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进入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然而,可能是由于小学阶段这种文体数量安排较少的原因,对于文言文教法没有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也学得索然无味。笔者多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现就小学阶段文言文教法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不但新鲜感会丧失,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多背诵几首优美的古诗,让他们明白古诗、格言警句等等都是文言文的一种。同时,对于背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以增强其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另外,现行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大都很适合课堂表演,比如《杨氏之子》中大人与孩子的对话、《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与两孩童之间的对话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把课文内容简单化,当然要注意对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等加以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把文言文加工或改编成白话文,从中让学生简单了解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他资源,可通过办板报、讲故事、开故事会、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介绍学生读一读四大名著、看一看古装电视剧等。教师可以介绍部分章节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如学习《学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连环画,并配以简单文字进行说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二、在多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总结出来的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但不读死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在读中学、学中悟,慢慢去读、细细去品,并注意认真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首先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可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如在教《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学生就会在准确的、反复的跟读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其次是学生自读、教师纠正。让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自己认真地读课文,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同学读、同学评,互相提高、互相进步,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学生也可以在自由朗读中获得语感,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领会文章大意。再次,全体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最后,熟读成诵。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背诵,通过背诵可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三、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先逐字逐句对照注释一句句去读通、去读懂、去理解每一句话乃至于通篇文章的意思,然后小组相互讨论进行交流,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课文大意,同桌互相翻译理解课文,给每一个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如果实在有困难,可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文章,帮助学生养成参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同时老师不能忽略了课文中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这也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这样不仅课堂上的气氛是十分活跃的,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提高了。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满意,也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四、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汉语一样必须适时适量地训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当前,文言文训练大多采用篇幅比较长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选择和翻译两种比较单一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必然会滋生枯燥乏味之感。相反,如果我们多采用篇幅短小、风趣幽默、深刻隽永、至情至性的故事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学生讲故事、写随笔、搞辩论、做演讲等多样灵活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乐此不疲地自觉学习。如可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等篇目体会文中人物的言语描写技巧、重点词语在用法上的古今对比。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达到熏陶古代文化、延伸课堂教学、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创新切合实际的教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要善于及时总结学法,做好教学反思。另外,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幽默的性格,以一颗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赤子之心使每一节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大放异彩。
一、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不但新鲜感会丧失,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多背诵几首优美的古诗,让他们明白古诗、格言警句等等都是文言文的一种。同时,对于背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以增强其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另外,现行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大都很适合课堂表演,比如《杨氏之子》中大人与孩子的对话、《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与两孩童之间的对话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把课文内容简单化,当然要注意对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等加以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把文言文加工或改编成白话文,从中让学生简单了解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他资源,可通过办板报、讲故事、开故事会、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介绍学生读一读四大名著、看一看古装电视剧等。教师可以介绍部分章节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如学习《学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连环画,并配以简单文字进行说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二、在多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总结出来的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但不读死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在读中学、学中悟,慢慢去读、细细去品,并注意认真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首先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可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如在教《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学生就会在准确的、反复的跟读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其次是学生自读、教师纠正。让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自己认真地读课文,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同学读、同学评,互相提高、互相进步,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学生也可以在自由朗读中获得语感,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领会文章大意。再次,全体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最后,熟读成诵。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背诵,通过背诵可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三、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就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先逐字逐句对照注释一句句去读通、去读懂、去理解每一句话乃至于通篇文章的意思,然后小组相互讨论进行交流,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课文大意,同桌互相翻译理解课文,给每一个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如果实在有困难,可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文章,帮助学生养成参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同时老师不能忽略了课文中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这也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这样不仅课堂上的气氛是十分活跃的,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提高了。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满意,也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四、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汉语一样必须适时适量地训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当前,文言文训练大多采用篇幅比较长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选择和翻译两种比较单一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以往,学生必然会滋生枯燥乏味之感。相反,如果我们多采用篇幅短小、风趣幽默、深刻隽永、至情至性的故事文章作为训练材料,采用学生讲故事、写随笔、搞辩论、做演讲等多样灵活的形式作为训练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乐此不疲地自觉学习。如可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等篇目体会文中人物的言语描写技巧、重点词语在用法上的古今对比。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达到熏陶古代文化、延伸课堂教学、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创新切合实际的教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要善于及时总结学法,做好教学反思。另外,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幽默的性格,以一颗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赤子之心使每一节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