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保护性或防卫性的行为,他们在学校环境中感到无能为力,担心环境中不利的因素。这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甚至是不良的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但是,学生一旦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就会影响教师、父母和同伴的行为与态度。所以,随班就读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形成一般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其个人、学习、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行为非常重要,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否适应普通学校的环境,能否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干预,我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教育对策
(1)要积极关注,注重感情投入。有关“罗森塔尔效应”的研究证实,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热情关注可以影响学生,使这些期望变成学生力求实现的自我期望。教师应该以爱心去温暖有退缩行为的随班就读儿童孤独、寂寞、自卑的心灵,这种关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活动的动力。那种不耐烦的冷漠态度,只能加大学生的心理伤害,使他们更加退缩。
教师要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积极、友善的态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允许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对随班就读儿童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他们多鼓励,多给予关心和照顾。这有利于调动随班就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他们的社会退缩行为的产生。
(2)帮助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并需要他人承认和给予信任;但随班就读儿童满足自己这种需要的能力很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充分肯定随班就读儿童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克服其自卑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改善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产生好学、乐学、上进的愿望。还应根据每个随班就读儿童的优势、长处,委任一定的工作,使他们有表现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有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逐步产生参与各种学校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2.干预方法
(1)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主要特点是治疗中以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因此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者都可称为游戏治疗。游戏治疗强调在预设的环境中,让个体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克服自己的问题,可用于退缩行为的矫正。叶平枝(2006)的研究表明,集体游戏干预可以提高干预对象的交往频率,改善其交往质量,提高其適应水平,达到消除社会退缩的目的。教师运用直接、主动的方法,在生动有趣的集体游戏氛围里,通过角色扮演或互换角色的方式,让随班就读儿童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并改善人际关系。如让随班就读儿童参加表演短剧,让其扮演剧中一个积极主动、热情大方,能帮助弱者的无所畏惧的英雄,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恢复自信。
(2)正向行为支持。一般说来,行为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没有到有,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一种是不良行为的矫正,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正向行为支持强调以积极的指导性的方法来代替对特殊儿童行为问题的惩罚,它非常适合于帮助特殊儿童来调节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和智力得以成长。正向行为支持包括所有能够增加个体在学习、工作、娱乐、社区与家庭环境中成功的可能性和满意度的技能,如使用教育的方法去教授、加强与扩大积极行为,也包括使用系统改变的方法去增加积极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正向行为支持理论认为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功能。大体上有三类:正强化,通过行为得到了个体想要的事物;负强化,通过行为避免了个体厌恶的事物;感觉刺激与调整,通过行为提高或降低感觉刺激,使感觉输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或者产生感觉输入。正向行为与问题行为都可以实现上述三种功能,干预者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评估、干预来使个体以正向行为代替问题行为实现相同的功能。
对于随班就读儿童的正向行为支持,首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以及给予所有与个体相关的人(如教师、父母、朋友)和他们自己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还有同样重要的目的是帮助个体以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积极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问题行为(退缩行为)失效,以这样的方式来部分或完全减少问题行为。
(3)榜样学习。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可以模仿被强化的榜样行为。所以要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个性积极、主动、自信的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儿童共同学习,使他们可以模仿普通学生,习得适当的社会行为,降低不必要的退缩行为。
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引起随班就读儿童的认同和模仿。学生愿意并善于模仿的“榜样”应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榜样的内容要真实可靠,最好是来自学习者身边的人或事,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学生有较高的相似性。第二,榜样要能受学生尊敬,能力较强,具有吸引力,以满足学生通过模仿这些榜样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第三,榜样应具有独特性、先进性、时代性。独特、先进、时尚的榜样易于引起学习者的模仿与认同。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通过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或者面对负性情绪时的调节方式,使儿童的情绪处于控制状态,从而使行为处于控制状态。进行情绪调节,应将重点放在情绪体验而不是环境因素上,目的是帮助行为问题儿童理解与控制他们的情绪,获得正确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方式,进而调节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情绪影响随班就读儿童产生退缩行为问题的一般规律,情绪调节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宣泄。随班就读儿童的情绪往往受到压抑,因此进行情绪调节首先要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泄自己的委屈、不满、忧愁和怨恨等情绪,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第二,积极联想。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积极联想的情境,让学生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标将理想化的状态加以联想并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状态的向往,调动其改善情绪与行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联想对退缩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第三,暗示调节。通过引导随班就读儿童进行自我暗示,建立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改变对自己与环境的看法,进而建立合理的情绪反应机制,使儿童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发生变化,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潜能。
1.教育对策
(1)要积极关注,注重感情投入。有关“罗森塔尔效应”的研究证实,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热情关注可以影响学生,使这些期望变成学生力求实现的自我期望。教师应该以爱心去温暖有退缩行为的随班就读儿童孤独、寂寞、自卑的心灵,这种关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活动的动力。那种不耐烦的冷漠态度,只能加大学生的心理伤害,使他们更加退缩。
教师要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积极、友善的态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允许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对随班就读儿童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他们多鼓励,多给予关心和照顾。这有利于调动随班就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他们的社会退缩行为的产生。
(2)帮助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并需要他人承认和给予信任;但随班就读儿童满足自己这种需要的能力很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充分肯定随班就读儿童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克服其自卑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改善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产生好学、乐学、上进的愿望。还应根据每个随班就读儿童的优势、长处,委任一定的工作,使他们有表现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有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逐步产生参与各种学校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2.干预方法
(1)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主要特点是治疗中以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因此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者都可称为游戏治疗。游戏治疗强调在预设的环境中,让个体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克服自己的问题,可用于退缩行为的矫正。叶平枝(2006)的研究表明,集体游戏干预可以提高干预对象的交往频率,改善其交往质量,提高其適应水平,达到消除社会退缩的目的。教师运用直接、主动的方法,在生动有趣的集体游戏氛围里,通过角色扮演或互换角色的方式,让随班就读儿童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并改善人际关系。如让随班就读儿童参加表演短剧,让其扮演剧中一个积极主动、热情大方,能帮助弱者的无所畏惧的英雄,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恢复自信。
(2)正向行为支持。一般说来,行为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没有到有,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一种是不良行为的矫正,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正向行为支持强调以积极的指导性的方法来代替对特殊儿童行为问题的惩罚,它非常适合于帮助特殊儿童来调节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和智力得以成长。正向行为支持包括所有能够增加个体在学习、工作、娱乐、社区与家庭环境中成功的可能性和满意度的技能,如使用教育的方法去教授、加强与扩大积极行为,也包括使用系统改变的方法去增加积极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正向行为支持理论认为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功能。大体上有三类:正强化,通过行为得到了个体想要的事物;负强化,通过行为避免了个体厌恶的事物;感觉刺激与调整,通过行为提高或降低感觉刺激,使感觉输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或者产生感觉输入。正向行为与问题行为都可以实现上述三种功能,干预者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评估、干预来使个体以正向行为代替问题行为实现相同的功能。
对于随班就读儿童的正向行为支持,首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以及给予所有与个体相关的人(如教师、父母、朋友)和他们自己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还有同样重要的目的是帮助个体以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积极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问题行为(退缩行为)失效,以这样的方式来部分或完全减少问题行为。
(3)榜样学习。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可以模仿被强化的榜样行为。所以要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个性积极、主动、自信的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儿童共同学习,使他们可以模仿普通学生,习得适当的社会行为,降低不必要的退缩行为。
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引起随班就读儿童的认同和模仿。学生愿意并善于模仿的“榜样”应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榜样的内容要真实可靠,最好是来自学习者身边的人或事,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学生有较高的相似性。第二,榜样要能受学生尊敬,能力较强,具有吸引力,以满足学生通过模仿这些榜样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第三,榜样应具有独特性、先进性、时代性。独特、先进、时尚的榜样易于引起学习者的模仿与认同。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通过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或者面对负性情绪时的调节方式,使儿童的情绪处于控制状态,从而使行为处于控制状态。进行情绪调节,应将重点放在情绪体验而不是环境因素上,目的是帮助行为问题儿童理解与控制他们的情绪,获得正确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方式,进而调节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情绪影响随班就读儿童产生退缩行为问题的一般规律,情绪调节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宣泄。随班就读儿童的情绪往往受到压抑,因此进行情绪调节首先要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泄自己的委屈、不满、忧愁和怨恨等情绪,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第二,积极联想。给随班就读儿童提供积极联想的情境,让学生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标将理想化的状态加以联想并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状态的向往,调动其改善情绪与行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联想对退缩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第三,暗示调节。通过引导随班就读儿童进行自我暗示,建立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改变对自己与环境的看法,进而建立合理的情绪反应机制,使儿童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发生变化,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