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校长如何融入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从这一学校调到那一学校任职并不是新鲜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校长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校长的流动将日趋频繁,有些地方甚至规定校长在一校任职不得超过六年,这就使得校长流动成为常态。一名校长离开自己熟悉的学校,突然调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有人戏称为“空降”校长。作为一名管理者“空降”到新的组织团队,如何才能被新学校的师生员工尽快地接纳、认可,并团结一致,创造出新的业绩,这是摆在“空降”校长面前的现实问题。细观周围不少“空降”校长,有的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学校,有的则并不顺利。原因自然有很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校长本身是决定性因素,是能否顺利融入新组织的关键。一名校长是否具有真才实学,是否能够审时度势科学地推进管理,是否能够知人善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都会最终影响到“空降”校长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团队,带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那么,作为“空降”校长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融入新的学校呢?
  一、 少发言,多观察,收集信息
  新到一所学校,校长一般都是踌躇满志,热情似火。有些校长迫不及待地进行变革,举起大旗推行新政。但是,由于师生员工受到旧有习惯的影响,未必能一下子转变过来,加之新政是否科学可行,是否适合学校的发展,本身还需要论证。新校长不深入了解情况,缺乏基层第一手资料,便指手画脚,急于求成,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强大的集体,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校长要想成功有效地领导学校师生员工,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深入地调查研究,多观察,多访谈,深入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原有的文化,肯定其合理之处,尊重其个性风格,以此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管理思路和做法,使之能有效地整合原有的学校文化。
  校长少发言,是基于其不熟悉校情的实际,如果盲目表态拍板,既可能闹出笑话,又可能给学校造成损失。因为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发言就是一种指令,一种决策,自己不熟悉情况而说出的话,往往会被下属理解为新校长的新思路和新要求而执行下去,一旦出现差错,在威信还没有树立的时候,就为将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当然,少发言不是不发言,有些常规性的自己熟知的事情自然可以发言,比如自己熟悉的教育科研,或者是自己对某学术领域的研究,既能为团队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思维,也是展示个人才华能力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新校长对于事务性工作的发言必须要谨慎,不说外行话,不说过多的话。
  二、 抓关键,求突破,树立权威
  新校长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威信,因为其德行、学术能力、管理艺术等还缺少展示和检验,教师对其还半信半疑,甚至不乏挑剔,一些懒散的教师甚至用消极怠工的方式制造一些难题,来试探新校长的底线,考验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极具挑战性。新校长威信的树立当然有很多途径和方法,有的通过展示个人过硬的业务能力,如听评课、指导教师参赛、教师培训等。有的则借助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展露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德育人。也有的校长借助自己的勤奋敬业赢得员工的拥护。但是很明显,上述各项都需要时间,需要机遇和长期的积累,短期就期待实现个人威信的树立不太可能。此外,短期内狠抓一些不良现象或者打击歪风邪气,树立正气等,也是一种树立权威的办法。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新官烧火”是树立校长权威而强势融入的一种方式,只是“烧火”的时机要合适,烧什么“火”或者说烧对“火”很重要。没有找准事情的对象或者没有掌握好时机都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校长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敏锐地觉察到时机的到来,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整顿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借以树立自身的威信。言必信,行必果,威信逐渐有了,后面的工作就会有效地展开。
  三、 做规划,明思路,协同愿景
  “空降”校长纳入学校的组织结构后,要想成为组织最紧密的一部分,必须融入组织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中。制定规划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驶入发展的更高阶段。因此,新校长在深入调研学校情况之后,要能准确掌握信息,科学分析,将校情与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制定出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科学可行的学校发展蓝图。制定发展规划时,最忌讳盲目、浮夸、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规划常常会在执行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也容易形成无效管理。
  学校规划的产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全校教师参与规划,也可以是部分教师代表参与起草,全校通过,有时甚至是校长拿出草稿全校参与讨论,修改完善后正式颁布实施。新校长做规划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让学校走入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有了规划,便于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流程,以此统领和规范其工作。二是统一思想、目标,让学校发展的愿景与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有机结合。协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也才容易取得成功。
  四、 勤教导,多激励,团结力量
  新校长上任初期,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思路、个性风格和办事方法等,都需要跟中层管理者和普通教师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甚至有一个相互探底了解对方容忍底线的过程。实践表明,一位成功的“空降”校长一开始不是急于展开工作,而是注重与师生员工深入沟通交流,对过去在团队中比较突出的员工分别进行谈话,从自己来这里的想法、学校的发展期待、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等,与他们进行诚恳交流。此后,与他们融洽相处,在具体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适应,有些有分歧的工作事项,校长则要多向下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勤于教导下属开展工作。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人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学会肯定下属的工作,要学会欣赏,多肯定,多鼓励,逐渐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一名优秀的校长应有领袖的风范,无论“降”到哪里,周围都会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校长的魅力来源于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校长应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时间一长,学校和教师自然地接受了新校长,新校长本人也会接受和喜欢上学校,各项工作也就逐步有序展开。
  当一名“空降”校长被组织成员认同了,实际上也就认同了他的办学理念,他的决策也就会得到团队的响应,并得以付诸实施。这时,新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学校的文化。经历了上述的过程,校长办学理念中首先融进了学校既有的文化,然后再加以反复深入地思考,学校文化中也就有了校长自己的个性烙印,这实际上实现了学校组织文化与校长个体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如果新校长还能将学校文化与自己的办学智慧融会贯通,并不断去创新和发展,如此学校将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校长也就真正实现了与学校的融合,大踏步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其他文献
学生思维的“拐点”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及解决新问题的转折点,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那么,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邂逅学生思维的“拐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地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暂停探究的“脚步”,让思维“多飞一会儿”,不仅使学生获取数学知
“新教育实验有望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  ——《南风窗》    2007年7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支持新教育的教师代表们齐聚中国古文化的摇篮山西运城,参加新教育实验第七届研讨会。本届年会由新教育研究院主办、山西运城新教育集团承办,主题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毛虫与蝴蝶”儿童阶
【摘要】适切的板书,是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的一个精准把握,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要点和结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脚手架,是所学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现、学生关注力的激发、教学重难点的凸显、学生结构意识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都可以在板书中呈现出来。  【关键词】教学板书;适切;结构化;动态生成  板书是以传统的黑板为载体的特定显现形式,它处于教室的醒目位置,拥有空间视觉优
编者按:校园歌谣曾经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的记忆和见证。然而曾几何时,校园歌谣却失去了往日的单纯、清澈和明朗,变得混乱、浑浊和黯淡,变成一种沉重的灰色歌谣。有人因此而责怪学生,有人把矛头指向教师和学校教育,有人则在追问整个社会环境;有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有人把它看作鸡毛蒜皮。但不管怎样,灰色歌谣本身至少是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一些新的变化,交给我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源的相对紧张,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有些家长就把市场上的那套观念迁移到教育上来了,误认为:家长、孩子是服务的接受者,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学校服务不到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家长们渐渐变得“好难相处”,个别家长为了一点小事就进入校园恣意闹事、打学生、打教师,甚至出现校长、老师死伤于家长之手的悲剧。  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
在学校招生办门前,我目睹了一位家长带孩子来报名的场面。孩子参加综合素质测评时,家长不断地向我倒苦水:孩子挺聪明,但成绩不好,这都怪我,天天光应酬、喝酒,孩子他妈也忙于做生意,我们都没时间管。现在,孩子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想做一个好孩子,就想上你们学校,我也觉悟了,以后其它的事情都放下,一定要好好管孩子。可我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正说着,孩子从考场出来了,抹着眼泪,原来测试的结果不理想。家长也一个劲儿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个都如此不同,每个都如此重要。他们无跟地信任你,依赖你,崇拜你,请你务必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你的手上,你的眼里,你的心中,在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下,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谨以此言,与同为人师者共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标文献中,有这么一段话:“学习不仅仅是个掌握动手动脑技能或识记各种事实的问题。如果学生数年学业的主要结果仅此而
进入新世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全面实施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实验,并取得显著成绩。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有革新思想的语文教师尝试跨学科教学,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坚持了二十多年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钟传祎的跨学科作文研究——学科作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科作文立足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将作文与各学科学习沟通起来,使作文成为日常的学习行为,调动了学习
2006年5月17日对兰陵镇河南头小学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下午三点,该校教师魏传亮在为学生上课时旧病复发,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亲人。哀乐低回,泪雨纷飞,悲伤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难舍留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句句“魏老师,您走的太早”,让人心痛;一声声“魏老师,您一路走好”,让人心碎。    “有分不了的课,你给我。”  ——对工作他从不计较,不辞劳苦 
2013年5月11~13日,笔者作为江苏省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赴北京师范大学访学,期间听了该校实验小学朱凌燕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李时珍》一课。这节课引起了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及京派、苏派教学风格的思考。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教学?笔者以为,阅读就是通过有声的朗读或无声的阅览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事物特点、思想情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