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从这一学校调到那一学校任职并不是新鲜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校长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校长的流动将日趋频繁,有些地方甚至规定校长在一校任职不得超过六年,这就使得校长流动成为常态。一名校长离开自己熟悉的学校,突然调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有人戏称为“空降”校长。作为一名管理者“空降”到新的组织团队,如何才能被新学校的师生员工尽快地接纳、认可,并团结一致,创造出新的业绩,这是摆在“空降”校长面前的现实问题。细观周围不少“空降”校长,有的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学校,有的则并不顺利。原因自然有很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校长本身是决定性因素,是能否顺利融入新组织的关键。一名校长是否具有真才实学,是否能够审时度势科学地推进管理,是否能够知人善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都会最终影响到“空降”校长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团队,带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那么,作为“空降”校长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融入新的学校呢?
一、 少发言,多观察,收集信息
新到一所学校,校长一般都是踌躇满志,热情似火。有些校长迫不及待地进行变革,举起大旗推行新政。但是,由于师生员工受到旧有习惯的影响,未必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加之新政是否科学可行,是否适合学校的发展,本身还需要论证。新校长不深入了解情况,缺乏基层第一手资料,便指手画脚,急于求成,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强大的集体,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校长要想成功有效地领导学校师生员工,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深入地调查研究,多观察,多访谈,深入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原有的文化,肯定其合理之处,尊重其个性风格,以此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管理思路和做法,使之能有效地整合原有的学校文化。
校长少发言,是基于其不熟悉校情的实际,如果盲目表态拍板,既可能闹出笑话,又可能给学校造成损失。因为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发言就是一种指令,一种决策,自己不熟悉情况而说出的话,往往会被下属理解为新校长的新思路和新要求而执行下去,一旦出现差错,在威信还没有树立的时候,就为将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当然,少发言不是不发言,有些常规性的自己熟知的事情自然可以发言,比如自己熟悉的教育科研,或者是自己对某学术领域的研究,既能为团队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思维,也是展示个人才华能力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新校长对于事务性工作的发言必须要谨慎,不说外行话,不说过多的话。
二、 抓关键,求突破,树立权威
新校长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威信,因为其德行、学术能力、管理艺术等还缺少展示和检验,教师对其还半信半疑,甚至不乏挑剔,一些懒散的教师甚至用消极怠工的方式制造一些难题,来试探新校长的底线,考验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极具挑战性。新校长威信的树立当然有很多途径和方法,有的通过展示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如听评课、指导教师参赛、教师培训等。有的则借助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展露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德育人。也有的校长借助自己的勤奋敬业赢得员工的拥护。但是很明显,上述各项都需要时间,需要机遇和长期的积累,短期就期待实现个人威信的树立不太可能。此外,短期内狠抓一些不良现象或者打击歪风邪气,树立正气等,也是一种树立权威的办法。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新官烧火”是树立校长权威而强势融入的一种方式,只是“烧火”的时机要合适,烧什么“火”或者说烧对“火”很重要。没有找准事情的对象或者没有掌握好时机都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校长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敏锐地觉察到时机的到来,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整顿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借以树立自身的威信。言必信,行必果,威信逐渐有了,后面的工作就会有效地展开。
三、 做规划,明思路,协同愿景
“空降”校长纳入学校的组织结构后,要想成为组织最紧密的一部分,必须融入组织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中。制定规划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驶入发展的更高阶段。因此,新校长在深入调研学校情况之后,要能准确掌握信息,科学分析,将校情与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制定出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科学可行的学校发展蓝图。制定发展规划时,最忌讳盲目、浮夸、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规划常常会在执行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也容易形成无效管理。
学校规划的产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全校教师参与规划,也可以是部分教师代表参与起草,全校通过,有时甚至是校长拿出草稿全校参与讨论,修改完善后正式颁布实施。新校长做规划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让学校走入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有了规划,便于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流程,以此统领和规范其工作。二是统一思想、目标,让学校发展的愿景与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有机结合。协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也才容易取得成功。
四、 勤教导,多激励,团结力量
新校长上任初期,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思路、个性风格和办事方法等,都需要跟中层管理者和普通教师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甚至有一个相互探底了解对方容忍底线的过程。实践表明,一位成功的“空降”校长一开始不是急于展开工作,而是注重与师生员工深入沟通交流,对过去在团队中比较突出的员工分别进行谈话,从自己来这里的想法、学校的发展期待、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等,与他们进行诚恳交流。此后,与他们融洽相处,在具体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适应,有些有分歧的工作事项,校长则要多向下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勤于教导下属开展工作。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人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学会肯定下属的工作,要学会欣赏,多肯定,多鼓励,逐渐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一名优秀的校长应有领袖的风范,无论“降”到哪里,周围都会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校长的魅力来源于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校长应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时间一长,学校和教师自然地接受了新校长,新校长本人也会接受和喜欢上学校,各项工作也就逐步有序展开。
当一名“空降”校长被组织成员认同了,实际上也就认同了他的办学理念,他的决策也就会得到团队的响应,并得以付诸实施。这时,新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学校的文化。经历了上述的过程,校长办学理念中首先融进了学校既有的文化,然后再加以反复深入地思考,学校文化中也就有了校长自己的个性烙印,这实际上实现了学校组织文化与校长个体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如果新校长还能将学校文化与自己的办学智慧融会贯通,并不断去创新和发展,如此学校将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校长也就真正实现了与学校的融合,大踏步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一、 少发言,多观察,收集信息
新到一所学校,校长一般都是踌躇满志,热情似火。有些校长迫不及待地进行变革,举起大旗推行新政。但是,由于师生员工受到旧有习惯的影响,未必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加之新政是否科学可行,是否适合学校的发展,本身还需要论证。新校长不深入了解情况,缺乏基层第一手资料,便指手画脚,急于求成,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强大的集体,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校长要想成功有效地领导学校师生员工,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深入地调查研究,多观察,多访谈,深入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原有的文化,肯定其合理之处,尊重其个性风格,以此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管理思路和做法,使之能有效地整合原有的学校文化。
校长少发言,是基于其不熟悉校情的实际,如果盲目表态拍板,既可能闹出笑话,又可能给学校造成损失。因为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发言就是一种指令,一种决策,自己不熟悉情况而说出的话,往往会被下属理解为新校长的新思路和新要求而执行下去,一旦出现差错,在威信还没有树立的时候,就为将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当然,少发言不是不发言,有些常规性的自己熟知的事情自然可以发言,比如自己熟悉的教育科研,或者是自己对某学术领域的研究,既能为团队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思维,也是展示个人才华能力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新校长对于事务性工作的发言必须要谨慎,不说外行话,不说过多的话。
二、 抓关键,求突破,树立权威
新校长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威信,因为其德行、学术能力、管理艺术等还缺少展示和检验,教师对其还半信半疑,甚至不乏挑剔,一些懒散的教师甚至用消极怠工的方式制造一些难题,来试探新校长的底线,考验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极具挑战性。新校长威信的树立当然有很多途径和方法,有的通过展示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如听评课、指导教师参赛、教师培训等。有的则借助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展露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德育人。也有的校长借助自己的勤奋敬业赢得员工的拥护。但是很明显,上述各项都需要时间,需要机遇和长期的积累,短期就期待实现个人威信的树立不太可能。此外,短期内狠抓一些不良现象或者打击歪风邪气,树立正气等,也是一种树立权威的办法。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新官烧火”是树立校长权威而强势融入的一种方式,只是“烧火”的时机要合适,烧什么“火”或者说烧对“火”很重要。没有找准事情的对象或者没有掌握好时机都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校长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敏锐地觉察到时机的到来,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整顿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借以树立自身的威信。言必信,行必果,威信逐渐有了,后面的工作就会有效地展开。
三、 做规划,明思路,协同愿景
“空降”校长纳入学校的组织结构后,要想成为组织最紧密的一部分,必须融入组织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中。制定规划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驶入发展的更高阶段。因此,新校长在深入调研学校情况之后,要能准确掌握信息,科学分析,将校情与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制定出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科学可行的学校发展蓝图。制定发展规划时,最忌讳盲目、浮夸、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规划常常会在执行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也容易形成无效管理。
学校规划的产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全校教师参与规划,也可以是部分教师代表参与起草,全校通过,有时甚至是校长拿出草稿全校参与讨论,修改完善后正式颁布实施。新校长做规划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让学校走入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有了规划,便于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流程,以此统领和规范其工作。二是统一思想、目标,让学校发展的愿景与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有机结合。协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也才容易取得成功。
四、 勤教导,多激励,团结力量
新校长上任初期,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思路、个性风格和办事方法等,都需要跟中层管理者和普通教师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甚至有一个相互探底了解对方容忍底线的过程。实践表明,一位成功的“空降”校长一开始不是急于展开工作,而是注重与师生员工深入沟通交流,对过去在团队中比较突出的员工分别进行谈话,从自己来这里的想法、学校的发展期待、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等,与他们进行诚恳交流。此后,与他们融洽相处,在具体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适应,有些有分歧的工作事项,校长则要多向下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勤于教导下属开展工作。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人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学会肯定下属的工作,要学会欣赏,多肯定,多鼓励,逐渐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一名优秀的校长应有领袖的风范,无论“降”到哪里,周围都会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校长的魅力来源于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校长应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时间一长,学校和教师自然地接受了新校长,新校长本人也会接受和喜欢上学校,各项工作也就逐步有序展开。
当一名“空降”校长被组织成员认同了,实际上也就认同了他的办学理念,他的决策也就会得到团队的响应,并得以付诸实施。这时,新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学校的文化。经历了上述的过程,校长办学理念中首先融进了学校既有的文化,然后再加以反复深入地思考,学校文化中也就有了校长自己的个性烙印,这实际上实现了学校组织文化与校长个体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如果新校长还能将学校文化与自己的办学智慧融会贯通,并不断去创新和发展,如此学校将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校长也就真正实现了与学校的融合,大踏步迈向新的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