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拓展延伸 助力思维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一道题解题方法的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习题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拓展延伸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0
  最近,看了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其中第21题十分有趣,虽然不难,却考查了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原题如下:
  21.(12分)如下图,管中放置着三根同样的绳子AA1、BB1、CC1;(1)小明从这三根绳子中随机选一根,恰好选中绳子AA1的概率是多少?(2)小明先从左端A、B、C三个绳头中随机选两个打一个结,再从右端A1、B1、C1三个绳头中随机选两个打一个结,求这三根绳子能连接成一根长绳的概率。
  画树状图如下:
  (“√”表示能结成长绳,“×”表示不能结成长绳)
  其实,有序列举的思想方法在各类版本的数学教科书中都有体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这类内容时稍作拓展和延伸,就可以向學生渗透有序列举的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质量。下面,就结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第99页的一道习题说一说。原题如下:
  这题主要是通过用1、2、3三个不同数字排列成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组合的现象,体验有序思考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旨在加深学生对排列思想方法的理解,并能通过有序思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汇报交流中,学生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这两种方法都说明学生能够有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已经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可是,笔者认为第一种画树状图的方法更能凸显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过程,更接近排列思想方法的实质。而且,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之上稍作拓展和延伸,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师:如果用A、A1表示两件上衣,用B、 B1表示两条裤子,你们会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有几种穿法吗?
  生1(出示右图):从树状图中可以看出一共有4种不同的穿法。
  [目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师:假如还有两双不同的鞋分别用C和C1表示,这样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能画图求出来吗?
  生2(出示下图):从树状图中可以看出一共有8种不同的穿法。
  [目的:有了树状图这一思维的“脚手架”,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
  当然,此拓展延伸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定,甚至在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时安排此类练习都不迟。
  类似的拓展延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笔者只列举一例以期起抛砖引玉之用。只要我们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给学生配上一双合脚的“鞋”,学生就一定能走进更广阔的数学世界,而且会走得更稳、更远!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它大胆打破了老教材的传统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落实计算素养。这样的创新编排,给“计算教学”走出低谷、迈向高效预设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励着诸多有识之士为此探索不止、实践不息。走进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汪培新老师执教的“中括号”课堂现场,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计算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更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根本不看题目的要求……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这要求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学生审题不清除了学习态度方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如何使学生熟练地进行珠算式心算?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正视珠算中的算理训练。现就自己在一年级的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算算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而要使学生的猜想切合实际,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常会使学生的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习题再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增添厚度  案例:  (出示第一张纸条,把这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来表示,再出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  师: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1/2。  师(接着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然而,正是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引入,教师们越来越忽视使用教学的另一重要辅助工具——教具。实实在在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为具体、直观。教具的演示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能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展露无遗。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教具使用的片面性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  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家    (一)最优化问题:煎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实践证明,错误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真实存在。错误能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拨,
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
“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  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辨别方程的
一、适时板书:让课堂拥有流畅  【片段1】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做数手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一根手指,一个指缝,一根手指,一个指缝……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一间隔的物体有哪些规律。(板书:找规律)  师:生活中,像手指和指缝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很多(出示例题情景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几组这样一一间隔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