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究 塑造活力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放飞思想,自由探究. 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愉悦合作,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数学,主动去探究. 下面结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几点体会.
  教学片段
  师:以前都是老师出题,你们做. 今天换一下,你们出题,考考老师. 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我就能很快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报数.
  生1: 34. 师: 不能被3整除.
  生2: 912. 师: 能.
  生3:我家的电话号码是88281588,就这个数吧. 师:能!
  师: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也有特征的. 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是怎样的?
  生1:我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
  生2:不一定,13它的个位是3,但13不能被3整除.
  生3:有的数个位上虽然不是3,6,9,但它们也能被3整除,如345,435.
  生4: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数有时能被3整除,有时不能被3整除.
  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很多,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有点难!能否从位数较少的数着手?
  生1:12,15,18,21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我发现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大3.
  师:不错,你发现的规律很有价值. 假如让你判断87能否被3整除,是不是得先判断它前面的84能否被3整除?你又如何判断84能否被3整除?看来,你的发现没有说服力,再好好想想.
  生2:我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各个数位上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仍然能被3整除.
  师:照你的发现,要判断87能否被3整除,得先判断78能否被3整除?那78又如何判断?这样颠来倒去何时了?
  师:(指着12)12这个数的个位上是2,它不能被3整除,可12却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呀?
  生3:(恍然大悟)虽然个位上的2不能被3整除,可前面的10除以3还余下1,将余下的1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正好是3,又能被3整除,所以,整个12能被3整除.
  师:12 = 10 + 2 = 3 × 3 + 1 + 2,同时追问:32,57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 = 30 + 2 = 3 × 9 + 3 + 2. 57 = 50 + 7 = 3 × 15 + 5 + 7.
  师:观察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只要看它们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和就可以了,如果加出来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4:从上面3个式子中可以知道,3的倍数一定能被3整除,所以只要看其余两个数的和,而其余两个数正好是十位与个位上的两个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 那么这个规律适合三、四位数,甚至更多的位数吗?
  学生忙着验证、推广……
  师:谁能概括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生5: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科学探究活动正是这样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与发展.
  1. 重视问题的发现
  本节课开始,教师颇具匠心地设计出用学生考老师的方法引入课题,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教师很快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提出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由于旧知的迁移,学生在猜想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 针对学生的不同猜想,教师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无视学生的经验基础,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与点拨顺着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展开,变发现规律为验证猜想,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为学习活动准备了积极的心理态度. 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
  2. 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在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主动探究塑造活力课堂之前先让学生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类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在定式应用失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探究,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掌握了知识本质,学到了探究方法,同时又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重视数学文化渗透性
  课中,教到偶数和奇数时,我适时地渗透日常生活中偶数的运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判断自己的学号能不能被3整除. 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了.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每名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协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化情感,其法治之梦、团圆之情和缅怀之境是情感的最好表达,其情感教育价值的认可理应成为高校进行情感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树立现代情感教育理念,遵循情感教育规律,拓展情感教育渠道,发挥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价值,改善大学生情感偏失现状,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以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关
摘要: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经历了教师内发式、学院式、专业式和融合式四种发展方式。在研究生教育四种发展方式的发展转型中,呈现出资源配置主体渐趋多元、投入要素不断增多、价值取向因势而变、驱动类型由内至外、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3; G649.2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
摘要: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同的工作路径及价值观。数字技术的进步引起了其应用领域的变革,在比较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差异的基础上,讨论数字技术对二者支持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立足于比较两者在目标任务、理论支撑、实施依据、成果导向和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的模糊性差异与联系,并分析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的可能性和价值。数字技术提升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手段,同时将促进二者的衔接与融合。  关键词:
摘要:政治话语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政治话语是构成意识形态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内容,意识形态则是蕴含着政治意义的结构化的政治话语,深入分析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属性,认清政治话语权竞争的实质,不断创新政治话语体系,探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路径,有利于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政治话语;意识形态;权力;利益;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
摘要:针对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质量标准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革新不够、只进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只扶持少数研究生成功创业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即为增强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实效,应从六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构建合理分类的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教师队伍;搭建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平台;提供创新创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媒体时代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利益冲突和信息传播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昆明PX环境群体事件,借助百
摘要:《郁金香》于小报中发掘,经鉴定为张爱玲作品,但外界仍有质疑之声。因专家鉴定除以含混的行文风格采信外,多为外证,这不能完全排除其为伪作的可能。而与《小团圆》的文本互见、对《红楼梦》的明显借鉴,以及地道的“张腔”,这些内证能为《郁金香》是张爱玲之佚作提供更确凿的证据。  关键词:《郁金香》;张爱玲;真伪;文本互见;“张腔”  中图分类号:I206.6;I207.427  文献标识码:ADOI:1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些关注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代替,那就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国内学者余文森教授给予了回答,他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下面本人谈谈几点切身体会与深
从逻辑学上讲,若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密的推证;而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却只须举出一个“反例”,即举出一个符合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该命题的结论(或与某一已经证实的正确结论)的示例就可以了,这种与命题相矛盾的示例即称为反例.  对于一个命题来说,反例是简明有力的否定方法;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它又是加深对概念、定理等数学对象理解的重要手段,更是我们认识一个新问题(或新数学对象)过程中的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和研究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形结合”这一基本思想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数、形及相互关系是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形结合理念,使之成为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思维工具,从而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一、数形结合在数学知识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