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本文对目前中职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注重加大对中职医学生“三生教育”的力度,是促进中职医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职医学生 “三生教育” 思想道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医疗单位对医疗领域技能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不仅招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毕业生,而且看重生理、心理和人格健全的综合性人才,这无疑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中职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当前,以“三生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养良好精神状态、增强社会适应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中职医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职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部分中职医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屡屡表现出心理素质不高、意志力较差、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的现象。一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差。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该。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许多中职生认为自己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三是意志力比较薄弱,人际交往能力弱。许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家人无原则地溺受、宠爱,普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在集体生活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别人的缺点难以容忍,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分析上述存在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从客观上看,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的,如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偏重于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处理问题偏袒等现象。从主观上看,主要是部分中职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以及道德意志力薄弱、道德情感狭隘等因素造成的。
二、注重“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实施“三生教育”是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1.“三生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对待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1]。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如此,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生命的渺小,而且能认识到生命的伟大,把珍爱生命内化为人的品格。这样,因人的行为而导致生命不受珍重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存之时,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能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合的复合体。
2.加大“三生教育”实施力度的有效途径分析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实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营造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良性环境,引导形成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的良好学可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2)改进教学方式,突出“三生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三生教育”也应该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和实施。学校应开设专门的“三生教育”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从理论层面上提高认识。将“三生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学科的教学计划,各个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间的相互联系与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三生教育”渗透到医疗实践中,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专题讨论,均贯穿“三生”的理念,把临床及卫生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现实问题贯穿到教学内容中进行分析、讨论、讲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具有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正确态度的医学人才;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步加深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解,实现全面发展。
(3)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突出主体教育。中职医学生都是十五至二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也是他们的显著特点。对他们开展“三生教育”,就需要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如利用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等等。教师通过开展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2]。
总之,“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8,Vol 34:119-121.
[2]杜玉银.“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Vol 31,2:1-4.
关键词: 中职医学生 “三生教育” 思想道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医疗单位对医疗领域技能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不仅招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毕业生,而且看重生理、心理和人格健全的综合性人才,这无疑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中职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当前,以“三生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养良好精神状态、增强社会适应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中职医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职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部分中职医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屡屡表现出心理素质不高、意志力较差、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的现象。一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差。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该。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许多中职生认为自己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三是意志力比较薄弱,人际交往能力弱。许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家人无原则地溺受、宠爱,普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在集体生活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别人的缺点难以容忍,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分析上述存在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从客观上看,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的,如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偏重于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处理问题偏袒等现象。从主观上看,主要是部分中职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以及道德意志力薄弱、道德情感狭隘等因素造成的。
二、注重“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实施“三生教育”是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1.“三生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对待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1]。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如此,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生命的渺小,而且能认识到生命的伟大,把珍爱生命内化为人的品格。这样,因人的行为而导致生命不受珍重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存之时,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能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合的复合体。
2.加大“三生教育”实施力度的有效途径分析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实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营造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良性环境,引导形成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的良好学可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2)改进教学方式,突出“三生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三生教育”也应该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和实施。学校应开设专门的“三生教育”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从理论层面上提高认识。将“三生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学科的教学计划,各个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间的相互联系与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三生教育”渗透到医疗实践中,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专题讨论,均贯穿“三生”的理念,把临床及卫生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现实问题贯穿到教学内容中进行分析、讨论、讲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具有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正确态度的医学人才;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步加深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解,实现全面发展。
(3)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突出主体教育。中职医学生都是十五至二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也是他们的显著特点。对他们开展“三生教育”,就需要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如利用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等等。教师通过开展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2]。
总之,“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8,Vol 34:119-121.
[2]杜玉银.“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Vol 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