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等顶层设计,或将极大加快中国金融改革新格局的成型,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上海或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领跑者和试验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区)。据商务部官方网站8月22日消息,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自贸区的申报方案中提出,希望能够用两至三年的试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以及综合实现一系列创新改革的目标。
商务部称,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自贸破局
上海自贸区面积28.7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而在此前,上海曾希望将整个浦东新区纳入自贸区范围。
面积如此小的实验区域,与上海的预期着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摸石头过河的试验内涵再次体现其中。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坦言自贸区设立的渐进考量。在曹凤岐教授看来,以这样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先做小范围的试点,进而逐步开放或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最佳途径。要知道,1979年7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全面动工时,也只有2.14平方公里。直到一年后深圳特区才告成立,面积为396平方公里。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周密对本刊记者解释称,在现代的经济模式下,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一定需要很大的面积,北京的金融街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但它创造的产值对于税收和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很大,同样地,现在规划的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如果创新与运作得当,将来可能扩展到浦东地区甚至整个上海,并不一定非要很大的面积才能有很大的突破。
此前亦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将实现9个方面的金融改革。包括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以及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可想而知,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寄望远远超过外界的想象。涵盖金融改革、引领开放等宏观命题在内的考虑,一直贯穿于自贸区筹谋的进程之中。
在此之前,上海、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舟山与天津等地都想搭上自贸区的早班车,国务院最终选定了一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急先锋的上海,足见对于这座城市的看重。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如今上海自贸区方案再获国家批准,成为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
内外的经济形势也对自贸区落子上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分析,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下行阶段、内部的结构亟需调整和外部需求不振的多重背景之下,将某一个引擎(尤其是外贸)重新激活,有助于应对时下的经济大势。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参与的TPP谈判,即美国正在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的经济合作框架,对于金融服务市场有着全面开放的硬性要求。较高的准入条件或是自贸区设立的外力因素。
据悉,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入TPP谈判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窗口。TPP谈判是最初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在2005年发起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后来随着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而引来各方瞩目。随着日本于今年3月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参加TPP谈判的经济体已经增至12个。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在访问日本期间表示,如果能承担起和先加入成员国同样高水准的自由化义务,美国欢迎中国加入TPP。在中国政府公开回应了美国这一邀请后,TPP或将成为上海自贸区所要进行的迫在眉睫的政策回应。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凸显了高层致力于改革的决心。8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要加强领导,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努力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素以中国经济龙头著称的上海,近年鲜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也已是不争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海在一季度GDP排行榜上增幅倒数第一。正因如此,外界普遍将自贸区建设看作是上海发展的一针强心剂,是上海未来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正吸引多个城市跟进,深圳、天津、厦门等城市正在努力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据悉,天津自贸区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有望接力上海获批。而厦门等地亦在研究自贸区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在收获巨大政经红利的同时,也不免显露体制疲态。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回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内需增长缓慢,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转型仍然任重道远。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起搏器”,引领中国经济复苏,并迈向更高能级的新阶段。有分析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等顶层设计,将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概念几何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以来,后续传闻不断刺激相关概念股上涨。上港集团、锦江投资连续三天涨停,陆家嘴、华贸物流、徐家汇、浦东金桥、上海物贸、龙头股份等连续两日涨停,锦江股份、爱建股份、东方创业、申达股份、上海三毛等走势强劲。据悉,在相关行业中,与自贸区直接相关的贸易、航运、港口、物流、建筑、地产、金融等领域将最为受益。
试验区将比此前的综合保税区和其他试验区更加开放,致力推动税收创新、监管创新、行政法规创新,包括可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区内货物自由流动、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等,预计也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
曹凤岐对本刊记者表示,这次设立上海自贸区改革更多的侧重于金融改革方面,最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开放。他强调,贸易区与保税区概念不同,贸易区比过去所谓“保税区”范围更广,红利也不仅仅停留在税收上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要素市场管制放开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这有利于促进上海成为亚太金融中心。
对于人们所热议的上海自贸区与香港两者的相较,在本刊采访中,周密分析,如果从地理优势上来讲,自贸区以上海市长三角为腹地,自身就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非常紧密的产业联系的纽带,随着发展,产业结构也已经调整,沿海、沿江交汇融合,所以上海的自贸区是有发展潜力的。而香港因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当年是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唯一途径,所以它的繁华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对于资本项下没有太多的管制,相对比较自由,能给投资者一些信心,但现在其他城市也开始发展港口和物流这些服务业。所以自贸区从规划上、建设上,包括对外资的吸引力上可能现在还比不上香港,但基于长远来看并不处于劣势。
“如果按照目前的开放速度,我认为上海的发展可能会比香港的发展更快。上海能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经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另外,香港更多是国外的金融贸易,除了国外贸易,国内的一些贸易同样可以在上海自由进行”。曹凤岐说。
“但是也不要把这件事情看得过重。整个来说,上海自贸区正处于发展中,而香港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可能会有竞争,但也有互补”。曹凤岐补充。
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说,上海跟香港最大的差异就是离岸贸易。据统计,香港离岸贸易十年的增速是200%,转口贸易是120%,离岸贸易要远远大于转口。上海占全国四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主要是做长三角的转口贸易。如果上海的自贸区建立了,以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为抓手,这个量就非常大了。
试验田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责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被批准成立。
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今年三月,李克强总理鼓励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基础上先行先试自由贸易园区,熟悉贸易事务的上海WTO事务中心总裁王新奎认为:“这是一个国家战略,至少和当年浦东大开发差不多。面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需要扩大开放改革。”
自由贸易区对金融、税收和市场开放的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金融改革和开放为其铺路,仅凭传统的“零关税”优惠,或很难吸引全球各路资本、实物经贸、服务经贸、结算经贸、研发经贸等全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上海集聚。种种迹象也表明,未来的上海自贸区将进行多项创新性改革,而最为为关注的就是金融领域的改革。在已披露的设计方案中,包括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均是应有之义。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上海自贸区加快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将意味着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对上海打造金融中心意义重大,甚至将加快中国金融业新格局的成型。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将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通规模进一步增大,一方面对外投资规模增大,可以控制更多战略资源;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投资基建、传统垄断行业,可以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随着未来上海自贸区有关政策和实施细节的出台,“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和“外贸与内贸”将逐一统筹起来,外汇管理、货物出入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无疑将在全国先迈一步。
对于自贸区所涉及到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周密表示,人民币目前在境外的储备与流通仍然是很小的比例,仅仅是自贸区的开放对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可能助推有限。只有当人民币交易市场足够大时,发展速度才会加快。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引起了其他地区的注意。日前,香港主流媒体《明报》也撰文分析,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明确。市场憧憬,浦东迪士尼配上免税购物商店,很可能分流访港的内地购物客、旅游客;若浦东区域内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港币的地位将会被削弱,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能受到动摇。
针对一些媒体关于上海自贸区建成后可能对香港贸易、投资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忧,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8月23日回应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对于上海自贸区对香港贸易投资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没有必要。沈丹阳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主要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机会和风险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难免引发历史比较。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对于将上海自由贸易区媲美当年建立深圳特区的观点,周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谨慎地表示,二者之间在背景环境上并不完全相同。
“在贸易区里,可能资本方面相对更开放一些。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开放是不是能够迅速引起巨大效果,目前很难给出结论。但是其探索的意义和尝试的率先性、代表性是值得肯定的。”周密对本刊记者说。
有分析称,上海自贸区作为试验区,在开放的同时其运行风险水平也势必抬升。比如,由于区域内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因此极有可能吸引区域外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区域内,进行资本转移、套利等行为,从而导致金融失序。这种情况,在深圳特区早期阶段也曾发生过。
对比深圳前海所尝试的小范围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上海自贸区进行的是更大范围的汇率与利率市场化尝试。经济学者叶檀分析,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尝试过汇率市场化,但由于经验、能力与经济实力不足,开放到一半,就积聚起巨大的债务与泡沫,短时间内泡沫崩溃。对于自贸区而言,人们最担心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实验中,人民币是否会重蹈东南亚与日本货币泡沫覆辙。在叶檀眼中,自贸区未来的最大风险,便是权利与金融,放权大小和金融效率的高低之间,亦有着直接的关联。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承认自贸区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将为后续的管理提出挑战。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曹凤岐以香港金融中心作为类比,认为前者在经历了很多风险后抗了过来。上海自贸区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先试先行,所以风险可控,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上海或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领跑者和试验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区)。据商务部官方网站8月22日消息,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自贸区的申报方案中提出,希望能够用两至三年的试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以及综合实现一系列创新改革的目标。
商务部称,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自贸破局
上海自贸区面积28.7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而在此前,上海曾希望将整个浦东新区纳入自贸区范围。
面积如此小的实验区域,与上海的预期着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摸石头过河的试验内涵再次体现其中。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坦言自贸区设立的渐进考量。在曹凤岐教授看来,以这样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先做小范围的试点,进而逐步开放或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最佳途径。要知道,1979年7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全面动工时,也只有2.14平方公里。直到一年后深圳特区才告成立,面积为396平方公里。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周密对本刊记者解释称,在现代的经济模式下,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一定需要很大的面积,北京的金融街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但它创造的产值对于税收和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很大,同样地,现在规划的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如果创新与运作得当,将来可能扩展到浦东地区甚至整个上海,并不一定非要很大的面积才能有很大的突破。
此前亦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将实现9个方面的金融改革。包括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以及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可想而知,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寄望远远超过外界的想象。涵盖金融改革、引领开放等宏观命题在内的考虑,一直贯穿于自贸区筹谋的进程之中。
在此之前,上海、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舟山与天津等地都想搭上自贸区的早班车,国务院最终选定了一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急先锋的上海,足见对于这座城市的看重。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如今上海自贸区方案再获国家批准,成为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
内外的经济形势也对自贸区落子上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分析,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下行阶段、内部的结构亟需调整和外部需求不振的多重背景之下,将某一个引擎(尤其是外贸)重新激活,有助于应对时下的经济大势。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参与的TPP谈判,即美国正在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的经济合作框架,对于金融服务市场有着全面开放的硬性要求。较高的准入条件或是自贸区设立的外力因素。
据悉,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入TPP谈判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窗口。TPP谈判是最初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在2005年发起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后来随着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而引来各方瞩目。随着日本于今年3月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参加TPP谈判的经济体已经增至12个。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在访问日本期间表示,如果能承担起和先加入成员国同样高水准的自由化义务,美国欢迎中国加入TPP。在中国政府公开回应了美国这一邀请后,TPP或将成为上海自贸区所要进行的迫在眉睫的政策回应。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凸显了高层致力于改革的决心。8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要加强领导,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努力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素以中国经济龙头著称的上海,近年鲜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也已是不争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海在一季度GDP排行榜上增幅倒数第一。正因如此,外界普遍将自贸区建设看作是上海发展的一针强心剂,是上海未来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正吸引多个城市跟进,深圳、天津、厦门等城市正在努力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据悉,天津自贸区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有望接力上海获批。而厦门等地亦在研究自贸区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在收获巨大政经红利的同时,也不免显露体制疲态。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回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内需增长缓慢,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转型仍然任重道远。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起搏器”,引领中国经济复苏,并迈向更高能级的新阶段。有分析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等顶层设计,将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概念几何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以来,后续传闻不断刺激相关概念股上涨。上港集团、锦江投资连续三天涨停,陆家嘴、华贸物流、徐家汇、浦东金桥、上海物贸、龙头股份等连续两日涨停,锦江股份、爱建股份、东方创业、申达股份、上海三毛等走势强劲。据悉,在相关行业中,与自贸区直接相关的贸易、航运、港口、物流、建筑、地产、金融等领域将最为受益。
试验区将比此前的综合保税区和其他试验区更加开放,致力推动税收创新、监管创新、行政法规创新,包括可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区内货物自由流动、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等,预计也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
曹凤岐对本刊记者表示,这次设立上海自贸区改革更多的侧重于金融改革方面,最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开放。他强调,贸易区与保税区概念不同,贸易区比过去所谓“保税区”范围更广,红利也不仅仅停留在税收上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要素市场管制放开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这有利于促进上海成为亚太金融中心。
对于人们所热议的上海自贸区与香港两者的相较,在本刊采访中,周密分析,如果从地理优势上来讲,自贸区以上海市长三角为腹地,自身就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非常紧密的产业联系的纽带,随着发展,产业结构也已经调整,沿海、沿江交汇融合,所以上海的自贸区是有发展潜力的。而香港因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当年是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唯一途径,所以它的繁华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对于资本项下没有太多的管制,相对比较自由,能给投资者一些信心,但现在其他城市也开始发展港口和物流这些服务业。所以自贸区从规划上、建设上,包括对外资的吸引力上可能现在还比不上香港,但基于长远来看并不处于劣势。
“如果按照目前的开放速度,我认为上海的发展可能会比香港的发展更快。上海能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经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另外,香港更多是国外的金融贸易,除了国外贸易,国内的一些贸易同样可以在上海自由进行”。曹凤岐说。
“但是也不要把这件事情看得过重。整个来说,上海自贸区正处于发展中,而香港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可能会有竞争,但也有互补”。曹凤岐补充。
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说,上海跟香港最大的差异就是离岸贸易。据统计,香港离岸贸易十年的增速是200%,转口贸易是120%,离岸贸易要远远大于转口。上海占全国四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主要是做长三角的转口贸易。如果上海的自贸区建立了,以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为抓手,这个量就非常大了。
试验田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责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被批准成立。
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今年三月,李克强总理鼓励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基础上先行先试自由贸易园区,熟悉贸易事务的上海WTO事务中心总裁王新奎认为:“这是一个国家战略,至少和当年浦东大开发差不多。面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需要扩大开放改革。”
自由贸易区对金融、税收和市场开放的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没有金融改革和开放为其铺路,仅凭传统的“零关税”优惠,或很难吸引全球各路资本、实物经贸、服务经贸、结算经贸、研发经贸等全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上海集聚。种种迹象也表明,未来的上海自贸区将进行多项创新性改革,而最为为关注的就是金融领域的改革。在已披露的设计方案中,包括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均是应有之义。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上海自贸区加快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将意味着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对上海打造金融中心意义重大,甚至将加快中国金融业新格局的成型。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将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通规模进一步增大,一方面对外投资规模增大,可以控制更多战略资源;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投资基建、传统垄断行业,可以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随着未来上海自贸区有关政策和实施细节的出台,“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和“外贸与内贸”将逐一统筹起来,外汇管理、货物出入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无疑将在全国先迈一步。
对于自贸区所涉及到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周密表示,人民币目前在境外的储备与流通仍然是很小的比例,仅仅是自贸区的开放对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可能助推有限。只有当人民币交易市场足够大时,发展速度才会加快。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引起了其他地区的注意。日前,香港主流媒体《明报》也撰文分析,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明确。市场憧憬,浦东迪士尼配上免税购物商店,很可能分流访港的内地购物客、旅游客;若浦东区域内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港币的地位将会被削弱,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能受到动摇。
针对一些媒体关于上海自贸区建成后可能对香港贸易、投资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忧,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8月23日回应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对于上海自贸区对香港贸易投资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没有必要。沈丹阳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主要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机会和风险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难免引发历史比较。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对于将上海自由贸易区媲美当年建立深圳特区的观点,周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谨慎地表示,二者之间在背景环境上并不完全相同。
“在贸易区里,可能资本方面相对更开放一些。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开放是不是能够迅速引起巨大效果,目前很难给出结论。但是其探索的意义和尝试的率先性、代表性是值得肯定的。”周密对本刊记者说。
有分析称,上海自贸区作为试验区,在开放的同时其运行风险水平也势必抬升。比如,由于区域内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因此极有可能吸引区域外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区域内,进行资本转移、套利等行为,从而导致金融失序。这种情况,在深圳特区早期阶段也曾发生过。
对比深圳前海所尝试的小范围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上海自贸区进行的是更大范围的汇率与利率市场化尝试。经济学者叶檀分析,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尝试过汇率市场化,但由于经验、能力与经济实力不足,开放到一半,就积聚起巨大的债务与泡沫,短时间内泡沫崩溃。对于自贸区而言,人们最担心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实验中,人民币是否会重蹈东南亚与日本货币泡沫覆辙。在叶檀眼中,自贸区未来的最大风险,便是权利与金融,放权大小和金融效率的高低之间,亦有着直接的关联。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承认自贸区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将为后续的管理提出挑战。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曹凤岐以香港金融中心作为类比,认为前者在经历了很多风险后抗了过来。上海自贸区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先试先行,所以风险可控,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