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沃瑞克大学的韬尔教授等人分析:数概念是一个典型过程型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又是概念.这一分析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和内化,逐步形成概念,并将新的数概念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厘清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正确把握小数概念的本质含义,从整体上构建联系,实现数系的扩充.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将“认识小数”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已经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图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数知识的起始课,是对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呢?下面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的一些想法.
一、借助经验,初步认识
数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因此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在关联,为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形成数感提供经验支撑.
【教学片段】
师:数学书的价格7.19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7元1角9分.
师:铅笔的价格0.85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8角5分.
师:水彩笔的价格2.60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2元6角.
师:这几名同学说得又快又对,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呀?
生:小数点的前面是元,后面第一个是角,第二个是分.
师:是的,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教师通过唤醒经验、举例解释、整理概括,让学生感悟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经验中初步认识了小数.
二、数形结合,沟通联系
数概念不是互不相关、单独存在的,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展开对知识系统性的思考,完成概念的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片段】
师:这个长方形代表1元,你们能在长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把你们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10份呢?
生:因为10角是1元,所以要平均分成10份.
师:结合同学们说的,咱们看着大屏幕再说一说.
生:1元等于10角,就好比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
师:这个小格还能用哪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生:都是1角.
生:都是平均分成10份后的一份.
生:它们相等.
三、由浅入深,突破難点
数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渐压缩、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化教材难点并逐步突破.
【教学片段】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都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涂了其中的一份.
生:这个长方形都是1,一个是1元,一个是1米.
生:其中的一格都是0.1.
师:原来有这么多相同点啊,老师把这两幅图融合成一条线段.线段长多少?
生:1.
师:这条线段除了能表示1元、1米外,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1千米.
师:那么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其中一小段吗?
生:0.1千米.
师:这条线段还能表示什么?
生:1吨.
生:这一小段表示0.1吨.
生:1千克.
生:这一小段表示0.1千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一小段都是0.1.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这一小段是0.1.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0.1元→0.1米→0.1”这样有梯度的教学设计来分化教材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笔者通过“你们能在长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建立起0.1元的概念.笔者在教学0.1米时,没有安排新授,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理解零点几米,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为从长方形图过渡到线段图,抽象出小数的一般意义做铺垫.有了比较、融合、举例、概括这些环节,零点几的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轻易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拓展应用,强化数感
数学知识只有在实际中应用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学生把抽象的数概念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数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概念时,要建立数概念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经验中感悟数概念,在应用中理解数概念.
【教学片段】
师:你们能在数轴上找到姚明的身高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找到2,再往后数两格,就是2.2(姚明身高2.26米). 师:你们能在温度计上找一找姚明的体温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36往后数6格就是36.6.
师:还有不一样的找法吗?
生:这儿较长一段是36.5,往后一格就是36.6.
师:还有不一样的找法吗?
生:36.9,36.8,36.7,36.6.
师:你们能在健康秤上找一找王东的体重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40.5,40.6,40.7,40.8.
生:40.9,40.8.
生:40.1,40.2,40.3,40.4,40.5,40.6,40.7,40.8.
練习不是简单地做题,而是在深层次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练习需要深化,教师需重视练习背后的思维提升.
【教学片段】
师:老师被这道题难住了,你们能帮我看一看吗?你们能用哪个数表示阴影部分?
生:0.1,因为涂了一份.
生:不同意,0.1是要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生:0.2.
生:不同意,0.2要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2份.
生:0.5.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除以2等于0.5.
生:1的一半是0.5.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0.5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是0.5.
师:现在只平均分成2份,怎么办?
生:再分一分.
师:是这样吗?现在可以用0.5来解释了吗?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是0.5.
数轴、温度计、健康秤的作用是把数的抽象概念直观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触摸概念的本质.“用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这一习题,可以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的辨析.通过变式练习、交流反馈,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把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和新学习的数概念建立起联系,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也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小数的含义,有效地巩固了新知.
在数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要找准知识的起点,引领学生走过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深入理解数概念的本质,赋予数概念以深刻的内涵,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系统化,建立起数的体系.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将“认识小数”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已经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图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数知识的起始课,是对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呢?下面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的一些想法.
一、借助经验,初步认识
数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因此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在关联,为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形成数感提供经验支撑.
【教学片段】
师:数学书的价格7.19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7元1角9分.
师:铅笔的价格0.85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8角5分.
师:水彩笔的价格2.60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2元6角.
师:这几名同学说得又快又对,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呀?
生:小数点的前面是元,后面第一个是角,第二个是分.
师:是的,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教师通过唤醒经验、举例解释、整理概括,让学生感悟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经验中初步认识了小数.
二、数形结合,沟通联系
数概念不是互不相关、单独存在的,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展开对知识系统性的思考,完成概念的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片段】
师:这个长方形代表1元,你们能在长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把你们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10份呢?
生:因为10角是1元,所以要平均分成10份.
师:结合同学们说的,咱们看着大屏幕再说一说.
生:1元等于10角,就好比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
师:这个小格还能用哪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生:都是1角.
生:都是平均分成10份后的一份.
生:它们相等.
三、由浅入深,突破難点
数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渐压缩、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化教材难点并逐步突破.
【教学片段】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都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涂了其中的一份.
生:这个长方形都是1,一个是1元,一个是1米.
生:其中的一格都是0.1.
师:原来有这么多相同点啊,老师把这两幅图融合成一条线段.线段长多少?
生:1.
师:这条线段除了能表示1元、1米外,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1千米.
师:那么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其中一小段吗?
生:0.1千米.
师:这条线段还能表示什么?
生:1吨.
生:这一小段表示0.1吨.
生:1千克.
生:这一小段表示0.1千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一小段都是0.1.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这一小段是0.1.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0.1元→0.1米→0.1”这样有梯度的教学设计来分化教材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笔者通过“你们能在长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建立起0.1元的概念.笔者在教学0.1米时,没有安排新授,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理解零点几米,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为从长方形图过渡到线段图,抽象出小数的一般意义做铺垫.有了比较、融合、举例、概括这些环节,零点几的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轻易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拓展应用,强化数感
数学知识只有在实际中应用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学生把抽象的数概念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数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概念时,要建立数概念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经验中感悟数概念,在应用中理解数概念.
【教学片段】
师:你们能在数轴上找到姚明的身高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找到2,再往后数两格,就是2.2(姚明身高2.26米). 师:你们能在温度计上找一找姚明的体温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36往后数6格就是36.6.
师:还有不一样的找法吗?
生:这儿较长一段是36.5,往后一格就是36.6.
师:还有不一样的找法吗?
生:36.9,36.8,36.7,36.6.
师:你们能在健康秤上找一找王东的体重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40.5,40.6,40.7,40.8.
生:40.9,40.8.
生:40.1,40.2,40.3,40.4,40.5,40.6,40.7,40.8.
練习不是简单地做题,而是在深层次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练习需要深化,教师需重视练习背后的思维提升.
【教学片段】
师:老师被这道题难住了,你们能帮我看一看吗?你们能用哪个数表示阴影部分?
生:0.1,因为涂了一份.
生:不同意,0.1是要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
生:0.2.
生:不同意,0.2要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2份.
生:0.5.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除以2等于0.5.
生:1的一半是0.5.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0.5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是0.5.
师:现在只平均分成2份,怎么办?
生:再分一分.
师:是这样吗?现在可以用0.5来解释了吗?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是0.5.
数轴、温度计、健康秤的作用是把数的抽象概念直观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触摸概念的本质.“用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这一习题,可以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的辨析.通过变式练习、交流反馈,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把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和新学习的数概念建立起联系,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也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小数的含义,有效地巩固了新知.
在数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要找准知识的起点,引领学生走过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深入理解数概念的本质,赋予数概念以深刻的内涵,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系统化,建立起数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