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应变和自我调节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去证明和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科学家发现,人类脑的功能强得惊人,人们在平常只发挥了其中的极小部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学生自身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习自主性是一种个人心理行为,与其他思维活动和心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也会受到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是一种承担自身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有待于开发、需要培养才能掌握的。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
1.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有自尊心、好胜心,都希望被老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心理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做到巧设问?一是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问题的答案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中直接获得,而是存在于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联系之中,学生通过一番思索,才能找到答案。例如: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应用?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会很乐意地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学得轻松、自然。
3.充分运用活动,竞选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如在教学《生态因素》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室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相同时间栽种的树木长势不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模式。
1.情景式。
情景式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2.启发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践探究式。
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广大学生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解决生字词(语文、外语)、做做练习(数、理、化);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前两个层次,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的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学科、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我校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必备三种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可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自主学习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控制的模式和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材教论》、《教育学》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材料.
关键词: 新课改 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应变和自我调节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去证明和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科学家发现,人类脑的功能强得惊人,人们在平常只发挥了其中的极小部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学生自身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习自主性是一种个人心理行为,与其他思维活动和心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也会受到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是一种承担自身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有待于开发、需要培养才能掌握的。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
1.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有自尊心、好胜心,都希望被老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心理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何做到巧设问?一是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问题的答案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中直接获得,而是存在于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联系之中,学生通过一番思索,才能找到答案。例如: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应用?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会很乐意地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学得轻松、自然。
3.充分运用活动,竞选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如在教学《生态因素》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室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相同时间栽种的树木长势不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模式。
1.情景式。
情景式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2.启发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践探究式。
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广大学生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解决生字词(语文、外语)、做做练习(数、理、化);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前两个层次,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的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学科、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我校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必备三种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查工具书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可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自主学习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控制的模式和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材教论》、《教育学》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