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2-01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相信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就怕学生不懂是经常发生的事,在一堂练习课中,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简单且容易让学生听懂,再一次要我们相信学生是能中行的。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数学课上,一组拓展练习题是这样的:
“1、①计算。
101×25=101×36=101×98=
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同学们交流,再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01×42=101×27=101×32=
②用同样的方法研究1001×123、1001×327,看看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点,并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001×456=1001×789=1001×213=”
通过①小题第一个题的计算,学生很快算出第二组三个小题的结果,并且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也用这个规律算出了②小题三个小题的结果。
2题是其他题目略。
在3题中出现了下面这样一道题: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学生看到题目后,师让学生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但学生基本都是把两个积算
出来再减,且有很多同学还算错了。师问了几个同学后就急了,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把题目进行变化,即变为: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2004-1)×20042004-2004×(20042004-10001)=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10001=0
这时让学生观察画直线和画波浪线的数,部分学生发现了直线上的数与波浪线上数分别相等,因此它们的结果是0。但这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反应,还是呆呆的把我看着。而作为教师的我,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他们还不懂?当我正在想办法怎样才能把学生讲懂时,有两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也得0,但不是这样做的”。我赶紧问其中的一个:“你是怎样做的?”学生说出了他的做法: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2003×2004×10001-2004×2003×10001=0
此时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接着问:“你的2004×10001和2003×10001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说“这是前面刚发现的规律,我把它反过来看的,”我又问其他的同学懂他们的这种做法吗?同学们都说:他们的做法比刚才老师讲的要简单,且容易看出结果,好懂!
在课后我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反思,我认为:①、平时教学中知识的正向思维比较重视,知识运用的逆向思维虽然注意到了,但力度不够,本节学生用到的正好是一题中规律性东西的逆向运用,今后要多加强逆向思维训练,要把逆向思想与顺向思维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教师虽然在备课时找到了习题的解法,但并是最容易让学生理解的解法,同时学生的解题思维形势更加接近,学生讲比教师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更加理解了新课标中“人人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理解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相信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就怕学生不懂是经常发生的事,在一堂练习课中,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简单且容易让学生听懂,再一次要我们相信学生是能中行的。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数学课上,一组拓展练习题是这样的:
“1、①计算。
101×25=101×36=101×98=
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同学们交流,再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01×42=101×27=101×32=
②用同样的方法研究1001×123、1001×327,看看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点,并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001×456=1001×789=1001×213=”
通过①小题第一个题的计算,学生很快算出第二组三个小题的结果,并且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也用这个规律算出了②小题三个小题的结果。
2题是其他题目略。
在3题中出现了下面这样一道题: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学生看到题目后,师让学生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但学生基本都是把两个积算
出来再减,且有很多同学还算错了。师问了几个同学后就急了,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把题目进行变化,即变为: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2004-1)×20042004-2004×(20042004-10001)=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2004×10001=0
这时让学生观察画直线和画波浪线的数,部分学生发现了直线上的数与波浪线上数分别相等,因此它们的结果是0。但这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反应,还是呆呆的把我看着。而作为教师的我,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他们还不懂?当我正在想办法怎样才能把学生讲懂时,有两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也得0,但不是这样做的”。我赶紧问其中的一个:“你是怎样做的?”学生说出了他的做法:
2003×20042004-2004×20032003=2003×2004×10001-2004×2003×10001=0
此时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接着问:“你的2004×10001和2003×10001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说“这是前面刚发现的规律,我把它反过来看的,”我又问其他的同学懂他们的这种做法吗?同学们都说:他们的做法比刚才老师讲的要简单,且容易看出结果,好懂!
在课后我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反思,我认为:①、平时教学中知识的正向思维比较重视,知识运用的逆向思维虽然注意到了,但力度不够,本节学生用到的正好是一题中规律性东西的逆向运用,今后要多加强逆向思维训练,要把逆向思想与顺向思维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教师虽然在备课时找到了习题的解法,但并是最容易让学生理解的解法,同时学生的解题思维形势更加接近,学生讲比教师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更加理解了新课标中“人人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理解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