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55-01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就会越强烈积极主动地学,好学乐学和坚持学。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对我们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作用的。
一、呵护童心,激发兴趣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同样,儿童也与生俱来对动听、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他们常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发挥自己对音乐美感自然的、无拘无束地参与和体验,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索音乐的奥秘。例如:在欣赏乐曲《狮子王进行曲》时,在听赏作品前,我先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境:“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早晨,小动物们还没起床,就被一声震耳的吼叫声惊醒了,小动物们吓得赶紧躲起来,是谁呢?森林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听听这段音乐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新颖的情境,期待的故事,刺激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的欣赏过程同学们都会处在一个积极专注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自由驰骋,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再如欣赏乐曲《梦幻曲》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夜晚,有一个小女孩,她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接着话锋一转,“她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这段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吧!”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空间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融入到生活中,结果他们的回答有许多令我们惊叹不已:“她梦到了自己变成花仙子,和百花一起翩翩起舞”、“她梦到了自己坐上了月亮船”、“她梦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送去了一颗温暖的太阳”……
二、充分律动,培养兴趣
律动是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做各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动作。律动教学是一种极好的音乐教学手段,它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又符合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律动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中,极大地强化学生聆听和表现音乐的自觉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听觉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儿童往往在听到音乐或有规律的节奏时,他们会手舞足蹈,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如在学唱《法国号》时,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体会出“拍”的强弱规律,我则随着音乐用手拍打出强弱的感觉,让学生猜出在这三拍中哪一拍强,哪一拍弱,学生会很容易猜到,掌握了“拍”的强弱规律。这时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拍出其韵律感(注意强弱分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来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有的拍肩膀、有的拍腿、有的跺脚、还有的用自带的文具敲击桌子或椅子等等。总之,想尽了所有能发出声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最后,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和着音乐陶醉在音乐之中。这种律动效果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拍”的强弱规律,学生还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学唱歌曲《小小的船》前,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摇着小船去游玩,来!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摇动小船吧”,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着音乐的旋律,孩子们摇着小船,渐渐驶入优美的境界中,哼出了旋律……
三、快乐游戏,拓展兴趣
一提到游戏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欢呼雀跃,在游戏中他们会感到非常愉快,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这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机。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玩中学,学生会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游戏引进课堂,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如在学习休止符时用“踩炸弹”的游戏,“炸弹”代表休止符,让学生看到“炸弹”就躲开,别踩上;听音训练时,我用“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小朋友边唱边把小音符找到自己的家;在表演歌曲时,我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在学习节奏时,我用“争当小老师”做法,让大胆、爱表现的“小老师”拍出自己的节奏,让同学们模仿并拍出来。这些游戏都在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学生会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四、展开竞赛,体验兴趣
儿童有一种不服输好强上进的劲头,尤其是在与同伴的学习中更是不愿服输,乐于竞赛,可以说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时,设计各种有趣、生动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中注意力集中、表现力强、思维碰撞强烈,从而会激发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率,使气氛活跃,课堂生成丰富多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自身的特征,创设愉快的教学环节,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这样就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促进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就会越强烈积极主动地学,好学乐学和坚持学。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对我们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作用的。
一、呵护童心,激发兴趣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同样,儿童也与生俱来对动听、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他们常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发挥自己对音乐美感自然的、无拘无束地参与和体验,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索音乐的奥秘。例如:在欣赏乐曲《狮子王进行曲》时,在听赏作品前,我先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境:“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早晨,小动物们还没起床,就被一声震耳的吼叫声惊醒了,小动物们吓得赶紧躲起来,是谁呢?森林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听听这段音乐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新颖的情境,期待的故事,刺激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的欣赏过程同学们都会处在一个积极专注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自由驰骋,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再如欣赏乐曲《梦幻曲》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夜晚,有一个小女孩,她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接着话锋一转,“她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这段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吧!”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空间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融入到生活中,结果他们的回答有许多令我们惊叹不已:“她梦到了自己变成花仙子,和百花一起翩翩起舞”、“她梦到了自己坐上了月亮船”、“她梦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送去了一颗温暖的太阳”……
二、充分律动,培养兴趣
律动是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做各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动作。律动教学是一种极好的音乐教学手段,它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又符合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律动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中,极大地强化学生聆听和表现音乐的自觉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听觉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儿童往往在听到音乐或有规律的节奏时,他们会手舞足蹈,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如在学唱《法国号》时,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体会出“拍”的强弱规律,我则随着音乐用手拍打出强弱的感觉,让学生猜出在这三拍中哪一拍强,哪一拍弱,学生会很容易猜到,掌握了“拍”的强弱规律。这时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拍出其韵律感(注意强弱分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来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有的拍肩膀、有的拍腿、有的跺脚、还有的用自带的文具敲击桌子或椅子等等。总之,想尽了所有能发出声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最后,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和着音乐陶醉在音乐之中。这种律动效果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拍”的强弱规律,学生还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学唱歌曲《小小的船》前,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摇着小船去游玩,来!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摇动小船吧”,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随着音乐的旋律,孩子们摇着小船,渐渐驶入优美的境界中,哼出了旋律……
三、快乐游戏,拓展兴趣
一提到游戏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欢呼雀跃,在游戏中他们会感到非常愉快,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这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机。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玩中学,学生会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游戏引进课堂,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如在学习休止符时用“踩炸弹”的游戏,“炸弹”代表休止符,让学生看到“炸弹”就躲开,别踩上;听音训练时,我用“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小朋友边唱边把小音符找到自己的家;在表演歌曲时,我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在学习节奏时,我用“争当小老师”做法,让大胆、爱表现的“小老师”拍出自己的节奏,让同学们模仿并拍出来。这些游戏都在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学生会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
四、展开竞赛,体验兴趣
儿童有一种不服输好强上进的劲头,尤其是在与同伴的学习中更是不愿服输,乐于竞赛,可以说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时,设计各种有趣、生动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中注意力集中、表现力强、思维碰撞强烈,从而会激发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率,使气氛活跃,课堂生成丰富多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自身的特征,创设愉快的教学环节,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这样就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促进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