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如何增强幼儿园音乐教育效果”这一问题,作者阐述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一、发挥动作对感受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二、发挥情节对记忆舞蹈动作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三、发挥图画对理解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音乐教育;动作;情节;图画
中图分类号:G804.66,I043,I28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29-01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借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借此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从而促使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动作对感受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学习者往往是通过肌肉活动来感受的。幼儿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伴随着音乐做动作,使之更好地感受与理解音乐,从中获取美的享受。有无动作的发生,将影响幼儿对音乐内涵及性质的感受。动作会促使幼儿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伴随着音乐做动作,幼儿就有了肌肉活动的机会,感受会随之走向深刻。
比如,教学歌曲《小树叶》,我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帮助他们使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动作方式来感受、表现小树叶的不同心情。同时,我扮演“树妈妈”,跟幼儿共同表演,促使幼儿体验母子之爱的深厚情感。又如,在《火车快跑》中班音乐游戏活动中,为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我要求幼儿通过游戏中的练习学习踩着八分音符的节奏小跑,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这样设计与实施音乐活动,旨在让幼儿先获取亲切、愉快的体验,再借助自己的歌声来抒发情感。这样做符合音乐的审美规律,能够促进幼儿审美素养发展。教师要重视音乐活动中的律动来促进幼儿动作技能与音乐感知、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发挥情节对记忆歌舞动作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够刺激幼儿的大脑,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情节对记忆歌舞动作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音乐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在感受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情节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它能够赋予音乐本身以一定的意义,让幼儿更加喜闻乐见,学起音乐来更加有热情有兴趣。
比如,教学少数民族舞蹈《快乐的阿依古丽》,旨在指导幼儿听音乐合拍做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跳有情节的新疆舞,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气氛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学过程中,我将情节融入了活动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向幼儿介绍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舞蹈的故事情节——“阿依古丽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新疆小朋友,她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她早早地起床了,梳好一條漂亮的小辫子,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在镜子前照了照,然后兴奋地朝葡萄园一蹦一跳地跑。她要去干什么呢?……”我饶有兴趣地讲完了故事情节,然后给幼儿哼唱音乐并示范两次动作,让幼儿观察学习,之后鼓励他们跟着音乐进行连贯性地试跳。接下来,我又用语言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说明,幼儿再次练习。而如果教师不讲述跟舞蹈相关的故事情节,直接让孩子们进行跳舞示范,要求他们记住里面的动作,效果大不一样。
实践证明,情节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老师先给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对于他们学跳有情节的舞蹈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能够按照情节来迅速地记忆歌舞中的动作,增进幼儿对歌舞的情感。
三、发挥图画对理解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而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其各种感觉都是可以产生“联觉”的,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彼此产生相互作用而使效果得到加强。这种心理现象亦被称为“‘视——听’联觉”。这种心理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促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强化感知与理解,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幼儿园音乐教学要注重将音乐欣赏跟舞蹈、文学、美术等艺术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的各种感官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欣赏音乐,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研究了如何将音乐欣赏与图画相结合,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接受、理解与喜爱。比如,在《小鸟》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依次呈现了“蓝天”、“树林”、“田野”、“草地”、“湖边”、“山冈”等图画,幼儿看图展开想象,有助于促进对歌词的记忆,也有助于进入歌曲美好的意境。当然,在学会唱这首歌曲之后,还可指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绘画比赛,以强化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享受创造与分享的快乐。
幼儿的感知与记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感觉与形象的介入和参与,这种通过视觉表象的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常常运用媒体将图画、图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反复观察、感知,将学习音乐与观赏图画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幼儿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具体的事物能够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接受。教师要充分发挥动作、情节、图画在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以改变音乐欣赏课中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音乐教育;动作;情节;图画
中图分类号:G804.66,I043,I28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29-01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借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借此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从而促使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动作对感受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学习者往往是通过肌肉活动来感受的。幼儿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伴随着音乐做动作,使之更好地感受与理解音乐,从中获取美的享受。有无动作的发生,将影响幼儿对音乐内涵及性质的感受。动作会促使幼儿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伴随着音乐做动作,幼儿就有了肌肉活动的机会,感受会随之走向深刻。
比如,教学歌曲《小树叶》,我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帮助他们使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动作方式来感受、表现小树叶的不同心情。同时,我扮演“树妈妈”,跟幼儿共同表演,促使幼儿体验母子之爱的深厚情感。又如,在《火车快跑》中班音乐游戏活动中,为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我要求幼儿通过游戏中的练习学习踩着八分音符的节奏小跑,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这样设计与实施音乐活动,旨在让幼儿先获取亲切、愉快的体验,再借助自己的歌声来抒发情感。这样做符合音乐的审美规律,能够促进幼儿审美素养发展。教师要重视音乐活动中的律动来促进幼儿动作技能与音乐感知、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发挥情节对记忆歌舞动作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够刺激幼儿的大脑,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情节对记忆歌舞动作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音乐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在感受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情节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它能够赋予音乐本身以一定的意义,让幼儿更加喜闻乐见,学起音乐来更加有热情有兴趣。
比如,教学少数民族舞蹈《快乐的阿依古丽》,旨在指导幼儿听音乐合拍做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跳有情节的新疆舞,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气氛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学过程中,我将情节融入了活动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向幼儿介绍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舞蹈的故事情节——“阿依古丽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新疆小朋友,她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她早早地起床了,梳好一條漂亮的小辫子,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在镜子前照了照,然后兴奋地朝葡萄园一蹦一跳地跑。她要去干什么呢?……”我饶有兴趣地讲完了故事情节,然后给幼儿哼唱音乐并示范两次动作,让幼儿观察学习,之后鼓励他们跟着音乐进行连贯性地试跳。接下来,我又用语言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说明,幼儿再次练习。而如果教师不讲述跟舞蹈相关的故事情节,直接让孩子们进行跳舞示范,要求他们记住里面的动作,效果大不一样。
实践证明,情节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老师先给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对于他们学跳有情节的舞蹈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能够按照情节来迅速地记忆歌舞中的动作,增进幼儿对歌舞的情感。
三、发挥图画对理解音乐的促进作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而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其各种感觉都是可以产生“联觉”的,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彼此产生相互作用而使效果得到加强。这种心理现象亦被称为“‘视——听’联觉”。这种心理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促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强化感知与理解,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幼儿园音乐教学要注重将音乐欣赏跟舞蹈、文学、美术等艺术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的各种感官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欣赏音乐,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研究了如何将音乐欣赏与图画相结合,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接受、理解与喜爱。比如,在《小鸟》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依次呈现了“蓝天”、“树林”、“田野”、“草地”、“湖边”、“山冈”等图画,幼儿看图展开想象,有助于促进对歌词的记忆,也有助于进入歌曲美好的意境。当然,在学会唱这首歌曲之后,还可指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绘画比赛,以强化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享受创造与分享的快乐。
幼儿的感知与记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感觉与形象的介入和参与,这种通过视觉表象的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常常运用媒体将图画、图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反复观察、感知,将学习音乐与观赏图画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幼儿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具体的事物能够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接受。教师要充分发挥动作、情节、图画在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以改变音乐欣赏课中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