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 放飞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下面谈谈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看法。
  一、倾听赏识 师生对话的先导
  案例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们很流畅地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语句讲述诗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不过,老师有些疑问, “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西辞”该怎么解释呀?(不少学生都露出为难的表情。)
  生:我知道,因为课文中说“您就要顺江东下”,我知道黄鹤楼在扬州的东面,所以说是“西辞”。
  师:你可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真是好样的。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交通要道,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可为什么诗中却说是“孤帆”,是写错了吗?
  生1:不是,因为孟浩然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去扬州,他很孤独,所以作者说是“孤帆”。
  师:看来“孤”在诗句里还有“孤独”的意思。
  生2:我认为长江上当时肯定不只是一条船,但李白只关心的是好友孟浩然坐的船,其他船对李白来说,就好像没有看见,所以说是“孤帆”。
  师:说得可真有道理,原来李白凝视的是孟浩然坐的小船,牵挂着的是船上的故人哪。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好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让人感动啊!
  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努力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交流中健康成长。
  二、协作交流 生生对话的本源
  案例二 《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都认真地摘着,可为什么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认为,弟子们之所以没有摘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摘麦穗时总低着头,眼光不够开阔,而且摘的时候犹犹豫豫,看看这株,觉得不满意,看看那株,觉得还是不满意,就这样,把机会都丢失了。
  生2:我们小组认为,他们之所以摘不到麦穗,是因为他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目标上,总认为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生3:我们小组还想补充,弟子们不懂得珍惜手中比较大的麦穗,随手扔掉了。要是我的话,我一定把麦穗先拿在手中,再与其他麦穗比较,如果真有比它大的,再重新摘下,丢掉原来的,就不会两手空空了。
  师:说得真有道理,要是你出生在2400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一定收你为徒,因为你比他的弟子们更聪明。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引导点拨 生本对话的拓展
  案例三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师:学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结合理解谈了对普罗米修斯勇敢、富有同情心、坚强等方面的认识。)
  师:那宙斯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宙斯是个凶狠毒辣的神,因为他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还派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
  生2:我也认为宙斯是个残忍的神,他用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山上,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让普罗米修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突然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左手,嘴里还说“我不同意”,教者微笑着请他发表意见。)
  生3:我不觉得宙斯是个残酷的神。因为天庭里也是有规矩的,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在前,他作为主神,必须对普罗米修斯作出惩罚,不然,他怎么当主神。
  师:××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足以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的学生。宙斯究竟是个怎样的神?
  (一阵七嘴八舌的议论后,果真有几位学生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
  师: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记号。)
  生4:我认为宙斯还是个残酷的神,他这样做完全出于报复,因为课文中说“宙斯还觉得不解恨”,他是为了报复才这样做的。
  生5:我也认为宙斯还是个毒辣的神,课文中说他“决定要狠狠惩罚他”,从“狠狠”一词就可以看出他的狠毒。
  生6:我还从课文中“沉重的铁链”“悬崖绝壁”“烈日暴雨”等词语中看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读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说得可真有道理。宙斯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神。
  从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成果,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涌动的场所。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灵动了,课堂活跃了。然而,当今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讨论前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缺少适时适度的指导……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安排小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
教育是青年实现社会流动与进行阶层跨越的重要途径。然而,价值选择困惑下的"过度教育",时间游戏迷失中的"过度单身",也构成了当代青年社会流动的一种代价。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推行本色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既坚持语言训练,也坚持深厚的人文积淀。笔者认为,要推行小学本色语文模式,首要一点就
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  一、仿“凤头”,写精彩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以即时性的口头评价为主,也可以是书面评价,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肯定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启发学习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一边是数量庞大、相对晦涩枯燥的经典,一边是懵懵懂懂、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的、文化的、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的老师手拿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演绎的舞台时,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时,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的生成中造就精彩?    一、心中有书,全面预设教学环节  兵法中有句:“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在预设过程中尽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
生态课堂就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语文的生态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活动的层层推进来开展教学活动,达成课堂目标。  一、课前先学,互学互助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也是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更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都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生反馈信息,以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把预设和生成的资源更加有机地结合利用,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