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概念;动手操作;计算;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78—01
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讲自己的解题思路,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也很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教学中不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吸收,而一味地采取满堂灌,让学生机械记忆的话,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相反,如果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通过自己在实践探索中去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把学习的定义、概念叙述出来,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先量几个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再用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的办法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心到、口到、手到的自主学习方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并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计算,必须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应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算法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说出9+5的算理: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会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使其掌握解题的方法。
如,对于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5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首先必须知道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多少公顷。因为已知计划造林12公顷和实际造林15公顷,所以可以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15-12)公顷。然后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即得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样训练,既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完整地说出来,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
编辑:刘立英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78—01
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讲自己的解题思路,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也很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教学中不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吸收,而一味地采取满堂灌,让学生机械记忆的话,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相反,如果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通过自己在实践探索中去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把学习的定义、概念叙述出来,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先量几个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再用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的办法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心到、口到、手到的自主学习方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并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计算,必须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应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算法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说出9+5的算理: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会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使其掌握解题的方法。
如,对于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5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几分之几,首先必须知道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多少公顷。因为已知计划造林12公顷和实际造林15公顷,所以可以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15-12)公顷。然后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即得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样训练,既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完整地说出来,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