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允许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行选择仪器和药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完成实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新思维,鼓励 并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如夏季清凉饮料的制作、碘盐中碘的检测、清除水垢、米汤中淀粉的检验等。在实践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接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热爱化学,对化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怀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怀疑性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任何权威理论,敏锐地发现权威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勇于质疑是产生独创性见解的前提。原子结构学说就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现代原子结构学说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细心的发掘学生细小的创造火花,创造条件使其闪烁发光。如学生在做硫酸电解质使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实验时,有的学生见到了氢氧化铁胶体溶解成了黄色溶液,教师及时称赞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鼓励同学们分析探究其原因。当学生初步推断可能是凝聚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被足量的硫酸中和成了可溶性铁盐时,再指导学生进行该实验证实此事。这样,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更浓,并达到了质疑引导探索,探索促进创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測、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产生和获得新信息的方法。
例如:在复习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取乙烯?鼓励了学生广开思路,学生最终想出了以下三种方法:
通过发散式问题的训练,激励了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变性与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大胆地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在教学中我尽量用一题多解的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某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 /L,其中含碳元素85.7 %,求该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首先请一位同学谈他的解题思路并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常规解法:
(1)该气体摩尔质量为:1.25g/LX22.4L/mol=28g/moL
则该气体物质的相对子质量为28
(2)求最简式: C:H=-_85.7_:__14.3_=1:2
12 1
(3)求分子式:(CH2)n=28 14n=28 n=2
分子式为:C2H4 结构式为 :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又提出了用(1)(3)组合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碳元素质量分数特点确定为烯烃等 三种方法解这个题,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通过这种解题方法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又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性是在创造性思维中,既要善于大量吸收前人与今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善于将大量概念、事实及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和整理,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系统。更要善于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深入辩证的分析,把握它们的特点,然后从这些特点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最后还要善于把不同的知识、信息有效 的结合起来。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出现的无机框图题,有机框图题需要有综合的思维能力。
笔者在复习无机框图题时采用了06年全国二卷28题:以下一些 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可用已知条件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为突破口,首先确定氧化物(Ⅰ)为三氧化,高温炼出单质铁(Ⅰ),顺理推出用还原剂一氧化碳(Ⅱ)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氧化物(Ⅳ)为二氧化碳。再根据框图及已知条件逐一将氧化物(Ⅱ)、氧化物(Ⅲ)、单质(Ⅲ)、单质(Ⅱ)推导出来 ,最后考题要求所答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深入辩证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求解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开放式化学教学的探讨 刘学文 2007.2.11
[2]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彭云霞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3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允许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行选择仪器和药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完成实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新思维,鼓励 并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如夏季清凉饮料的制作、碘盐中碘的检测、清除水垢、米汤中淀粉的检验等。在实践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接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热爱化学,对化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怀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怀疑性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任何权威理论,敏锐地发现权威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勇于质疑是产生独创性见解的前提。原子结构学说就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现代原子结构学说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细心的发掘学生细小的创造火花,创造条件使其闪烁发光。如学生在做硫酸电解质使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实验时,有的学生见到了氢氧化铁胶体溶解成了黄色溶液,教师及时称赞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鼓励同学们分析探究其原因。当学生初步推断可能是凝聚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被足量的硫酸中和成了可溶性铁盐时,再指导学生进行该实验证实此事。这样,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更浓,并达到了质疑引导探索,探索促进创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測、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产生和获得新信息的方法。
例如:在复习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取乙烯?鼓励了学生广开思路,学生最终想出了以下三种方法:
通过发散式问题的训练,激励了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变性与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大胆地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在教学中我尽量用一题多解的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某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 /L,其中含碳元素85.7 %,求该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首先请一位同学谈他的解题思路并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常规解法:
(1)该气体摩尔质量为:1.25g/LX22.4L/mol=28g/moL
则该气体物质的相对子质量为28
(2)求最简式: C:H=-_85.7_:__14.3_=1:2
12 1
(3)求分子式:(CH2)n=28 14n=28 n=2
分子式为:C2H4 结构式为 :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又提出了用(1)(3)组合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碳元素质量分数特点确定为烯烃等 三种方法解这个题,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通过这种解题方法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又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性是在创造性思维中,既要善于大量吸收前人与今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善于将大量概念、事实及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和整理,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系统。更要善于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深入辩证的分析,把握它们的特点,然后从这些特点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最后还要善于把不同的知识、信息有效 的结合起来。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出现的无机框图题,有机框图题需要有综合的思维能力。
笔者在复习无机框图题时采用了06年全国二卷28题:以下一些 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可用已知条件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为突破口,首先确定氧化物(Ⅰ)为三氧化,高温炼出单质铁(Ⅰ),顺理推出用还原剂一氧化碳(Ⅱ)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氧化物(Ⅳ)为二氧化碳。再根据框图及已知条件逐一将氧化物(Ⅱ)、氧化物(Ⅲ)、单质(Ⅲ)、单质(Ⅱ)推导出来 ,最后考题要求所答就迎刃而解了。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深入辩证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求解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开放式化学教学的探讨 刘学文 2007.2.11
[2]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彭云霞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