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一个人在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求学路上,一路下来有100位左右教过自己的老师。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求学路上记忆犹新的是哪个阶段的老师呢?答案显然是小学老师!
小学求学时间长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幼儿阶段的记忆非常惊人!当我背着小书包,第一天怯怯地进入小学校门,迎接我的是老师和蔼、灿烂的笑容。当我看见有那么多的同龄人聚到了一起,大家很快由陌生到谈笑再到熟悉,我的心里兴奋起来。一个个汉语拼音,从我们带着童音的嘴里发出来;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在我们略显稚嫩的手中做出来。在我们系上红领巾的那天,谁的笑容不是发自内心呢?
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珍藏。而对于正在校园生活学习的孩子们来讲,校园里的每一天就构成他们童年重要的彩色记忆;每一个熟悉的脸庞,都将是他们一生记忆的影像;每一次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亲身体验的经历,都将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切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们未来的原底色。
比如国学大师钱穆,他10岁入学(旧社会上学都晚),他的启蒙先生钱伯圭有一天问他:“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是吗?”钱穆称是。老师告诉他:“这样的书不要再读了。一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才会这样。像现在欧洲的英、法等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以后该学他们。”
老师的一番教导,让钱穆顿觉“巨雷轰顶,全心震撼”。多年之后他回忆道,自己毕生所从事的治学研究,其最初动力都来自老师的这一番启发。他自己入大学执教之前曾做过10年小学教师,8年中学教师。钱穆晚年曾多次对人说,教大学不如教中学,教中学不如教小学。
当时的钱穆、朱自清、叶圣陶等知名大家都曾入中学任教,佳话甚多。一个年级的学科组就能强过现在的一所大学。
可我们今天的老师,论学养论人格魅力,有几人能担得起“启蒙先生”这四个字?他们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
19世纪,德国打败法国,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100多年后,当中国的学者来到德国的一个边陲小镇,看到19世纪的德国教学挂图:世界地图。一个德国小学生就知道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世界七大洲,知道基本的科学常识。他们还看到了当时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看到这些之后,我们就知道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譬如高楼下面的地基——巍峨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而坚实却是必然的原因。
“如果你认识这行字,请感谢你的小学老师。”写在纽约一辆小车上的这句话,比它的轮子还快地感动了不同国度的不同职业的人们。
想起100年前蔡元培当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时候,和教育次长范源濂的争论。范源濂说,小学最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小学,就不会有好的中学;没有好的中学,就没有好的大学。而蔡元培的意见正好相反,他说没有好的大学,中学的师资从哪里来?没有好的中学,小学的师资从哪里来?因此要先办好大学。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一个循环的问题,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小学比大学更重要”,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学教育,而所有的人几乎都要接受小学教育。所以,小学教育,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底线。为什么说是“底线”?如果说,我们的文明高度是由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决定的,那么在底线的意义上,一个民族整体的文明准则是由所有的中国人决定的。所有的中国人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学教育,这个民族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在日本,最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也不是初高中教师,而是大多数国人看不起的小学教师!
日本政府大小官员、平民百姓、商贾大亨,见到老师要鞠躬行礼。不仅地铁上有教师专座,大街上也有教师半价商店。另外,在日本,教师买火车票时都不用排队,就算是在领取政府配给的救灾物品时也是教师优先……“日本民众最尊敬的人就是教师,就连商贩们也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种荣耀。”
在他们看来,教师是最辛苦,也是最神圣的职业。
小学求学时间长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幼儿阶段的记忆非常惊人!当我背着小书包,第一天怯怯地进入小学校门,迎接我的是老师和蔼、灿烂的笑容。当我看见有那么多的同龄人聚到了一起,大家很快由陌生到谈笑再到熟悉,我的心里兴奋起来。一个个汉语拼音,从我们带着童音的嘴里发出来;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在我们略显稚嫩的手中做出来。在我们系上红领巾的那天,谁的笑容不是发自内心呢?
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珍藏。而对于正在校园生活学习的孩子们来讲,校园里的每一天就构成他们童年重要的彩色记忆;每一个熟悉的脸庞,都将是他们一生记忆的影像;每一次耳闻目睹的事件和亲身体验的经历,都将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切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们未来的原底色。
比如国学大师钱穆,他10岁入学(旧社会上学都晚),他的启蒙先生钱伯圭有一天问他:“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是吗?”钱穆称是。老师告诉他:“这样的书不要再读了。一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才会这样。像现在欧洲的英、法等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以后该学他们。”
老师的一番教导,让钱穆顿觉“巨雷轰顶,全心震撼”。多年之后他回忆道,自己毕生所从事的治学研究,其最初动力都来自老师的这一番启发。他自己入大学执教之前曾做过10年小学教师,8年中学教师。钱穆晚年曾多次对人说,教大学不如教中学,教中学不如教小学。
当时的钱穆、朱自清、叶圣陶等知名大家都曾入中学任教,佳话甚多。一个年级的学科组就能强过现在的一所大学。
可我们今天的老师,论学养论人格魅力,有几人能担得起“启蒙先生”这四个字?他们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
19世纪,德国打败法国,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100多年后,当中国的学者来到德国的一个边陲小镇,看到19世纪的德国教学挂图:世界地图。一个德国小学生就知道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世界七大洲,知道基本的科学常识。他们还看到了当时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看到这些之后,我们就知道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譬如高楼下面的地基——巍峨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而坚实却是必然的原因。
“如果你认识这行字,请感谢你的小学老师。”写在纽约一辆小车上的这句话,比它的轮子还快地感动了不同国度的不同职业的人们。
想起100年前蔡元培当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时候,和教育次长范源濂的争论。范源濂说,小学最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小学,就不会有好的中学;没有好的中学,就没有好的大学。而蔡元培的意见正好相反,他说没有好的大学,中学的师资从哪里来?没有好的中学,小学的师资从哪里来?因此要先办好大学。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一个循环的问题,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小学比大学更重要”,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学教育,而所有的人几乎都要接受小学教育。所以,小学教育,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底线。为什么说是“底线”?如果说,我们的文明高度是由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决定的,那么在底线的意义上,一个民族整体的文明准则是由所有的中国人决定的。所有的中国人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学教育,这个民族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在日本,最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也不是初高中教师,而是大多数国人看不起的小学教师!
日本政府大小官员、平民百姓、商贾大亨,见到老师要鞠躬行礼。不仅地铁上有教师专座,大街上也有教师半价商店。另外,在日本,教师买火车票时都不用排队,就算是在领取政府配给的救灾物品时也是教师优先……“日本民众最尊敬的人就是教师,就连商贩们也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种荣耀。”
在他们看来,教师是最辛苦,也是最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