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雨”浸润学生的心灵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
  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疑惑,笔者确定上述两个教学重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教法与学法:教师以点拨为主要教法,以问题(预设和课堂生成)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学生带问题自读,以个体感悟为基础,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作为文本理解的补充,鼓励生发新的问题并逐步解决。
  3.约需要一节课时间的学习(不含预习)。通过学习,明确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以期运用于相类文本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谚语说“春雨贵如油”,但大多数人还是不那么喜欢春雨的。作者对春雨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呢?喜爱。他所喜爱的春雨有什么特征呢?
  在自读全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并达成基本共识:
  梁先生是歌赞春雨的。细雨,急雨,缠绵的雨,是梁先生喜欢着、热爱着的雨的基本形态。
  (二)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三种形态的春雨呢?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1.(第一自然段)“整天的春雨(有细雨,有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通过交流,逐步理解)
  (1)阴霾四布或急雨滂沱时,财主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趾高气扬,故苦闷。
  (2)苦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
  (3)倾听滴沥,仰观雨云,一切的不如意不见了,美好呈现在前,也就是“荆棘化做白莲花”了。
  (4)“风雨”让人有了人世间有可爱温情感觉的时空;为“风雨”中来的友人倒上一杯热茶,自己竟有了“放下屠刀”的一身轻松。
  (5)历经“风雨”的千锤百炼,也就能够战无不胜。在这里,春雨这一意象似乎不仅仅是春雨了,而是有了人生社会“风雨”的象征意义了。
  (6)生活犹如“征人”临风雨。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告诉我们“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首先是要心存理想(惦记着花一般的家乡),其次要“能够忍受”,能够如狂风中的老树“清瘦地站着”;像春雨一样遮住阳光,滋润花草。这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术”。
  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段有文学色彩的小结。教师也可与学生一起交流):
  因为雨,财主也苦闷;因为雨,苦人受安抚;因为雨,痛苦变美丽;因为雨,人间见温情;我们忍受“雨”的洗礼,我们在“雨”中坚强。
  不管是自然界的雨还是个人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爱你,春雨!
  字里行间含蓄着作家的情绪:愤不平之社会,恨气盛之财主,怜悲哀之怨者,歌坚忍之“征人”。
  2.(第二自然段)再看作家喜欢急雨的理由。喜爱急雨,自然有急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
  (自读→交流→明确)
  (1)急雨能够漂走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
  (2)急雨,最少还大地本来面目。
  小结:
  “人雨交融”应该是第二段文字表达的基本特点了。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作者用“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仰观天上的白云”的禅例来说明“性急”和“耐心”是两种不相矛盾的心境。于是他爱细雨也爱急雨。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把整个世界洗得干干净净。这急急的春雨如流水般自高山倾泻而下,也跃进了心谷之中。刹时,便漂走了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也因此得到“涅槃的妙悟”。读来禅味十足,哲思深刻。
  3.(第三自然段)最后说说喜欢霉(缠绵的)雨的理由。霉雨又有什么价值呢?
  (自读→交流→明确)
  (1)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
  (2)怅惘春雨,(代表)怅惘人生———悲哀情绪。
  教师小结:
  在这最后,作者坦诚了自己对“春雨缠绵”的深刻认同。以为“春雨缠绵”是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梁先生总觉得冥想春雨、置身于怅惘之中,也能够纾放心内的悲哀情绪,或在爱恨矛盾的情结里,有暂止抚慰之效。梦幻与现实,在行文的起承转合间穿梭徘徊。
  作者哪里是在写春雨,分明是在抒写人生:人生是春雨,它不可捉摸;悲哀是春雨,它绵绵不断;悲哀人生,人生悲哀。悲哀情绪影随着梁先生。傅光明先生在《悠然梁遇春》中说:“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梁先生深味着悲哀,探究着悲哀的价值:历经悲哀,就有摆脱悲哀的欲望,“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
  4. 课文最后一句“我会爱凝恨也似的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悲惨的地球,盛气凌人的财主,哀怨的人世,残酷的异地的人们,焦躁、倦怠、无可奈何、怅惘的自己。
  在当时的状况下(社会、个人),作者没有力量消除这些“恨”,但这“恨”不能老那么凝聚着。有什么办法吗?
  (1)如缠绵的雨般地释放;(2)如急雨般地洗去,漂走;(3)如细雨般地遮着耀目的阳光(抗拒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小结:
  从文中可以看出:梁先生苦闷郁闷,他哀愁怅惘,希望有一种能消除“恨”的力量。于是,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上,春雨也就成了他消恨的一件物事。
  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这就是作家喜欢三种形态的“春雨”的理由!
  梁遇春希望有这种力量存在,但是他却没有能来得及看到这种力量便匆匆走完了他的人生。
  
  二、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评价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才会中肯。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内容:丰厚的内涵,另类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1.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真挚的感情):因为“恨”,所以“爱”;
  2.比较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人们的同情,当然也同情自己;爱雨就是爱自己;
  3.虽然很郁闷,但是对生活还是有希望,希望“春雨”改变郁闷的人生;
  4.“春雨”的价值不在于其滋润大地,在于其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给人磨难的经历以增强意志,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
  5.给人以思维方法的启示:不从众,有个性。“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
  6.但他毕竟还是郁闷的。
  ……文章的内涵,实在是丰厚而且深刻的。
  (二)形式: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情绪,另类的呈现。
  1.从结构看,各段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也有照应,思路比较清晰。
  2.多种修辞方法运用,以比喻为多,也有引用、对比,以帮助完成真实思想的表达。
  3.衬托,突出烘托效果。
  4.联想,丰厚了文章内涵,深刻了文章主题。
  5.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思考。由于含蓄,比较难懂。
  
  三、结束语
  梁遇春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已经不大有人提起。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却是文坛上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曾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今译“伊利亚”,即英国十九世纪初著名散文大师兰姆笔名)”。作品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的译著,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那本薄薄的,收有36篇散文小品的《春雨》了。作品以“快谈、纵谈、放谈”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
  作者在《春雨》中,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运用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爱春雨,是因为世上有太多可“恨”的人事;爱春雨,是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郁闷;爱“春雨”是因为它能给“花草”以滋润,它能给人以磨难的历练;它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它能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他深爱着春雨般的人生。
  青年文人的《春雨》,虽然时而春雨时而人生之“雨”的让人觉得不太好懂,文味也凄楚还带有点禅味,但没有一处不是真情的表白。这是写春雨的散文,更是探究“春雨”意义,探究“悲哀”价值的心灵表白。
  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如此穷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会因为不得答案而痛苦莫名。作者说:“哪里有雨,哪里就有对生活的依恋。”春雨,是作者的最爱,这凄清滴沥的雨声,似在倾诉,倾诉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领悟。
  你心中的春雨是什么呢?我的朋友。
  
  四、课外探究(撰写关于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研究性小论文)
  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
   ———走近梁遇春
  1.阅读《春雨》(散文集)。2.收集介绍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相关文章。(可上网搜索)3.可以4人为一小组,分工协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移至上海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一个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流派,它不同于左翼文学的依附政治、突出斗争哲学,也反对新感觉派的商业化色彩、颓废的描写。京派小说以其超越意识形态,强调人生艺术化的文学主张,以其人性美、人情美的表现内容,诗化的小说创作风格,在30年代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沈从文是京派的重要小说作家,他以“乡下人”的独特立场、理
期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于1985年和1992年两次提出:创建跟语言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先生说:“不能把语文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应该是以知识为依归的课。”“这种为先导的知识”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而是“指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是从小到大的: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而实际应用语言却恰恰相反,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张先生认为,把那些基础
期刊
这是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旨趣,意味着人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题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的表述又是比较抽象笼统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就是使一线教师迷惘的地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高尚的
期刊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
期刊
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它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其基本特点是广泛、深入和方便迅速。2002年以来,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工具后,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Weblog(博客)在互联网上渐渐兴起。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作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一、Blog(Weblog的简称)是一种学习工具    1、关于Blog的定义  先引用几个网络用户对Blog的典型描述或比喻,来帮助我们更好
期刊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色彩,贴有“朱自清”标签,是特定时期朱自清灵魂世界的一面镜子。  《荷塘月色》一文记录了朱自清的心路历程,也记下了朱自清的人生历程。在这里我们结识了处在风雨飘摇、政治动荡时期的朱自清,他以如椽之笔把自己的一颗饱受煎熬的心捧给了世人。  《荷塘月色》写作的前三个月,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悲剧,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
期刊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期刊
初中义务教育新课改在岳阳县已推行近三年了,即将开花结果。三年来,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感受到了新课程带给老师和学生的新的体验,带来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其中的种种好处自然不需赘言;另一方面,我也在三年教学的实践当中发现现行教材里面有几处可以讨论的地方,现在提出来,以供方家鉴定。  其一、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以下只指出该教材所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