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文学宝库中最优美、最动人的作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好的语文教育,是不应该远离童话的。可现今对童话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部分或个案层面上。学生也似乎离童话越走越远,童心逐渐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成人化的语言、成人化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不得不思考教育的因素,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一、审视当前童话教学的现状
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回家后会自觉地抱着童话书的已是甚微,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娱乐传媒和网络世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着成人化、工具化、单一化等倾向,使童心未泯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童话的兴趣,过早步入了成人世界。
(一)童话教学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为例:
师:同学们,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
生:答(略)
师: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怎样呢?
可以想象,在教师的强势引导之下,学生的体验将围绕小女孩的可怜而展开。教师只考虑到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而忽略了小女孩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学完这篇课文后,带给学生的除了大而空洞的“资本主义制度”外,这则童话还留给学生什么呢?也许再也没有什么了。童心的幻想之美,童话中的语言之美都被忽略了。试问这样的童话怎能叫孩子喜欢?
(二)童话教学工具化——缺乏人文关怀。
如一位教师执教《雪孩子》一课: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文中的雪孩子说些什么?
生:雪孩子,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雪孩子,虽然你知道救小白兔自己会遇到危险的,但是你想也没想自己,马上跑去救小白兔。你真伟大!
师:好一个“伟大”啊!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真了不起。
生:雪孩子,我妈妈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你跑去救小白兔的话,你会被火烧化的……
师:(一愣)噢!你再想一想,你说的对不对。
童话中的美,蕴涵着一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想象,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给予学生溢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民主气息,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的神奇与美丽!本片段教者只拘泥于对“雪孩子”勇敢的赞扬之中,认为每个人都会像童话中的人物一样,无视后果,无视现实,舍身相救。可静心细想:难道学生连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作为教师,应树立儿童本位的思想,不能用惯性的思维与言行去教育学生,指挥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童话教学单一化——缺乏创造意识。
一位教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问:“课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些种子又是如何发芽的?”
一堂充满诗意、散发人文芳香的语文课就这样蜕变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自然课!教师总喜欢用童话教学对学生进行单一化的知识传授,岂不知这恰恰违背了童话教学的“原味”。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他们对童话文本不能准确解读,甚至有的教师总是竭力把学生所有的感受、领悟和认识都统一到一个标准化、单一化的答案上,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束缚了学生创造性阅读。
二、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
童话是美妙的、神奇的、魅力无比的。小学语文教学有责任留住童话这份美,引领学生一起还原童话、感悟童话、享受童话,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因童话充满童心、童趣。
(一)正确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独特的“童话味”。童话语言生动、简练、质朴,童话中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言,人物对话中也不乏神来之笔,让人读后津津乐道、绕梁多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喜爱读童话上下功夫,引领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使学生有三重理解:一是引导学生用童心理解;二是让学生个性理解;三是引导学生从美好的层面理解。
(二)合理品读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意境。
童话故事是富于想象的,想象是童话的翅膀。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教师要挖掘童话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理解文本借助想象,表现出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这样品读想象,学生走进了童话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凸显文本特点,留住学生心中的童话之美。
一个有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温暖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情都能给孩子送去一缕阳光,暖暖地停留在心上……童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作为教师,怎样将童话之美留在学生心田呢?我认为:一是引导学生心中有“画”。童话教材中绝大多数都配有精美的画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中“画”的作用,让“画”成为语言与形象的中间媒介,变童话学习的过程为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知识建构的过程,做到不仅读画、读书、读文字,而且读人、读心、读世界。二是指导学生口中会“话”。学生本身就是“童话”的创造者,教师不仅要充分投入童话世界,多用儿童化语言,恰当地使用童话式评价语,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中生成语言,做到用“童话”评价童话,使他们生活中都充满了童话。
学生的世界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充满着创造,充溢着灵性。我们应该多反思教学,多理解学生,从而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些童话,多一份童真,多一点童心,丰富童话教学,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
一、审视当前童话教学的现状
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回家后会自觉地抱着童话书的已是甚微,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娱乐传媒和网络世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着成人化、工具化、单一化等倾向,使童心未泯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童话的兴趣,过早步入了成人世界。
(一)童话教学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为例:
师:同学们,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
生:答(略)
师: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怎样呢?
可以想象,在教师的强势引导之下,学生的体验将围绕小女孩的可怜而展开。教师只考虑到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而忽略了小女孩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学完这篇课文后,带给学生的除了大而空洞的“资本主义制度”外,这则童话还留给学生什么呢?也许再也没有什么了。童心的幻想之美,童话中的语言之美都被忽略了。试问这样的童话怎能叫孩子喜欢?
(二)童话教学工具化——缺乏人文关怀。
如一位教师执教《雪孩子》一课: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文中的雪孩子说些什么?
生:雪孩子,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雪孩子,虽然你知道救小白兔自己会遇到危险的,但是你想也没想自己,马上跑去救小白兔。你真伟大!
师:好一个“伟大”啊!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真了不起。
生:雪孩子,我妈妈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你跑去救小白兔的话,你会被火烧化的……
师:(一愣)噢!你再想一想,你说的对不对。
童话中的美,蕴涵着一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想象,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给予学生溢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民主气息,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的神奇与美丽!本片段教者只拘泥于对“雪孩子”勇敢的赞扬之中,认为每个人都会像童话中的人物一样,无视后果,无视现实,舍身相救。可静心细想:难道学生连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作为教师,应树立儿童本位的思想,不能用惯性的思维与言行去教育学生,指挥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童话教学单一化——缺乏创造意识。
一位教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问:“课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些种子又是如何发芽的?”
一堂充满诗意、散发人文芳香的语文课就这样蜕变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自然课!教师总喜欢用童话教学对学生进行单一化的知识传授,岂不知这恰恰违背了童话教学的“原味”。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他们对童话文本不能准确解读,甚至有的教师总是竭力把学生所有的感受、领悟和认识都统一到一个标准化、单一化的答案上,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束缚了学生创造性阅读。
二、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
童话是美妙的、神奇的、魅力无比的。小学语文教学有责任留住童话这份美,引领学生一起还原童话、感悟童话、享受童话,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因童话充满童心、童趣。
(一)正确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独特的“童话味”。童话语言生动、简练、质朴,童话中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言,人物对话中也不乏神来之笔,让人读后津津乐道、绕梁多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喜爱读童话上下功夫,引领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使学生有三重理解:一是引导学生用童心理解;二是让学生个性理解;三是引导学生从美好的层面理解。
(二)合理品读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意境。
童话故事是富于想象的,想象是童话的翅膀。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教师要挖掘童话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理解文本借助想象,表现出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这样品读想象,学生走进了童话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凸显文本特点,留住学生心中的童话之美。
一个有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温暖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情都能给孩子送去一缕阳光,暖暖地停留在心上……童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作为教师,怎样将童话之美留在学生心田呢?我认为:一是引导学生心中有“画”。童话教材中绝大多数都配有精美的画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中“画”的作用,让“画”成为语言与形象的中间媒介,变童话学习的过程为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知识建构的过程,做到不仅读画、读书、读文字,而且读人、读心、读世界。二是指导学生口中会“话”。学生本身就是“童话”的创造者,教师不仅要充分投入童话世界,多用儿童化语言,恰当地使用童话式评价语,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中生成语言,做到用“童话”评价童话,使他们生活中都充满了童话。
学生的世界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充满着创造,充溢着灵性。我们应该多反思教学,多理解学生,从而让学生的童年多一些童话,多一份童真,多一点童心,丰富童话教学,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