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用“沉郁顿挫”来总结杜甫的诗风,我在教授《李杜诗五首》一课时,试图以新课标为指导,用拓展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沉郁顿挫”四个字的内在含义。
首先,让学生从分析意境着手,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通过朗读、拓展、探究,师生达成一致意见:
《客至》诗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意境“闲静”。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生活中的寂寞情怀,为客至而带来的喜悦心情作了有力的铺衬。《旅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句则让诗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及《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则都是以壮阔之景衬悲怆之情。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理解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在对文本的品读中学生渐渐明悟,“顿挫”是就其诗的格律而言。杜甫为诗精益求精,平仄协调,对仗工稳,讲究炼字炼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我们读“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句时,无不感觉工丽精致,自然天成,抑扬顿挫。
“沉郁”则是就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沉郁”的内涵:
一是身世之悲。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历尽苦难,颠沛流离,“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身世之悲苦在很多诗篇中便自然流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是国民之忧。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穷愁潦倒,在感情上更能体验民众疾苦,对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他的很多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有的诗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感:“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前出塞》)、“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有的诗表达了对唐王朝中兴的期望:“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北征》)。诗人忧国忧民的泪水到处抛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三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当我们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无不为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而肃然动容。
三是沉雄之气。跟人有气质一样,诗也是有“气”的,杜甫的“沉郁”之气,就是“沉雄而悲壮”之气,是悲怆而决不颓伤的“大气”。青年时期的杜甫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诗风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反映了锐意进取的精神。诗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君尧舜”的抱负支撑着伴随着诗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诗人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摆在个人与家庭的苦难之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很多诗在抒写个人身世悲苦的同时,又总是把对于国家的忧虑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尽管身世之悲苦与国民之忧虑压得诗人心力交瘁,但是“沉雄悲壮”之气总能无形地灌注于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萧瑟之秋,因了“无边”和“不尽”的点染,使诗人的愁绪显得格外悲壮而深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大气磅礴,大气之人方有大气之诗,真乃“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悲怆而绝不颓伤,浩然之气长留天地日月间。
在拓展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杜诗“沉郁顿挫”四个字的内在含义已有深刻理解,将诗中的“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尽收眼底。
首先,让学生从分析意境着手,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通过朗读、拓展、探究,师生达成一致意见:
《客至》诗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意境“闲静”。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生活中的寂寞情怀,为客至而带来的喜悦心情作了有力的铺衬。《旅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句则让诗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及《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则都是以壮阔之景衬悲怆之情。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理解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在对文本的品读中学生渐渐明悟,“顿挫”是就其诗的格律而言。杜甫为诗精益求精,平仄协调,对仗工稳,讲究炼字炼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我们读“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句时,无不感觉工丽精致,自然天成,抑扬顿挫。
“沉郁”则是就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沉郁”的内涵:
一是身世之悲。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历尽苦难,颠沛流离,“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身世之悲苦在很多诗篇中便自然流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是国民之忧。安史之乱以后,诗人穷愁潦倒,在感情上更能体验民众疾苦,对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他的很多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有的诗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感:“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前出塞》)、“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有的诗表达了对唐王朝中兴的期望:“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北征》)。诗人忧国忧民的泪水到处抛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三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当我们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无不为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而肃然动容。
三是沉雄之气。跟人有气质一样,诗也是有“气”的,杜甫的“沉郁”之气,就是“沉雄而悲壮”之气,是悲怆而决不颓伤的“大气”。青年时期的杜甫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诗风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反映了锐意进取的精神。诗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君尧舜”的抱负支撑着伴随着诗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诗人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摆在个人与家庭的苦难之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很多诗在抒写个人身世悲苦的同时,又总是把对于国家的忧虑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尽管身世之悲苦与国民之忧虑压得诗人心力交瘁,但是“沉雄悲壮”之气总能无形地灌注于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萧瑟之秋,因了“无边”和“不尽”的点染,使诗人的愁绪显得格外悲壮而深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大气磅礴,大气之人方有大气之诗,真乃“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悲怆而绝不颓伤,浩然之气长留天地日月间。
在拓展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杜诗“沉郁顿挫”四个字的内在含义已有深刻理解,将诗中的“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尽收眼底。