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述如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高尚的师德又能起“移情”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染,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当前,某些学校还存在着罚抄作业、罚抄考卷的现象。如学生数学作业做错了,就罚他把改正了的题重抄10遍、20遍;考试结束后,有做错的罚抄试卷(全卷)。我认为作业做错了,改正之后重抄一遍(只抄改正后的题,不抄全卷)是可以起到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但重抄的遍数太多,则成了处罚学生的“苦役”,且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这种“苦役”越重。事实上,学生是聪明的,他们有很“巧妙”的对策:有的把2支甚至3支圆珠笔用橡皮筋捆绑起来,这样一笔同时可写两三个字;有的“发明”了“流水作业”,如“305×24=7320”一题要抄10遍,他就在每行先写10个305,接下去写10个“×”号、10个24以及10个7320。这样能收到好的效果吗?我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不怕打,不怕骂,就怕抄!”罚抄作业的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气氛,抑制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学生厌学,这是教师要引以为戒的。
二、发挥教材整体结构的功能
数学知识是有系统的整体,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发挥一定的功能。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是指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布鲁纳曾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生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把表内乘法看作一个整体,它的基本原理是“同数连加”。学生掌握这个基本原理,就可以自己编制出乘法表,初步掌握表内乘法的整体结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把握这个整体各要素间的联系,使学生发现:9乘以几,积是几十减去几(9n=l0n-n);5乘以几,积就是几十的一半(5n=l0n÷2);2乘以几的积,加上2乘以几的积,等于4乘以几的积(2n 2n=4n);4乘以几的积,加上4乘以几的积,等于8乘以几的积(4n 4n=8n)……根据前馈信息,学生最难记住的乘法口诀是“6×7”,利用乘法表的结构,可以使学生从“5×7=35”或者“7×7=49”中推出“6×7=42”。根据前馈信息,还知道学生很容易把口诀“六九五十四”与“五九四十五”混淆,这可以用上面说的9乘以几的规律(如“6×9”的积是“60-6”、“5×9”的积是“50-5”)来解释,或者用5乘以几积的末位一定是“0”或“5”的规律来解释。这样,由于发挥了教材整体结构的功能,学生的学习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事半而功倍。
三、收集反馈信息,开展自我评估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如果没有反馈信息,就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根据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学习的过程包括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四个环节,如果缺少了反馈和评价,就是不完全的学习。有一些学生学习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是花了时间学习,却不关心学习的结果,或者只关心分数,而不知道哪些知识学会了,还有哪些缺陷或错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虚心听取老师、同学对自己学习的反馈信息,并自己检查、评估学习的结果,以便肯定成绩,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自我评估要和广泛收集反馈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它的实质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观察,是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分析、评比和校正,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自我评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即时回想
每节新课的末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知识(技能)?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教师可以把自己讲课的思路用简要的文字或符号留在黑板上,作为学生回想及复述时的“支柱”。苏联“合作教育”实验把这种“支柱”叫做“依靠性图式”,从学习认知方面,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发生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的词语、符号过渡的这个关键点上,设计既抽象又直观的“依靠性图式”就是给学生以“拐棍”,帮助他们学习;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来说,这种回想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观察和分析。
2.单元或小节的自我检测
在教学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尝试自己创编测验题并作答。这样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个人独立准备为基础,然后再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适当的评比。
教师应向学生提倡自己和自己比,“今我”力求胜“昨我”,鼓励学生自强不息。人生活在集体中,通过认识别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我们主张教育学生与班级中条件和自己差不多、水平与自己相当的同学比,力求自己比他们学得更好;本小组、本班集体与平行班组比赛,力争比别的班组学习更出色。在班组评比竞赛中,还可增强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锻炼学生今后参加社会竞争应有的心理品质。
四、适当引进数学游戏
把游戏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游戏虽然是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的,有其教学要求,但它的形式和活动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这就为学生认识能力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挖掘他们的潜能创造了条件。同时,群体的数学游戏密切了同伴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同伴之间的理解和关怀,满足了个体和团体归属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基础。另外,游戏规则是学生自觉承认与遵守的,是对他们的一种内部自我限制,通过这种自我限制的锻炼,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
五、教学系统开放性
系统是有层次的,要使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必须实行开放,吸收外界的信息,使系统的信息量增多。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低层次(个人兴趣)向高层次(从眼前兴趣到将来利益,从个人前途到国家、民族命运)发展,教学必须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广泛吸收信息。例如,和语文、美术课配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新气象,体会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自身也必须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意识,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下世纪的新一代人才,为了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生创建一片自主发展的天空!
(责编 蓝 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高尚的师德又能起“移情”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染,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当前,某些学校还存在着罚抄作业、罚抄考卷的现象。如学生数学作业做错了,就罚他把改正了的题重抄10遍、20遍;考试结束后,有做错的罚抄试卷(全卷)。我认为作业做错了,改正之后重抄一遍(只抄改正后的题,不抄全卷)是可以起到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但重抄的遍数太多,则成了处罚学生的“苦役”,且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这种“苦役”越重。事实上,学生是聪明的,他们有很“巧妙”的对策:有的把2支甚至3支圆珠笔用橡皮筋捆绑起来,这样一笔同时可写两三个字;有的“发明”了“流水作业”,如“305×24=7320”一题要抄10遍,他就在每行先写10个305,接下去写10个“×”号、10个24以及10个7320。这样能收到好的效果吗?我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不怕打,不怕骂,就怕抄!”罚抄作业的结果只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气氛,抑制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学生厌学,这是教师要引以为戒的。
二、发挥教材整体结构的功能
数学知识是有系统的整体,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发挥一定的功能。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是指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布鲁纳曾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生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把表内乘法看作一个整体,它的基本原理是“同数连加”。学生掌握这个基本原理,就可以自己编制出乘法表,初步掌握表内乘法的整体结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把握这个整体各要素间的联系,使学生发现:9乘以几,积是几十减去几(9n=l0n-n);5乘以几,积就是几十的一半(5n=l0n÷2);2乘以几的积,加上2乘以几的积,等于4乘以几的积(2n 2n=4n);4乘以几的积,加上4乘以几的积,等于8乘以几的积(4n 4n=8n)……根据前馈信息,学生最难记住的乘法口诀是“6×7”,利用乘法表的结构,可以使学生从“5×7=35”或者“7×7=49”中推出“6×7=42”。根据前馈信息,还知道学生很容易把口诀“六九五十四”与“五九四十五”混淆,这可以用上面说的9乘以几的规律(如“6×9”的积是“60-6”、“5×9”的积是“50-5”)来解释,或者用5乘以几积的末位一定是“0”或“5”的规律来解释。这样,由于发挥了教材整体结构的功能,学生的学习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事半而功倍。
三、收集反馈信息,开展自我评估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如果没有反馈信息,就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根据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学习的过程包括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四个环节,如果缺少了反馈和评价,就是不完全的学习。有一些学生学习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是花了时间学习,却不关心学习的结果,或者只关心分数,而不知道哪些知识学会了,还有哪些缺陷或错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虚心听取老师、同学对自己学习的反馈信息,并自己检查、评估学习的结果,以便肯定成绩,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自我评估要和广泛收集反馈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它的实质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观察,是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分析、评比和校正,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自我评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即时回想
每节新课的末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知识(技能)?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教师可以把自己讲课的思路用简要的文字或符号留在黑板上,作为学生回想及复述时的“支柱”。苏联“合作教育”实验把这种“支柱”叫做“依靠性图式”,从学习认知方面,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发生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的词语、符号过渡的这个关键点上,设计既抽象又直观的“依靠性图式”就是给学生以“拐棍”,帮助他们学习;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来说,这种回想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观察和分析。
2.单元或小节的自我检测
在教学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尝试自己创编测验题并作答。这样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个人独立准备为基础,然后再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适当的评比。
教师应向学生提倡自己和自己比,“今我”力求胜“昨我”,鼓励学生自强不息。人生活在集体中,通过认识别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我们主张教育学生与班级中条件和自己差不多、水平与自己相当的同学比,力求自己比他们学得更好;本小组、本班集体与平行班组比赛,力争比别的班组学习更出色。在班组评比竞赛中,还可增强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锻炼学生今后参加社会竞争应有的心理品质。
四、适当引进数学游戏
把游戏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游戏虽然是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的,有其教学要求,但它的形式和活动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这就为学生认识能力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挖掘他们的潜能创造了条件。同时,群体的数学游戏密切了同伴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同伴之间的理解和关怀,满足了个体和团体归属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基础。另外,游戏规则是学生自觉承认与遵守的,是对他们的一种内部自我限制,通过这种自我限制的锻炼,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
五、教学系统开放性
系统是有层次的,要使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必须实行开放,吸收外界的信息,使系统的信息量增多。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低层次(个人兴趣)向高层次(从眼前兴趣到将来利益,从个人前途到国家、民族命运)发展,教学必须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广泛吸收信息。例如,和语文、美术课配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新气象,体会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自身也必须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意识,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下世纪的新一代人才,为了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生创建一片自主发展的天空!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