在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认为兰芝打扮得漂亮是为了给焦仲卿看,这个理解有些偏狭。教师及时把学生的目光引到焦母身上,让他们很准确地把握了刘兰芝的坚强。让文本感动学生,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巧妙的铺垫,在抽象层面的概括后,再在具体层面进行心理补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物内心的苦与乐,如此,冷冰冰的文字才能活起来,才能打动学生柔软的心。理解刘兰芝的坚强和尊严,这只是抽象的概括。语文课堂不能只留给学生几个干巴巴的术语,还应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的情感与美。执教者让学生写出刘兰芝的内心独白,这是从具体的层面上走近刘兰芝,“第一人称”的要求更使学生有了设身处地的感觉。学生的写作没有让教师失望,他们的精彩发言感动了大家,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沉浸在《孔雀东南飞》那特有的悲愤、忧伤的气氛中。
【片段二】离别的泪水 ——用比较法发掘文本的意蕴
师:精心打扮之后,兰芝就要见焦母了,她们的相见会是一种什么场景呢?请齐读下一段。(生齐读)
师:老师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兰芝的表现不可思议。你看,是焦母赶走了兰芝,她理应对焦母心怀怨恨,但她却说什么“本自无教训”。如果是现在的某些媳妇,她们也许会这样:“上堂见阿母,阿母怒不止。‘生小多教养,无故受你气。再见老不死,愿你早归天。’”大家觉得这样改怎么样?(生大笑)
生:不能改,因为原文的“拜”体现了刘兰芝对焦母的尊敬,体现了她有教养和知书达理;而“见”则不能。刘兰芝的话也不能改,因为原文的话表现了她的善良和知书达理;如果这样改,则显得刘兰芝很刻薄。
师:的确不能改,原文的话多好啊。刘兰芝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还自责都是我的错——“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还念叨着“念母劳家里”,如此善良而有教养,这样的女人是值得男人去追求甚至为她殉情的。如果改成我写的,那么刘兰芝就变成了一个泼妇,后面就不会有人追求她,焦仲卿也不会为她“自挂东南枝”了。请同学们把兰芝的话自由读一遍,感受她的善良和有教养。(生自由读)
师:请大家注意,拜见焦母时,刘兰芝哭了吗?
生(齐):没有。
师:与小姑分别时,刘兰芝哭了吗?
生(齐):哭了。
师:“泪落连珠子”啊!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你来说说。
生:因为她拜见焦母时……知书达理……(默然)
师:引进一个生活体验。假如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会在仇人面前哭泣吗?
生:不会。
师:你会在最疼你的母亲面前哭吗?
生:会。刘兰芝和小姑感情非常深。
生:兰芝生性温柔、善良,虽然她内心很难过,但她也会尊敬婆婆,不会在婆婆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她这是故作坚强。另外,兰芝嫁过来之后,和小姑接触很多,感情深厚,在她面前,自己内心的伤痛再也无法控制,所以就流泪。
师:对啊。在焦母面前,兰芝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在闺蜜小姑面前,她就再也忍不住了。哦,我有一个判断,说不定刘兰芝和小姑在一起的时间要超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在一起的时间,你能从前文为我这个判断找一个依据吗?
生:是“贱妾留空房”。
师:丈夫在外工作的日子里,兰芝和小姑经常在一块儿玩,时光流逝,小姑一天天长大,她们的情谊也一天天深厚。从前的初七及下九,夜空下留下了她们欢乐的笑声;今后的初七及下九,小姑就要一个人玩了。可是,兰芝在告诉自己的小姑——玩的时候别忘了我啊别忘了我,别忘了过去的快乐时光。请同学们把兰芝对小姑说的话自由读一遍,感受她的伤心与不舍。(生自由读)
【赏析】学生读“上堂拜阿姥”一段,往往读不出什么深意,认为兰芝所做的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品味的,其实不然,学生只是没有深入进去。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执教者采用了比较法。比较能比出不同,比出作者的深意。执教者从现在的媳妇的做法出发,改变兰芝的原话,体现的是一个强势的泼妇形象,明显不符合原文。在比较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刘兰芝的善良和教养。教师顺势联系课文后面的情节进行阐述:“这样的女人是值得男人去追求甚至为她殉情的。”让问题提升了一个档次。兰芝分别见到阿姥和小姑时不同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她的刚强与柔弱让人心痛。可以说,文章到了兰芝告别小姑这一节,才让人恍觉兰芝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而是一个有着万千柔情的弱女子。唯其如此,才能让人对她的刚强佩服,对她的遭遇同情。执教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进行前后比较,发掘其中的意蕴,这是一个很巧的角度,它析出了人物的复杂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执教者引入了相似的生活经验:“假如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会在仇人面前哭泣吗?”“你会在最疼你的母亲面前哭吗?”如此,文本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就建立了联系,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了作品人物。课堂上,很多学生发出轻轻的叹息,他们被兰芝感动。
程少堂先生说:“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以自己的感动为依托,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执教者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于是,学生被文本感动。(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