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课堂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因而,高效的课堂应充满有效的多元提问。教师除了对学生精心设问外,还可以根据课堂上的临时生成适时追问,可让学生质疑问难,甚至可让学生“明知故问”,力求让这些多元提问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
【关键词】精心设问适时追问不耻下问明知故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就是提问。优化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课堂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因而,高效的课堂应充满有效的多元提问。教师除了对学生精心设问外,还可以根据课堂上的临时生成适时追问,可让学生质疑问难,甚至可让学生“明知故问”,力求让这些多元提问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问,问出重点,问出中心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不了教师的提问。但这些课堂往往存在随意提问、过多提问和无价值提问等弊端,使阅读教学耗时低效。因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要贵精不贵多,要紧扣课时目标,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其终身发展有利的问题,争取要将珍贵的时间用在启发和唤醒上。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课例:老师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她问学生:金华在哪里?双龙洞在哪里?作者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进了山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洞口有什么特点?……抛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反反复复问了一大通,还没能问到点子上。结果学生根本没时间去好好地品读课文,也没心思静静地品味双龙洞的美。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启发、讨论什么牵扯到提问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作为主导的教师如何设问便大有讲究。设问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得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问,以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适时追问,问出情感,问出意境
“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用来比喻追求事情的根底,从某些方面来说,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执着。我们常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这种追根寻底的精神,但其实,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有这种“执着”,这就是追问。
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与课前的精心预设不同的是,追问很多时候是即时生发的,具有许多的可变性。这得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敏锐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追问,促使学生对问题能作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推动他们创新。
追问,一个简单但现实的问题,一个最易操作而让师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互动方式。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想引导学生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时,需要的就是老师这样的教育机智,需要的就是一句顺势而下的追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实施课堂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不耻下问,问出能力,问出智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推理出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也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先提问,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做法更是难能可贵。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
可能我們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举手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就干脆不动脑,怎么办?或者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或重点词句,抓住矛盾处等多方位地发问,在“授之以渔”的同时及时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
四、明知故问,问出兴趣,问出乐趣
我常常想: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太宝贵了,怎样才能让学生集中全部精神去掌握知识呢?几经探索后,我创造了一个叫“谁当小老师”的游戏:课文讲完后,全班复习三分钟。然后,愿意当小老师的就举手。他要向大家提出问题,再指定一个同学回答。如果同学答不上,小老师就为他解答。这个游戏很灵活,有时间就玩,没时间可不完。每当这一环节开始时,学生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角色的转换让他们有许多乐趣。他们认真复习,相互问答,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巩固知识,发展语言。我记得在上《草原》这一课时,同学之间的提问就很有意思。
师:好了,课讲完了,请同学们认真复习三分钟,然后开始提问。
(三分钟后)
生1:这篇课文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小玲,请你回答。
生2:草原的风景很美。
生1:还有吗?
生2:……
生1:我来告诉你吧,还有就是草原人民心灵美。
师:你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同学。希望小玲以后向他学习。还有谁想提问?
生3: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草原的天很美?小辉,请你回答。
生4:从这个句子看出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3:你答对了。
师:阿辉,回答得有快又准确,真了不起!
生4:我早就知道别人会提问我,所以我认真听课,早早作好准备。
(全班同学会心一笑)
生5:课文里有一句话:“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琪,请你说。
生:……
生5:让我告诉你吧,意思是说“虽然民族不同,但大家的希望都一样,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师:这个问题连老师都忽略了,没想到你给提出来了。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其他同学听到老师对她的夸奖,满脸羡慕。)
这种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感到新奇有趣,随时被提问的可能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提问前的学习效果极高。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能提纲挈领,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的话,那么学生对学生的“明知故问”就是推动课堂这一池春水流动的一股旋风。每次这样的问答都会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它不但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的精神,还能使课堂变得省时高效。
【关键词】精心设问适时追问不耻下问明知故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就是提问。优化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课堂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因而,高效的课堂应充满有效的多元提问。教师除了对学生精心设问外,还可以根据课堂上的临时生成适时追问,可让学生质疑问难,甚至可让学生“明知故问”,力求让这些多元提问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问,问出重点,问出中心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不了教师的提问。但这些课堂往往存在随意提问、过多提问和无价值提问等弊端,使阅读教学耗时低效。因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要贵精不贵多,要紧扣课时目标,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其终身发展有利的问题,争取要将珍贵的时间用在启发和唤醒上。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课例:老师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她问学生:金华在哪里?双龙洞在哪里?作者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进了山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洞口有什么特点?……抛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反反复复问了一大通,还没能问到点子上。结果学生根本没时间去好好地品读课文,也没心思静静地品味双龙洞的美。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启发、讨论什么牵扯到提问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作为主导的教师如何设问便大有讲究。设问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得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问,以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适时追问,问出情感,问出意境
“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用来比喻追求事情的根底,从某些方面来说,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执着。我们常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这种追根寻底的精神,但其实,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有这种“执着”,这就是追问。
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与课前的精心预设不同的是,追问很多时候是即时生发的,具有许多的可变性。这得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敏锐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追问,促使学生对问题能作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推动他们创新。
追问,一个简单但现实的问题,一个最易操作而让师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互动方式。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想引导学生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时,需要的就是老师这样的教育机智,需要的就是一句顺势而下的追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实施课堂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不耻下问,问出能力,问出智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推理出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也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先提问,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做法更是难能可贵。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
可能我們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举手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就干脆不动脑,怎么办?或者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或重点词句,抓住矛盾处等多方位地发问,在“授之以渔”的同时及时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
四、明知故问,问出兴趣,问出乐趣
我常常想: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太宝贵了,怎样才能让学生集中全部精神去掌握知识呢?几经探索后,我创造了一个叫“谁当小老师”的游戏:课文讲完后,全班复习三分钟。然后,愿意当小老师的就举手。他要向大家提出问题,再指定一个同学回答。如果同学答不上,小老师就为他解答。这个游戏很灵活,有时间就玩,没时间可不完。每当这一环节开始时,学生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角色的转换让他们有许多乐趣。他们认真复习,相互问答,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巩固知识,发展语言。我记得在上《草原》这一课时,同学之间的提问就很有意思。
师:好了,课讲完了,请同学们认真复习三分钟,然后开始提问。
(三分钟后)
生1:这篇课文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小玲,请你回答。
生2:草原的风景很美。
生1:还有吗?
生2:……
生1:我来告诉你吧,还有就是草原人民心灵美。
师:你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同学。希望小玲以后向他学习。还有谁想提问?
生3: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草原的天很美?小辉,请你回答。
生4:从这个句子看出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3:你答对了。
师:阿辉,回答得有快又准确,真了不起!
生4:我早就知道别人会提问我,所以我认真听课,早早作好准备。
(全班同学会心一笑)
生5:课文里有一句话:“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琪,请你说。
生:……
生5:让我告诉你吧,意思是说“虽然民族不同,但大家的希望都一样,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师:这个问题连老师都忽略了,没想到你给提出来了。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其他同学听到老师对她的夸奖,满脸羡慕。)
这种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感到新奇有趣,随时被提问的可能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提问前的学习效果极高。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能提纲挈领,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的话,那么学生对学生的“明知故问”就是推动课堂这一池春水流动的一股旋风。每次这样的问答都会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它不但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的精神,还能使课堂变得省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