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写促读”的本质是回归写作本位,以写作的任务驱动阅读,学生自主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提倡“公民写作”,其实是为了还写作以自我表达与社会沟通的真实面目,着眼于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着眼于表达与沟通的效能。本文认为用“以写促读”的理念去指导“公民活动写作”对于改善当前中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困境有实际意义,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值得尝试的活动开展方式。
【关键词】以写促读;公民活动写作;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
一、“以写促读”:以写为核心任务,设计主题活动,组织专题阅读
“以写促读”的本质是回归写作本位,以写作的任务驱动阅读,学生自主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是检验阅读、转化阅读吸收的最终目的。写作主要属于信息输出,如果学生总体的信息量、信息结构不足的话,必定造成写作源泉的枯竭而江郎才尽。而写作次数本身并不能增加学生的信息总量。因此,将写作任务和阅读任务结合起来能改善学生的写作积累。以布置写作任务为先导,以促使学生阅读、加工相关信息,以筛选、组合相关信息来完成写作任务的“以写促读”的写作理念便建构起来。
二、“公民写作”: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理性发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表达与交流提出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而公民是人基本的社会身份,中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其他目标的达成均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从写作教育看,培養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写作,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切入口。
就中小学教育看,培养学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发言”的表达素养才是首要的,这就是“公民表达”。
强调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写作,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偏向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理解与表达。当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私人写作”,但显然培养学生的“公共化写作”的理念和能力以服务于公民的社会生活,才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因为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而且这对学生的文化成长与人格发展大有益处,因为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与现实的社会实践。从写作实践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才能引发深切的体悟与思考,写作才可能有具体的内容,才能减少写作中的假大空。
三、“以写促读”理念在“公民活动写作”中的教学实践
我们希望可以抑制一下精英化的冲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表达素养为基本目标;减少对“私人写作”的介入,更多关注“公共写作”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关联,通过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更加重视具体表达功能的实现。在指导公民写作时,贯彻以写促读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以写作任务为目的,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发言,发挥主动性,写出理性、负责的文章。
(一)仿《大城小议》,在品读、借鉴中学习公民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每个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当下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写一则评论。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课堂上会安排一次品析《大城小议》的阅读课。发动学生收集该栏目近两周的内容,师生讨论后选出三篇代表性的作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品析,以此提高其公民表达素养及公民写作的技巧。
(二)仿读者投稿、编辑审稿,培养理性的态度和逻辑思辨思维
在课堂上开设的“三员议事堂”,只是封闭式的交际语境,真正的公民表达,还需依托更为真实、广阔、开放的社会交际语境。为了使写作与阅读、写作与公共生活、写作与公民身份更密切的结合,我们对比研究发现,作为读者为时事专栏写稿投稿、作为编辑审稿改稿,是更有效提高公民写作效率的一种活动方式。
(三)仿一分钟新闻评论,课前演讲 时事评论。
课前演讲作为写作训练的补充,关键是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充分落实演讲的效果,通常我会安排课前演讲以一周为单位,定好主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好稿子,并提前与老师一起修改,修改完成后才在班级演讲,力求每一次演讲都有一个亮点,起到正面示范作用。同时,演讲结束后,得到好评的稿子张贴在课室后面,或推荐给学校文学刊物发表,作为激励。演讲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跟当时的时事热点有关,如“你如何看待傅园慧一夜爆红”事件等,要求学生查阅报刊、杂志,收集傅园慧其人其事及网友的热评,并要求他们谈谈网络爆红的利弊及原因。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是有谈论的冲动的,而且往往能畅所欲言,甚至他们的观点的犀利和深刻程度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当然学生功夫做得多,老师就更要做足功课,用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点评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
(四)建立班级博客、微博,延伸课堂评论。
将每次课堂上“三员议事堂”的内容上传至班级博客,要求每位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两组作点评,以两周为一期,每期选出评论最多的一组,评为“人气议事堂”。在课堂上的“三员议事堂”,受众只是一个班的学生,但在班级博客,受众可以是两个班甚至更多的学生,还可以包括家长、科任老师等。这一受众群体无疑更加庞大,语境更具真实性,拓宽公民表达的空间。
以上做法是本人在实践“以写促读”理念指导“公民活动写作”的一些尝试,从目前取得的成效看,学生有话可说,实现了更高效率的自主阅读,公民意识得以加强,评论的理性和逻辑性也逐渐得以提高。当然,在尝试阶段还有诸多不足:因为初次尝试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以每个阶段都面临调整和改进,老师和学生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不足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努力完善和改进的目标,希望对作文和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郭春曦.立足现代社会现实,培养公民写作素养——广大附中公民写作素养活动介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2]郭初阳.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
[3]余党绪.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基于公民表达素养的写作教育
【关键词】以写促读;公民活动写作;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
一、“以写促读”:以写为核心任务,设计主题活动,组织专题阅读
“以写促读”的本质是回归写作本位,以写作的任务驱动阅读,学生自主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是检验阅读、转化阅读吸收的最终目的。写作主要属于信息输出,如果学生总体的信息量、信息结构不足的话,必定造成写作源泉的枯竭而江郎才尽。而写作次数本身并不能增加学生的信息总量。因此,将写作任务和阅读任务结合起来能改善学生的写作积累。以布置写作任务为先导,以促使学生阅读、加工相关信息,以筛选、组合相关信息来完成写作任务的“以写促读”的写作理念便建构起来。
二、“公民写作”: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理性发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表达与交流提出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而公民是人基本的社会身份,中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其他目标的达成均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从写作教育看,培養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写作,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切入口。
就中小学教育看,培养学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发言”的表达素养才是首要的,这就是“公民表达”。
强调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写作,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偏向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理解与表达。当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私人写作”,但显然培养学生的“公共化写作”的理念和能力以服务于公民的社会生活,才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因为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而且这对学生的文化成长与人格发展大有益处,因为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与现实的社会实践。从写作实践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才能引发深切的体悟与思考,写作才可能有具体的内容,才能减少写作中的假大空。
三、“以写促读”理念在“公民活动写作”中的教学实践
我们希望可以抑制一下精英化的冲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表达素养为基本目标;减少对“私人写作”的介入,更多关注“公共写作”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关联,通过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更加重视具体表达功能的实现。在指导公民写作时,贯彻以写促读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以写作任务为目的,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发言,发挥主动性,写出理性、负责的文章。
(一)仿《大城小议》,在品读、借鉴中学习公民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每个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当下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写一则评论。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课堂上会安排一次品析《大城小议》的阅读课。发动学生收集该栏目近两周的内容,师生讨论后选出三篇代表性的作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品析,以此提高其公民表达素养及公民写作的技巧。
(二)仿读者投稿、编辑审稿,培养理性的态度和逻辑思辨思维
在课堂上开设的“三员议事堂”,只是封闭式的交际语境,真正的公民表达,还需依托更为真实、广阔、开放的社会交际语境。为了使写作与阅读、写作与公共生活、写作与公民身份更密切的结合,我们对比研究发现,作为读者为时事专栏写稿投稿、作为编辑审稿改稿,是更有效提高公民写作效率的一种活动方式。
(三)仿一分钟新闻评论,课前演讲 时事评论。
课前演讲作为写作训练的补充,关键是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充分落实演讲的效果,通常我会安排课前演讲以一周为单位,定好主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好稿子,并提前与老师一起修改,修改完成后才在班级演讲,力求每一次演讲都有一个亮点,起到正面示范作用。同时,演讲结束后,得到好评的稿子张贴在课室后面,或推荐给学校文学刊物发表,作为激励。演讲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跟当时的时事热点有关,如“你如何看待傅园慧一夜爆红”事件等,要求学生查阅报刊、杂志,收集傅园慧其人其事及网友的热评,并要求他们谈谈网络爆红的利弊及原因。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是有谈论的冲动的,而且往往能畅所欲言,甚至他们的观点的犀利和深刻程度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当然学生功夫做得多,老师就更要做足功课,用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点评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
(四)建立班级博客、微博,延伸课堂评论。
将每次课堂上“三员议事堂”的内容上传至班级博客,要求每位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两组作点评,以两周为一期,每期选出评论最多的一组,评为“人气议事堂”。在课堂上的“三员议事堂”,受众只是一个班的学生,但在班级博客,受众可以是两个班甚至更多的学生,还可以包括家长、科任老师等。这一受众群体无疑更加庞大,语境更具真实性,拓宽公民表达的空间。
以上做法是本人在实践“以写促读”理念指导“公民活动写作”的一些尝试,从目前取得的成效看,学生有话可说,实现了更高效率的自主阅读,公民意识得以加强,评论的理性和逻辑性也逐渐得以提高。当然,在尝试阶段还有诸多不足:因为初次尝试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以每个阶段都面临调整和改进,老师和学生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不足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努力完善和改进的目标,希望对作文和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郭春曦.立足现代社会现实,培养公民写作素养——广大附中公民写作素养活动介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2]郭初阳.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
[3]余党绪.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基于公民表达素养的写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