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构,完美迁移算理和算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其次通过探究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建构小数乘法的算法;最后有效设置练习,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算理;算法;小数乘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40-0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环境的,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到教室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时,从学生已有的整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和计数单位认知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旧知,回忆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片段1]
  师(出示38×32):这是一道整数乘整数的乘法题,你会计算吗?
  生1:38×2=76,38×30=1140,76 1140=1216。
  师(出示3800×32):那这题呢?不计算你能说出结果吗?
  生2:32不变,因为3800可以看作38乘100,所以只要将38×32的积乘100即可,故结果是121600。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生3:由“积的变化规律”可以知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出示380×320):像这样的题目,你还会算吗?
  生4:把380看作38乘10,320看作32乘10,所以积要乘100,最后答案是121600。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一道题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组题,把复杂的乘法计算转变成简单的整数乘法,这种正迁移可嫁接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中。
  二、探究比较,建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片段2]
  师(出示3.8×32):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算出结果吗?
  生5:它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已知38×32=1216,3.8相当于38除以10,32不变,则只需用1216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121.6。
  师(出示3.8×3.2):那么这道题如何解呢?
  生6:3.8相当于38除以10,3.2相当于32除以10,故只需用1216除以100,即可得出答案12.16。
  师:回顾这两道小数乘法题,我们是怎样得出正确结果的?
  生7:先根据整数乘法38×32 计算出结果,再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把积相应地除以几就得到了小数乘法算式的结果。
  师:很好!这个整数乘法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原型,算出原型的结果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算出小数乘法的结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顺着学生对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正迁移,帮助学生找出小数乘法的原型是整数乘法,让他们明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只要算出整数乘法后再移动小数点即可。
  三、有效设置练习,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際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有小数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还要有包含小数乘法的应用题,以有效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小数乘法”的相关练习。
  1.口算。
  0.3×0.4 0.7×0.8 6×0.6
  2.竖式计算。
  (1)1.05×3.2 (2)0.23×0.23
  3.解决问题。
  小明家储藏室要铺设地砖。已知储藏室的地面是边长为3.2米的正方形。则:(1)储藏室的面积是多大?(2)至少需要多少块边是0.8米的正方形地砖才能将其铺满?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综合性练习,在其中设计了多方面的题目,力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小数乘小数”一课时, 我从学生已经学会的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开始,帮助学生实现相似知识间的迁移,从而建构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本课的成功之处。因此,对于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教材知识的特点出发,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方案。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乘除法基础知识。通过对比操作过程、计算过程和练习过程,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中,从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分法和算式的意义。  [关键词]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对比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26-00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数学学科特有的文化意蕴,带领学生经历“再创造”的文化轨迹,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厚实。以“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用文化的养分滋养课堂,建立起基于“文化”开掘、传承、发展、创新的教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文化 三角形面积计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年级“长度的度量”教学为例,说明教师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从无到有、由粗疏到缜密的“再创造”过程。  [关键词]再创造;长度的度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14-03  缘由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沿着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实施很顺利,从当堂课的学生作业反馈来看,正确率也比较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暴露出来了:不少学生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的进率相混淆
[摘 要]数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是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探究往往求快求结果,流于形式。通过分解细化探究步骤,精简各环节程序,分层有序推进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互动实效,就可以做到既放慢节奏又不降低效果,一举两得。  [关键词]数学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慢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
[摘 要]生命个体对于事物的认知通常要经历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层级,教师需要依循此规律,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建立表象、查漏补缺、提炼抽象,从而逐步揭示概念、完善概念、形成概念,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循序渐进;概念教学;认识线段;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40-01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提高,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越来越多。纵观各类赛课、观摩课上的课件,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卡通动画、声光配置等样样俱全,制作难度越来越高。有些课从主题图到练习题,无一遗漏地出现在课件上,更有甚者连课题、板书内容等都事先打印好,“一贴了之”,整个黑板上不见教师的一丝笔迹。这样的教学,让听课教师在欣赏之余往往会感到看得见,但摸不着、学不来。试问一下,有几个教师能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理解。“数与形”是“数学广角”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关键词]数与形;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08-0
[摘 要]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是对表内除法的拓展与延伸。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掌握“带余除法”。  [关键词]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概念;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31-01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是對表内除法的拓展与延
在“凤之秋华”教学节中,我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认识近似数”一课。这节课安排在学生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之后,使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磨课的经历让我难以忘记,现就“认识近似数”一课的导入环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第一次教学:  1.出示情境图  (1)到2003年末,我国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  (2)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