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
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疑惑,笔者确定上述两个教学重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教法与学法:教师以点拨为主要教法,以问题(预设和课堂生成)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学生带问题自读,以个体感悟为基础,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作为文本理解的补充,鼓励生发新的问题并逐步解决。
3.约需要一节课时间的学习(不含预习)。通过学习,明确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以期运用于相类文本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谚语说“春雨贵如油”,但大多数人还是不那么喜欢春雨的。作者对春雨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呢?喜爱。他所喜爱的春雨有什么特征呢?
在自读全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并达成基本共识:
梁先生是歌赞春雨的。细雨,急雨,缠绵的雨,是梁先生喜欢着、热爱着的雨的基本形态。
(二)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三种形态的春雨呢?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1.(第一自然段)“整天的春雨(有细雨,有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通过交流,逐步理解)
(1)阴霾四布或急雨滂沱时,财主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趾高气扬,故苦闷。
(2)苦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
(3)倾听滴沥,仰观雨云,一切的不如意不见了,美好呈现在前,也就是“荆棘化做白莲花”了。
(4)“风雨”让人有了人世间有可爱温情感觉的时空;为“风雨”中来的友人倒上一杯热茶,自己竟有了“放下屠刀”的一身轻松。
(5)历经“风雨”的千锤百炼,也就能够战无不胜。在这里,春雨这一意象似乎不仅仅是春雨了,而是有了人生社会“风雨”的象征意义了。
(6)生活犹如“征人”临风雨。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告诉我们“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首先是要心存理想(惦记着花一般的家乡),其次要“能够忍受”,能够如狂风中的老树“清瘦地站着”;像春雨一样遮住阳光,滋润花草。这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术”。
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段有文学色彩的小结。教师也可与学生一起交流):
因为雨,财主也苦闷;因为雨,苦人受安抚;因为雨,痛苦变美丽;因为雨,人间见温情;我们忍受“雨”的洗礼,我们在“雨”中坚强。
不管是自然界的雨还是个人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爱你,春雨!
字里行间含蓄着作家的情绪:愤不平之社会,恨气盛之财主,怜悲哀之怨者,歌坚忍之“征人”。
2.(第二自然段)再看作家喜欢急雨的理由。喜爱急雨,自然有急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
(自读→交流→明确)
(1)急雨能够漂走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
(2)急雨,最少还大地本来面目。
小结:
“人雨交融”应该是第二段文字表达的基本特点了。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作者用“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仰观天上的白云”的禅例来说明“性急”和“耐心”是两种不相矛盾的心境。于是他爱细雨也爱急雨。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把整个世界洗得干干净净。这急急的春雨如流水般自高山倾泻而下,也跃进了心谷之中。刹时,便漂走了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也因此得到“涅槃的妙悟”。读来禅味十足,哲思深刻。
3.(第三自然段)最后说说喜欢霉(缠绵的)雨的理由。霉雨又有什么价值呢?
(自读→交流→明确)
(1)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
(2)怅惘春雨,(代表)怅惘人生———悲哀情绪。
教师小结:
在这最后,作者坦诚了自己对“春雨缠绵”的深刻认同。以为“春雨缠绵”是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梁先生总觉得冥想春雨、置身于怅惘之中,也能够纾放心内的悲哀情绪,或在爱恨矛盾的情结里,有暂止抚慰之效。梦幻与现实,在行文的起承转合间穿梭徘徊。
作者哪里是在写春雨,分明是在抒写人生:人生是春雨,它不可捉摸;悲哀是春雨,它绵绵不断;悲哀人生,人生悲哀。悲哀情绪影随着梁先生。傅光明先生在《悠然梁遇春》中说:“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梁先生深味着悲哀,探究着悲哀的价值:历经悲哀,就有摆脱悲哀的欲望,“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
4. 课文最后一句“我会爱凝恨也似的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悲惨的地球,盛气凌人的财主,哀怨的人世,残酷的异地的人们,焦躁、倦怠、无可奈何、怅惘的自己。
在当时的状况下(社会、个人),作者没有力量消除这些“恨”,但这“恨”不能老那么凝聚着。有什么办法吗?
(1)如缠绵的雨般地释放;(2)如急雨般地洗去,漂走;(3)如细雨般地遮着耀目的阳光(抗拒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小结:
从文中可以看出:梁先生苦闷郁闷,他哀愁怅惘,希望有一种能消除“恨”的力量。于是,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上,春雨也就成了他消恨的一件物事。
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这就是作家喜欢三种形态的“春雨”的理由!
梁遇春希望有这种力量存在,但是他却没有能来得及看到这种力量便匆匆走完了他的人生。
二、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评价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才会中肯。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内容:丰厚的内涵,另类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1.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真挚的感情):因为“恨”,所以“爱”;
2.比较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人们的同情,当然也同情自己;爱雨就是爱自己;
3.虽然很郁闷,但是对生活还是有希望,希望“春雨”改变郁闷的人生;
4.“春雨”的价值不在于其滋润大地,在于其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给人磨难的经历以增强意志,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
5.给人以思维方法的启示:不从众,有个性。“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
6.但他毕竟还是郁闷的。
……文章的内涵,实在是丰厚而且深刻的。
(二)形式: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情绪,另类的呈现。
1.从结构看,各段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也有照应,思路比较清晰。
2.多种修辞方法运用,以比喻为多,也有引用、对比,以帮助完成真实思想的表达。
3.衬托,突出烘托效果。
4.联想,丰厚了文章内涵,深刻了文章主题。
5.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思考。由于含蓄,比较难懂。
三、结束语
梁遇春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已经不大有人提起。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却是文坛上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曾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今译“伊利亚”,即英国十九世纪初著名散文大师兰姆笔名)”。作品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的译著,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那本薄薄的,收有36篇散文小品的《春雨》了。作品以“快谈、纵谈、放谈”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
作者在《春雨》中,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运用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爱春雨,是因为世上有太多可“恨”的人事;爱春雨,是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郁闷;爱“春雨”是因为它能给“花草”以滋润,它能给人以磨难的历练;它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它能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他深爱着春雨般的人生。
青年文人的《春雨》,虽然时而春雨时而人生之“雨”的让人觉得不太好懂,文味也凄楚还带有点禅味,但没有一处不是真情的表白。这是写春雨的散文,更是探究“春雨”意义,探究“悲哀”价值的心灵表白。
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如此穷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会因为不得答案而痛苦莫名。作者说:“哪里有雨,哪里就有对生活的依恋。”春雨,是作者的最爱,这凄清滴沥的雨声,似在倾诉,倾诉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领悟。
你心中的春雨是什么呢?我的朋友。
四、课外探究(撰写关于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研究性小论文)
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
———走近梁遇春
1.阅读《春雨》(散文集)。2.收集介绍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相关文章。(可上网搜索)3.可以4人为一小组,分工协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
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疑惑,笔者确定上述两个教学重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教法与学法:教师以点拨为主要教法,以问题(预设和课堂生成)引起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学生带问题自读,以个体感悟为基础,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作为文本理解的补充,鼓励生发新的问题并逐步解决。
3.约需要一节课时间的学习(不含预习)。通过学习,明确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以期运用于相类文本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谚语说“春雨贵如油”,但大多数人还是不那么喜欢春雨的。作者对春雨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呢?喜爱。他所喜爱的春雨有什么特征呢?
在自读全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并达成基本共识:
梁先生是歌赞春雨的。细雨,急雨,缠绵的雨,是梁先生喜欢着、热爱着的雨的基本形态。
(二)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三种形态的春雨呢?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1.(第一自然段)“整天的春雨(有细雨,有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通过交流,逐步理解)
(1)阴霾四布或急雨滂沱时,财主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趾高气扬,故苦闷。
(2)苦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
(3)倾听滴沥,仰观雨云,一切的不如意不见了,美好呈现在前,也就是“荆棘化做白莲花”了。
(4)“风雨”让人有了人世间有可爱温情感觉的时空;为“风雨”中来的友人倒上一杯热茶,自己竟有了“放下屠刀”的一身轻松。
(5)历经“风雨”的千锤百炼,也就能够战无不胜。在这里,春雨这一意象似乎不仅仅是春雨了,而是有了人生社会“风雨”的象征意义了。
(6)生活犹如“征人”临风雨。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告诉我们“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首先是要心存理想(惦记着花一般的家乡),其次要“能够忍受”,能够如狂风中的老树“清瘦地站着”;像春雨一样遮住阳光,滋润花草。这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术”。
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段有文学色彩的小结。教师也可与学生一起交流):
因为雨,财主也苦闷;因为雨,苦人受安抚;因为雨,痛苦变美丽;因为雨,人间见温情;我们忍受“雨”的洗礼,我们在“雨”中坚强。
不管是自然界的雨还是个人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爱你,春雨!
字里行间含蓄着作家的情绪:愤不平之社会,恨气盛之财主,怜悲哀之怨者,歌坚忍之“征人”。
2.(第二自然段)再看作家喜欢急雨的理由。喜爱急雨,自然有急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
(自读→交流→明确)
(1)急雨能够漂走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
(2)急雨,最少还大地本来面目。
小结:
“人雨交融”应该是第二段文字表达的基本特点了。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作者用“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仰观天上的白云”的禅例来说明“性急”和“耐心”是两种不相矛盾的心境。于是他爱细雨也爱急雨。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把整个世界洗得干干净净。这急急的春雨如流水般自高山倾泻而下,也跃进了心谷之中。刹时,便漂走了人世哀乐,焦躁、倦怠的心境也因此得到“涅槃的妙悟”。读来禅味十足,哲思深刻。
3.(第三自然段)最后说说喜欢霉(缠绵的)雨的理由。霉雨又有什么价值呢?
(自读→交流→明确)
(1)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
(2)怅惘春雨,(代表)怅惘人生———悲哀情绪。
教师小结:
在这最后,作者坦诚了自己对“春雨缠绵”的深刻认同。以为“春雨缠绵”是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象征。梁先生总觉得冥想春雨、置身于怅惘之中,也能够纾放心内的悲哀情绪,或在爱恨矛盾的情结里,有暂止抚慰之效。梦幻与现实,在行文的起承转合间穿梭徘徊。
作者哪里是在写春雨,分明是在抒写人生:人生是春雨,它不可捉摸;悲哀是春雨,它绵绵不断;悲哀人生,人生悲哀。悲哀情绪影随着梁先生。傅光明先生在《悠然梁遇春》中说:“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梁先生深味着悲哀,探究着悲哀的价值:历经悲哀,就有摆脱悲哀的欲望,“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
4. 课文最后一句“我会爱凝恨也似的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读,教师点拨)
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悲惨的地球,盛气凌人的财主,哀怨的人世,残酷的异地的人们,焦躁、倦怠、无可奈何、怅惘的自己。
在当时的状况下(社会、个人),作者没有力量消除这些“恨”,但这“恨”不能老那么凝聚着。有什么办法吗?
(1)如缠绵的雨般地释放;(2)如急雨般地洗去,漂走;(3)如细雨般地遮着耀目的阳光(抗拒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小结:
从文中可以看出:梁先生苦闷郁闷,他哀愁怅惘,希望有一种能消除“恨”的力量。于是,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上,春雨也就成了他消恨的一件物事。
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这就是作家喜欢三种形态的“春雨”的理由!
梁遇春希望有这种力量存在,但是他却没有能来得及看到这种力量便匆匆走完了他的人生。
二、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评价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散文鉴赏的基本内容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才会中肯。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内容:丰厚的内涵,另类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1.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真挚的感情):因为“恨”,所以“爱”;
2.比较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人们的同情,当然也同情自己;爱雨就是爱自己;
3.虽然很郁闷,但是对生活还是有希望,希望“春雨”改变郁闷的人生;
4.“春雨”的价值不在于其滋润大地,在于其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给人磨难的经历以增强意志,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
5.给人以思维方法的启示:不从众,有个性。“没谁来到世间而体味不到人生的种种悲哀,却非所有人都懂得这悲哀对人生的价值”;
6.但他毕竟还是郁闷的。
……文章的内涵,实在是丰厚而且深刻的。
(二)形式: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情绪,另类的呈现。
1.从结构看,各段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也有照应,思路比较清晰。
2.多种修辞方法运用,以比喻为多,也有引用、对比,以帮助完成真实思想的表达。
3.衬托,突出烘托效果。
4.联想,丰厚了文章内涵,深刻了文章主题。
5.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思考。由于含蓄,比较难懂。
三、结束语
梁遇春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已经不大有人提起。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却是文坛上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曾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今译“伊利亚”,即英国十九世纪初著名散文大师兰姆笔名)”。作品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的译著,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那本薄薄的,收有36篇散文小品的《春雨》了。作品以“快谈、纵谈、放谈”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
作者在《春雨》中,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运用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绪:爱春雨,是因为世上有太多可“恨”的人事;爱春雨,是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郁闷;爱“春雨”是因为它能给“花草”以滋润,它能给人以磨难的历练;它能给大地以本来面目,它能给人以一种解脱的愉悦;他深爱着春雨般的人生。
青年文人的《春雨》,虽然时而春雨时而人生之“雨”的让人觉得不太好懂,文味也凄楚还带有点禅味,但没有一处不是真情的表白。这是写春雨的散文,更是探究“春雨”意义,探究“悲哀”价值的心灵表白。
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如此穷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会因为不得答案而痛苦莫名。作者说:“哪里有雨,哪里就有对生活的依恋。”春雨,是作者的最爱,这凄清滴沥的雨声,似在倾诉,倾诉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领悟。
你心中的春雨是什么呢?我的朋友。
四、课外探究(撰写关于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研究性小论文)
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
———走近梁遇春
1.阅读《春雨》(散文集)。2.收集介绍梁遇春及其作品的相关文章。(可上网搜索)3.可以4人为一小组,分工协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