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实践体验,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适时鼓励,细心保护,让“学困生”也能探究
  
  对于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尤其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更是属于不成熟的个体,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注重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尤其是让“学困生”探究的热情也能得以复燃,从而让探究之风吹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一次我临时接手一个班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对学生不是很了解。在讲到“角平分线”一节课时,我拿出准备好的角状模型教具让学生作出角的平分线,我让一位想举手却又彷徨不定的学生到讲台前来做,那是一位被同学称作“笨鸟”的学生,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那个学生:“我相信你,来证明给大家看,大胆走上来。”结果那名学生拿着一张纸教具,对折了一下,羞涩地说:“这条折痕就是平分线。”尽管他的表述不是那么规范,但我没说什么,而是朝着全班学生起了大拇指,全班学生在顿悟之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那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出的热情越来越高。经过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除此之外,在探究学习中还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每一位数学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不断的追求。
  
  二、展现错误,不断纠正,引领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解题遇到困难凭借经验解决不了时,便常常把问题搁置一边,等待同学或教师的讲解,从而使思维再次受到束缚,时间一长,探究精神就深深锁于心底。
  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展示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撞得鼻青脸肿”,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之后再思考,有时还让学生走上讲台提供解题思路。数学课上经常会上演“师生打官司”、“师生比高低”等剧目。几番周折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和学生都流露出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在我的一再“模范带头”下,学生也在和我一起体味成功的过程中喜欢上了探究。他们不再似以前那般沉寂,数学课中有了更多的争论,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答案,更多的欢笑。学生从中探究出了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开放课堂,开拓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
  
  要让学生探究,教师就必须提供可供探究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增加开放性,这样才能使探究顺利开展。
  例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县的一次数学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
  我提出要求: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如果你是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的,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
  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问题,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序渐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对于上例,可有多种方法解答,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后,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应把重点放于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自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来代替引导启迪。
  
  四、勇于动手,勤于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传统课堂教学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效率极低。动手操作能给学生更广阔自主的空间,使探究成为可能。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通过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往往能主动探索。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我是这样安排和学生一起完成下面的操作的: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
  (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
  (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找出了很多探究的方法,当然从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
  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地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能渐进地、持久地、均衡地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同时能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果.让探究点燃热情激活思维.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第4卷,(8).
  [2]周静,卓耘.点燃思维的火花.四川教育,2005,(5).
  [3]况勋伟.点燃思维火花培养探究能力.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5).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不仅仅是科学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语文教学专家谢象贤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有在它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时,语文教学才能对学生发生真正的影响作用。”这是一句忠告。可以说,灵性是语文教学中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给予学生的不是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学生生活视野,提升
采用壁式采煤法和随采煤工作面推进报废巷道的方式开采含瓦斯煤层时,最重要、最复杂的课题是抽放采空区瓦斯。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无煤柱采煤法的应用导致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
“训练”在1990年前后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然而进入21世纪,“感悟”成为热点,“训练”一词几乎成为语文教学的忌讳。近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则提出:“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其实,语文教学应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训练体现工具性,感悟体现人文性。两者不可偏废,应有机结合。  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感悟”和“训练”有机结合呢?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
摘 要: 古文在储备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古文这一写作的有利资源,创造读写结合的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 仿写 语言储备 写作视野    在我国,文言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不一而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
摘 要: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几方面谈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 数学史 数学教学 教养价值 教育价值    数学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对于教授数学的教师和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数学史更是必读的篇章。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形式化的逻辑演绎能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切记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 “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
嘧啶类、硫脲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为了寻找更为优秀的杀菌剂新品种,选用含氮杂环取代嘧啶与烷氧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4个取代嘧啶基硫代脲酸酯,其
摘 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作者通过对中专生的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指出中专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培养对策。  关键词: 中专生 数学学习自信心 调查 分析 策略    1.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含义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